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清河区的抗日游击战韩洪升

发表于-2013年06月23日 中午12:41评论-4条

从1939年开始,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任务是:如何坚持和发展清河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战斗在胶济铁路沿线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均暂时停止了正面进攻,回师华北,以八路军作为主要打击目标,对抗日根据地的“清剿”和“扫荡”越来越频繁,尤其对平原地区,交通要道动手更早。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也日益严重,不断与共[chan*]党、八路军搞摩擦。在山东,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xi]沈鸿烈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极力打击共[chan*]党领导的八路军等抗日力量。

这年10月,日伪军集中3000余兵力,配属飞机、大炮、汽车、骑兵,分三路扫荡清河区,一路从辛店、淄河向北;一路从张店向北扫荡桓台大围子里;另一路自周村出发,扫荡长山、邹平、章丘一带。11月8日,日军夜袭邹平城,三支队七团一营仓促应战,突围转移;一连在西河头遭敌伏击,营长槐焕文等数十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1月29日,准备南下鲁中的八支队在长山县蒙家庄与日伪军发生激战,毙伤日伪军数十名,八支队副指挥韩明柱不幸捐躯。

此时,国民党山东省主[xi]沈鸿烈率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及部分武装由鲁西进入鲁北,极力网罗国民党反动势力,阴谋限制八路军的发展。11月,沈鸿烈趁日军扫荡清河区之机,指示其保安处长王念根率保安十五旅张景月部,十六旅李寰秋部及周胜芳部等共10000之众,以收复临淄城为名,分四路对八路军三支队十团进行围剿,十团在李人凤的领导下在苇子河、刘官庄一线严阵以待,杨国夫率特务团一部进至北高扬准备迎战。国民党顽固派见八路军早有准备,且其内部矛盾重重,未敢轻举妄动,不战而退。

1939年2月26日,日军扫荡益都杨家营子一带,三支队十团副团长刘斗忱率三营与日军激战竟日,刘斗忱在战斗中牺牲。

3月,奉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的指示,活动于清河区的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选派82名干部、战士去山东分局驻地沂水县王庄受训,由第三营营长吕乙亭担任护送任务,护送受训人员到山东分局驻地。30日,受训人员与护送部队在到达博山太河镇同古村时,突遭国民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的拦截袭击,除58人突出了重围(其中有5名受训人员)外,其余210多名干部、战士全部被俘。顽军于当夜将鲍辉、潘建军、邓甫晨3人秘密杀害。后又枪杀了张林、陈大学、张笑琴、徐效礼等6人。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太河惨案”。

太河惨案发生后,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同时研究分析情况,决定坚决反击顽固派。4月上旬,由八路军山东纵队首长张经武、黎玉、王建安亲自指挥,调集第三支队,第四支队和第一支队(原第八支队)广大指战员协同作战,向驻扎在太河地区的王尚志部发起进攻,收复太河镇、峨庄等广大地区,救出被囚禁的部分人员,给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分子以应有的惩罚。8月下旬,八路军山东纵队和地方武装再次向王尚志部发起进攻,将王部彻底消灭。

1939年6月初,根据山东省委关于开辟章丘、齐东地区,沟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的指示精神。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等同志率七团、十团、特务团一部和警卫营,进驻邹平西北的刘家井子一带开展工作。六日晨突遭日寇头目松本纠集九户、青城、魏桥等地3000多日伪军的轮番进攻。第三支队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在马耀南、杨国夫同志的指挥下,与敌激战一日,击退日伪军的多次冲击。傍晚,第三支队除留少数部队担任掩护外,主力部队经吴家隐蔽转移到刘家井西南4公里以外的地区。次日又遭从邹平、长山、周村、张店等地调来的日伪军4000人的合围。为保存有生力量,经奋力抗击后,分路突出重围,使日伪消灭清河区八路军的企图未能得逞。此役共歼灭敌人800余人,其中鬼子400多人,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三支队自身伤亡也不少。

7月22日,第三支队在马耀南和杨国夫的率领下,由邹、长东进,在桓南牛王庄东南大寨村,突遭日伪伏击,马耀南光荣牺牲。

8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纠集9股土顽势力计4000余人,在淄河流域围攻三支队十团二营和四支队益都独立营,制造了“淄河事件”,杨国夫奉命率三支队胶济路北部队到淄河流域参加反顽斗争。23日,山东纵队一、三、四支队主力在张经武、王建安指挥下,奋起还击,击溃秦启荣部主力,缴枪1000余支。

战略转移

在日伪顽夹击之下,八路军清河部队奋起还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部队减员很大。三支队不得不缩编,取消了团的建制。这种情况下,清河特委和第三支队负责人立即在临淄县大夫店村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马耀南牺牲后的紧急应对措施。会议认为,多次战斗的失利表明,在紧靠胶济铁路两侧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正面交锋是失策的,应抓紧改变目前的斗争策略。为此,会议要求第三支队迅速返回胶济铁路以北,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当前的青纱帐季节,坚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9月,第三支队参加了山东纵队在博山池上村组织的第二期整军。期间,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曾到第三支队帮助整训部队,并初步研究了第三支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又与第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一起,到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驻地沂水县马牧池村,向司令员徐向前,政治委员朱瑞汇报请示工作。徐向前、朱瑞针对第三支队的不利处境,明确指示:第三支队应撤出胶济铁路以南的小块山区根据地,全力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先在寿光的清水泊地区建立根据地,然后向小清河以北发展,到黄河入海口两岸的广阔地带去建立后方,逐步扩大游击区,并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这一指示,为清河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10月下旬,王建安再次来到第三支队,首先传达了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关于三支队重大战略转移问题的决议》,并指导部队进行了初步整编,同时宣布了第三支队新的领导班子:杨国夫任司令员,徐斌洲任政治委员。

1939年9、10月在扩大寿光根据地的过程中,寿光独立团在团长赵寄舟,政委张文韬领导下,以清水泊为依托,到处打击敌伪,并配合胶东八路军开辟了潍县四区与昌邑北部地区。经龙池、柳疃等战斗,使潍县四、五区,昌邑三、四区,寿光一、五、六、七、八、九、十区联成一片,扩大了根据地,并打通了与胶东根据地的联系。

根据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命令,1939年11月,第三支队从鲁中山区淄河流域的上庄、池上一带出发,兵分两路,北越胶济铁路,回师清河平原。东路为第三支队司政机关和基干二营,在司令员杨国夫,政委徐斌洲,副司令员李人凤的率领下,从张店东侧越过铁路,冲破敌人的堵截,直插清水泊地区。西路由基干一营营长李汝琴,教导员李曼村,副营长韩子衡率领,挺进长山、邹平、高苑、青城地区。另派新编第三大队作为先遣队,先期跨过小清河,到高苑一带活动,为迎接第三支队北渡小清河创造条件。东路部队于11月底在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与由景晓村带领的清河地委机关会合。杨国夫向景晓村等传达了徐向前、朱瑞的重要指示,商定了下步的军事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巩固和扩大清水泊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不久,地委机关和第三支队继续北上,抵达清水泊地区的郑家埝、牛头镇、央上村一带。

清水泊,方圆百里,泊内地形复杂,芦苇杂草丛生,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其东南方牛头镇是第八支队起义的地方,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其西北靠近小清河,渡河即可开辟广(饶)北、垦区。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驻进这里后,为进一步动员全体抗日军民,同时也为扩大共[chan*]党、八路军的政治影响,在郑家埝召开了“进一步扩大清水泊革命根据地,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万人誓师大会。景晓村、杨国夫等领导先后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了目前的战斗任务,强调了巩固和发展清水泊根据地的重要性。

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进驻清水泊地区后,驻守在寿光县的国民党顽固派,山东保安第十五旅旅长张景月既怕又恨。当时张景月的总兵力有6个团,共7000余人,势力达于寿光、潍县、昌邑、益都、广饶等周边各县。他自恃有山东省政府主[xi]沈鸿烈作靠山,以正统自居,不断向共[chan*]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施加压力,制造磨擦。经常派出特务队进行袭扰和破坏,企图把清河地委和第三支队从清水泊地区挤走。他还暗中派人与日军勾结,多次配合日军袭击根据地内的抗日武装和村庄,并在袁家桥建立了一处据点,作为向根据地进攻的桥头堡。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的肆意侵扰和进攻,第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于1939年11月下旬发出东征反顽命令。至1940年春,第三支队先后拔除了张景月部设在朗家营、王高等地的据点,并攻占了张景月的常驻地垒村,迫使张部退守到寿光县南部。八路军收复了清水泊周围的大片地区。

中共清河地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清水泊地区站稳脚跟后,随即筹划实施第二步战略目标,向小清河北继续发展。

向小清河北黄河以南进军

1939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在寿光央上向清河地委传达了山东分局、山纵关于“三支队和清河区要向小清河及黄河以北发展”的指示。并决定由景晓村、杨国夫、徐斌州三人组成清河区军政委员会,由景晓村任书记。

1940年元旦,在王建安的主持下,清河军政委员会在寿光郑家埝召开会议,传达了山东分局、山纵对发展和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巩固河南,向北发展,开辟河北,整理部队,创建根据地”的战略部署。会议决定,第一步巩固益、寿、临、广和以寿光清水泊为主的抗日根据地,第二步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和黄河之间发展。

2月下旬,第三支队除基干三营在小清河南巩固清水泊根据地以外,其它主力从牛头镇、央上出发,兵分两路渡过小清河北上。东路由后方司令部司令员马千里率特务连,基干二营六连及机关干部进入博兴和广北地区;西路由李曼村,韩子衡带基干一营到高苑大史家一带。部队到达博兴、高苑一带后,即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自卫团、游击队、建立地方政权和党的组织,很快站稳脚跟,建立了根据地。

3月3日,日伪军得悉清河区后方司令部及特务连在博兴王文一带时,星夜纠集广饶、博兴、史口等据点的300余日伪军,企图消灭后方司令部。特务连在指导员朱志明和副连长丁连发的指挥下,与敌激战,打退敌人十余次冲锋,迫敌于黄昏时狼狈溃退,后方司令部经二个多月的努力,开辟了以陈户为中心的方圆五十余里的根据地。

博兴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的恐慌,遂纠集国民党军刘景良、成建基、李青山、周胜芳、杜孝先、薛汝华等4000余兵力,分六路进至王浩、贺家一带,进攻八路军后方司令部特务连和博兴青年中队。企图将此地的八路军消灭或驱走。杨国夫司令员率基干一、三营从高苑来援,在博兴刘官庄一战,歼灭顽军精锐海军陆战队薛汝华部大部,其余各路顽军纷纷溃逃。

4月5日,杨国夫率基干三营经西燕、桑科追至纪家疃,将从广、寿败退的伪十六旅三团成建基部500余人包围。黄昏时发起总攻击,毙伤敌200余人,国民党广饶县党部书记兼成建基团政训处主任黄寿轩在逃跑时淹死在小清河中。

此后第三支队又开辟了广饶北部之北隋、牛家庄、史家口以及高苑等大块根据地。

9月21日,三支队基干一、三营在高苑、魏家堡伏击并全歼日军一部,毙日军30余名,生俘1名,缴获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两门,日式步枪30余支。这是三支队跨过小清河后第一次全歼日军的战斗,大大震撼了敌人。

接着何思源又纠集刘景良、朱仲山、高竹君、薛汝华等部向坚持在高苑史家一带的三支队基干三营发起攻击。经八天激战,基干三营毙伤顽军500余人,迫顽逃窜。同时蒲台县国民党保安第九团团长王雪亭不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

11月,何思源和国民党鲁北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再次纠集周胜芳、薛汝华、成建基、张景南、高竹君、杜孝先、朱仲山等顽军共达6000余人在高苑、青城、滨县、蒲台边区向八路军三支队进攻。三支队与敌先后进行了王家寨、杜寨等战斗,在杨国夫、徐斌州的指挥下,经史家一战,歼灭了薛汝华二团和一团一部,彻底粉碎了敌之进攻。随后又乘胜将敌保安四团包围在王家庄,歼敌200余,反顽会战胜利。高、青、邹、长、博、蒲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联成了一片。为保卫广、博、蒲、高、青根据地,清河区党委、三旅(三支队改编)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1941年元月,三旅九团二、三营解放了利津东部以八大组(永安镇)为中心的黄河右岸广大地区。他们正准备继续向北发展时,清河区奉命组建清河独立团,东下胶东参加了五个月反投降战役。

七八月间重新开辟垦区。垦区,从广义上讲,泛指利(津)、广(饶)、沾(化)、无(棣)东部的滨海地区。从狭义上讲,它南起辛镇,北到罗镇,西到双河镇,东邻大海,南北东西纵横均约50公里。

从此清河区部队的后勤机关、学校、医院、兵工厂、银行、报社等单位相继在八大组安营扎寨。这里成了清河区八路军的大后方,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很好的支援前线的作用。至此,清河区八路军主力基本上完成了向小清河北、黄河以南广大地区进军的任务,西起高、青,东至黄河入海口除有少数敌人据点外,基本上为八路军所控制,大大改善了共[chan*]党、八路军在清河平原的战略地位。

北渡黄河打通与冀鲁边的联系

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虽然有所扩大,但敌、我、顽三角斗争的形势仍不许八路军稍有松懈。为了彻底粉碎顽固派的进攻,并使八路军根据地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清河区党委、三旅和清河军区决定,向黄河以北进军,完成打通与冀鲁边联系的任务。

1941年9月中旬,八路军准备北渡黄河,但其进军计划遭到盘踞在以义和庄为中心的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的极力反对,八路军派三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张辑光为代表,与何思源进行谈判,要求其停止反共,联合抗日,共同建设利津、沾化一带抗日根据地。但何思源拒绝了八路军的要求,并污蔑八路军破坏抗战,狂叫要“疆场相见”。八路军三旅无奈,遂集结部队,跨过黄河,给予严惩。

9月21日,杨国夫率三旅主力部队北进,首先占领了黄河南岸左家庄,22日跨过黄河,一鼓作气,解放了义和庄的东大门——罗家镇、宋家庄。28日进抵义和庄东侧的王家集,击溃增援义和庄的水上保安一团,击毙其团长李子文。10月3日凌晨攻克义和庄,何思源率残部仓惶逃跑。郭家局子、套儿河口之国民党守军也闻风而逃,此役共歼敌3000余人,控制了利津北部,沾化东部的广大地区。10月22日,三旅与冀鲁边教导六旅在老鸹嘴会师。清河与冀鲁边第一次打通陆路联系。

26日,三旅主力一部攻克沾化富国伪据点。这时垦区扩大到从富国到海滨,从垦利的辛镇到套儿河,包括利(津)、广(饶)、沾(化)、棣(无棣)东北广阔的海滨地区,成为清河区的后方基地。

垦区的解放与建立,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由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打通了联系,对鲁北重镇惠民城及其周围的敌占区,形成了四面包围的形势;第二,由于广、博、蒲、利、沾广大地区连成一片,使八路军清河部队有了一个广阔的战场。在1942年,1943年粉碎敌人数次万人大扫荡时,起了保证作用;第三,清河区党政军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后方,使八路军清河部队的机关、后勤能休养生息,支援前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下的清辉点评:

垦区的解放与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小说标题醒目,内容清楚,详细,对清河区乃至整个鲁北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具有重大意义。

阳光小张点评:

小说故事情节描写空人心弦,描写从1939年开始,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清河区抗日游击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任务是:如何坚持和发展清河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故事场景描写如果身临其境,仿佛在看一战争大片,问好作者,写作愉快,推存欣赏。

文章评论共[4]个
月下的清辉-评论

我自倾怀,君且随意。晚上好,啊。。at:2013年06月23日 晚上9:36

韩洪升-回复诗意的语言,看得出您是一位文字功底十分深厚的学者,敬上茶! at:2013年06月24日 早上9:27

韩洪升-评论

(:152)问好月下的清辉老师,感谢您的高度评价辛苦了,敬上茶一杯,天天愉快!(:012)at:2013年06月24日 清晨7:34

韩洪升-评论

(:152)问好阳光小张(:012)老师,感谢您的高度评价辛苦了,敬上茶一杯,天天愉快!(:012)at:2013年06月24日 清晨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