我是烟雨人 ▷

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建设韩洪升

发表于-2013年06月23日 中午12:42评论-2条

1938年上半年,中国共[chan*]党的主要精力是集中全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当时还来不及抓其他问题。1938年下半年,游击队发动起来并进行了初步整顿统一编为八路军之后,根据地建设问题提到了党的议事日程。

政权与参议机构的建设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在已建立县委的县,先后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地委在寿光县牛头镇,召开了五个县的政权工作领导干部会议,研究了抗日民主政府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一个“施政纲领”。1940年5月,清河区各界人民代表在临淄县的李家琚高村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清河区临时参议会和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选出景晓村、李人凤、孙鸣岗任参议会正副议长,李人凤、王兴国任正副专员。

清河区参议会和专署成立后,即召开了第一次县长联席会议,部署了各级政权和参议机构的建设,各级政权均实行抗日阶层联合的“三三制”。

1940年12月(党代会之后),召开了第二届参议会,李植庭、刘群、刘冠甲当选为正副议长,根据上级决定,清河专员公署改为行政主任公署。选举李人凤为行署主任。辖三个分区办事处,清东办事处由马巨涛任主任,清西办事处由王子彬任主任,清中办事处由王兴国任主任。这时,清河区建立了1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邹平县长刘矫非,长山县长马涵三,临淄县长伏伯言,桓台县长李铁锋,广饶县长杜振东,寿光县长刘李青,博兴县长相炜,高苑县长孙明光,蒲台县长刘铭三。此时,清河区东至潍县,西到章、历,南接胶济路,北至滨蒲,下辖17个县。根据地面积已达21500平方里,占全区面积的33%,人口109.9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0%。

经济与文化教育建设

为了抗战的需要,鼓励农民把地种好,多产粮棉,保证军民的食粮和衣物供应。为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奖励劳动模范。在农业税收方面,实行合理负担,实行累进税法,征收救国公粮。在开辟垦区以后,则积极组织机关,群众开荒生产,谁种谁收,三年不交公粮。颁发《整顿垦区土地暂行办法》,禁止地主恶霸强占土地。把土地分给抗属和贫民,安置难民。从1942年到1945年,在垦区共安置难民23600多户,10万余人,开荒40余万亩。 

针对日军在金融上的疯狂进攻,山东抗日民主政府为了保障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制定了“保护法币,打击伪钞和土杂钞,建立北海银行,发行北海币”的政策。1939年10月,已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胶东抗日根据地在掖县成立了北海银行,并发行北海币。1940年秋,胶东北海银行改为山东北海银行。1940年6月1日,清河区在清水泊抗日根据地成立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发行的货币在小清河南北的根据地广为流通,有力地抵制了日伪的准备币和顽固派发行的土钞。尽管日伪顽固派对清河区的金融机构多次破坏,但北海币和四边币(群众称之为八路票子)信誉越来越高,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南到苏北,北到冀鲁边,在民用、军用物资的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于1944年底占领了市场,把法币、伪币等挤垮。

清河区党委、行署通过开展货币斗争,确立了北海币在根据地内的主要流通地位。法币、伪钞流通量日渐萎缩,有效地避免了因法币、伪钞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波动,有利于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和生活。同时,由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本位币市场体系,彻底粉碎了日伪军倾销法币、伪钞,掠夺根据地物资的阴谋,将根据地的大量法币排挤到敌占区,换回了大宗军需民用物资,进而把北海币的流通区域扩大到游击区乃至敌占区城市,从而打破了日伪的封锁,粉碎了敌人的经济掠夺,为发展根据地经济,保证抗日军民急需物资的供应奠定了可靠基础。

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关于“在行政机构中设立工商管理局,把工业、商业、贸易、税务征收统一划归工商局管理,实行统一集中领导”的指示精神,清河区行署及各专署很快都设立了工商管理局。当时工商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大力发展根据地工业生产,建立自给自足的根据地经济;管理对外贸易,调剂物资余缺,粉碎敌人的掠夺和倾销政策,保证根据地工商业自由发展;统一币值,巩固本币(北海币),管理外汇,稳定金融,平抑物价。

针对日伪的经济封锁和货币政策,工商管理部门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经济斗争。一是积极建立公营工商业,充裕物资财富,保证军需民用物资供应。垦区解放后,清河军区、清河行署后勤机关及兵工厂、纺织厂、被服厂、北海银行及印钞厂等相继迁入垦区。随后,清河军区后勤部又在垦区建立了皮革厂、印染厂、卷烟厂、鞋厂和油坊,还建立了军人合作社、大同商店、清河军区直属团夹河贸易货栈和行署贸易货栈等。垦利县工商局建立了酒厂、酒店、造纸厂、皮革厂和肥皂厂,并建立了永安隆聚商店、陈家庄商店和老爷庙商店。工业主要是搞自给性生产,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军队及后方机关。据统计,仅刁口、旺河两港口,一年就向胶东一带运出粮食(主要是大豆)近亿斤。仅陈庄公营商店每年就经营粮食6000万斤。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垦区有工商业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约4000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对繁荣根据地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贸易管理。为了粉碎日军的经济掠夺,开展贸易斗争,控制出口贸易,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建立关税,奖励土产输出,组织有关物品输入,调剂余缺,为抗日战争服务。这样一来,垦区就形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工商贸易体系和金融市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清河区出版了《群众报》、《论持久战》、《论新阶段》、《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书报和宣传抗战的通俗读物和漫画。从油印、石印发展到铅印。还办了新华社清河支社,部队办了文工团,演出宣传抗日的节目。在教育方面根据地各村庄大都办有小学,各抗日团体办了夜校,识字班,进行成人教育。干部训练方面,区党委办有党校,部队办了教导营,政府部门办了许多业务训练班。为纪念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同志开办了耀南中学。通过这些设施,吸收和培养了大量的干部,支援了抗战的需要。 

减租减息反霸斗争 

“减租减息”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内容之一,1939年至1941年,由于领导尚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实行减租减息,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巩固和战争动员。1942年中共山东分局在刘少奇同志指示下进行了四年工作总结,指出山东根据地内必须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当时清河区的地租和利息都很高,地租一般是三、七或四、六,即亩产的60%或70%归地主,种地农民只能得到30%或40%。所以农民种一年地不得温饱,借贷利息一般是年利三分以上。实物借贷更重,春借一斗,秋还二三斗,群众叫“驴打滚”。雇工干一年活,除挣饭糊口外,工资所剩无几,因此,中共党组织和民主政府提出减租减息,深受广大雇农、贫农的欢迎。当时减租减息的政策是“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即一般按原租额减25%,利息按年息分半计算,超过分半息的要减。雇工增加工资没有限额,一般是在原工资基础上适当增加。1942年冬和1943年春清河区根据地内都开展了这一运动,大大减轻了地主、富农对贫农、雇农的剥削,提高了广大农民抗战与生产的积极性。当运动发展起来以后,群众进一步提出反对恶霸,反对封建势力当权的政治要求,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支持群众的要求,把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当作1943年全年的中心工作。经过一年的群众运动,根据地确实有了新气象,广大基本群众的抗战热情进一步高涨,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军民关系进一步团结,群众组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共党的组织有了新发展,村政权绝大部分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群众基础。 

改造地形大挖抗日沟

平原游击战争它不同于山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变敌之长处为短处,变我之短处为长处,以机动灵活地运动游击,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从1939年8月起,清河区党委和部队的领导机关就提出学习冀南改造地形,挖抗日沟的经验,将根据地内的大小道路都挖成沟内路,使整个根据地变成沟路连成的网。在这样的沟内既可行路又可战斗,躲避敌人的扫荡、清剿。号召一经发出,广大军民热烈响应,夜以继日地挖沟,很快在全区范围内建成沟路网,并向敌区、游击区发展。白天不能挖就夜间挖,或由部队掩护着挖,日伪汉奸则极力破坏,强迫群众填平。白天平了,夜间又挖,反复多次,坚持许久,敌人无奈,只得让步。这一工程的规模之大,当时虽难以数字统计,但在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中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如1943年日寇21天大扫荡时,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和部队指挥机关的一部分同志与杨国夫司令失去联系,前后都是敌人,隐蔽在一条沟内整整一天,未被敌人发现,晚上才转移出来。又如,在博兴纯化、辛集一带,数千敌人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清河区部队司令部带一个营,凭借抗日沟与敌周旋一天,未被敌人发现,傍晚,部队突然出击,打击了一股敌军,并活捉一名日本兵。此类情况,在清河平原游击战争中不胜枚举。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看着那些久远年代的故事,好像在看电视剧一样,
心里始终百感交集。幸亏过去的辛苦已经不复存在了。

文章评论共[2]个
韩洪升-评论

(:152)问好梦海晴空(:012)老师,感谢您的高度评价辛苦了,敬上茶一杯,天天愉快!(:012)at:2013年06月24日 早上8:02

文清-评论

带着晚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3年06月24日 晚上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