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的这段话真正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如果热爱生命,就不要虚度年华。
似水一样的年华似乎在隐喻着清亮如水的生命阶段,总有一天,你生命的风火轮会停息下来,看淡周围的一切,在追忆起自己最美的菁华的同时不再羡慕两岸的清风,也不会在左顾右盼中攀上他山的风景。当剥开时间的丛林追忆往事的时候,总会出现一湖一湖青青如照的水面安静的卧在那里,鞠一捧从指间流过,荡涤的心间顿生宁静。曾经沧海难为水,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多少辛酸多少雨,也抵得过雾里看花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好是坏都是自己趟过去的河,走过去的路,而不是走马观花。走过的一生,只有路走到深处、山翻越到更高,才有太多绝美的风景让人依恋。很多事情不要观望,错过了就不会再来,只有亲力亲为才会铸成似水一样的年华。
似水一样的年华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匆匆逝去的岁月,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遗憾中悔恨,在悔恨中自责,开弓没有回头箭,走过了,当你回头,不管你看到了什么都捡不回去,真的努力了应了下一个景却清华不在。卧在时间的棉里温软而舒适,却像刀一样的尖刻,在你的脸上划上一道一道抹不掉的印痕,让你享受的同时却提防它的无情,时时提醒你要振作要珍惜不要虚掷。
似水一样的年华如飘曳的缎带,起起落落间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回想那光彩、飞扬的曾经,可曾想那暗淡、那低回也是为飘飞卯足了劲力扬起了更高一层蜿蜒的舞姿,人生到了末了不止是在走下坡路,完美的抛物线尾端也会像烟花一般洒落满天的星斗。
似水一样的年华让我忆起往昔,总有几个闪耀的点像夜空中的星辰璀璨夺目。儿时的岁月像雨后青石阶上来回移动的阳光清新而美妙。青青的年少像绿色的小草任其疯长,没有父母留下来的遗憾强加到我们身上的那种负担,更没有社会的竞争力迫使我们对将来超现在的梦想,风一样闲散的光阴刮过来飘过去最终成不了气候,使渐渐长大中的我,背负不起生命之重,承受不起滚滚而来的变革中前进的力量,亲们奋力筏起的扁舟带我一程一程的漂移,至始至终都使不会水的我在担惊受怕中飘摇的走过,这是一种在遗憾中虚度光阴的另一种存在,痛苦而恐慌。因为悔恨,我把一生的精力花费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用我一生能够自己享受的时光却做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尽可能的帮助亲们的孩子们,匡扶他们一直走在求知的道路上。我眼里见不得不重视孩子求知与成长的父母,恨不得自己抢过来亲手抚养,孩子们的一生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怎么可以手无寸铁,知识就是他们手中的武器。
令我欣然的是,如今的社会,让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奋斗与拼搏,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青葱的美好时光,社会倾向知识,人才的竞争迫使父母们付出一切代价托举着孩子们走向更高,他们在忍受苦涩的青春付出艰辛的汗水的同时使生命的羽翼渐渐丰满,生命之轻小却夯实着强大的基础,承受着上一代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当他们渐渐地长大,成了社会有用之才,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最起码在完成了全部的教育之后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在有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分得清是非曲直,在为社会做事之前培养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父母才放心把他们放飞出去,像空中的苍鹰自由翱翔。
当我看到普鲁斯特的一部如海洋一般浩瀚的巨型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时,我为之震撼了。这是一部可以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曹雪芹的《红楼梦》相比美的作品,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举证了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如水一般流走的光阴并抓住了其深刻的内涵用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卷,让阅读它的人们一遍一遍地回味书中人物的命运。
普鲁斯特51岁去世,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从35岁起就过着足不出户不能展开任何活动在斗室里靠回忆来写作的禁锢生活,甚至阳光、清新的空气都能引起哮喘病的发作,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紧闭为窗帘所掩的房子里。他最后15年的生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道路上再没有向前跨越过一步,而是转过身来倒退到之前的生活之中追忆自己生活过的每一个场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被时光抛向前方渐渐地老去,而普鲁斯特的一生仿佛在不断地撒下生命的种子在35岁之后返回来一把一把地力拽自己撒下去的网,收获到的是愈来愈年轻的生命和愈来愈旺盛的青春。
他想这样吗?当然不!因为他的身体痼疾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只能在一个不能透进阳光的房子里甚至不能和任何人接触只能缓慢地等死这么一个事实,他不能选择任何别的生活,更不要说前程。躺在床上等死的人是没有美梦可做的,那么唯一可能的生活只有书写,在书写他倒回去的愈来愈年轻的生命的同时来感受愈来愈年轻的生命状态。他用细腻的笔赋、委婉曲折的情状调动记忆的千军万马投入到写作之中去,他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创作生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回忆的生活之中去,而这种生活中的体验是全新的、美妙的、鲜活的、生气勃勃的,其生活的乐趣与浓烈程度不亚于一个事业蓬勃之人。普鲁斯特在一点一点地追忆倒过来的时光的同时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他体验到的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到和理解到的:“人的真正的生命是回忆中的生活,或者说,人的生活只有在回忆中方形成“真实的生活”,回忆中的生活比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更为现实。”为普鲁斯特写评传的乔治?卡都衣给《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下这样的定义:“他对于遗忘猛烈反抗;这种为了生活在时间的绝对性中而进行的狂然与不懈的努力,就是《重现的时光》主要意义。”
对生命热烈的爱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来表现都激起了观赏者的惊觉:在每一个读这部作品的人当中都会感到,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生命和光阴呢?我想这是《追忆似水年华》跻身于世界名著之列的原因之一吧。
还看到一部影片也使我非常震撼。1994年获奥斯卡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写了这么两种人:当一些无辜的人被陷害成无期徒刑的死囚犯在四面高墙里的监狱里被体制化(“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摒弃所有希望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时反而心安理得,一旦假释出来就是有了生活保障也活不下来,在失去自由的一种状态下麻木地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一旦给予了自由就会要了他的命。老布假释后的自杀,瑞德假释后在超市里上班不用报告得到允许的小便反而解不出来,仿佛四面高墙的阻挡是保护他们的屏障,一旦失去,在精神方面的一种凝聚就会散射出去,了无着落,最终走向毁灭的道路,老布和瑞德就是从一开始对监狱的恐惧逐渐到适应再到依赖走进了这样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老布和瑞德代表了这个监狱的众生相,他们的命运最终是一致的。而安迪却和他们相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由准备着,安迪坐在墙根下对瑞德说的几段话就会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他们碰不到的东西。”的确,正像安迪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唤活狱友们的希望,就是看着为狱友们赢来喝啤酒的这点自由也很开心,甚者冒着危险放出音乐来为狱友们听,为狱友们争取图书馆,教汤米认字……每天晚上安迪都要用藏在书里的那个小锤子去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他却用了19的时间挖通了,最后逃狱成功,夺回了自己的自由。这和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命题是相同的,同处在一种等死的境地里却创造出另一种生活能够让生命熠熠生辉。他们就是那种关不住的鸟,“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因为它的羽毛太过亮丽,只有在他们飞走之后,你才会知道关起他们来的时候是一种罪恶。”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只鸟,只是残酷的现实掩盖了它的存在,让你退到不去争取它而被环境奴役致死的境地。
最终让我明白:不管是自己经历过的、书上说的还是电影演的,是励志的也好,是震撼的也好,在青春过往的岁月中,我们珍爱过逝去的一切,似水一样的年华才这般的美好!
完稿于2013年6月19日
-全文完-
▷ 进入流水宛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