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余搞点文字开始,算来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陆陆续续在各类报刊上也发表过五六十万字的文章。只因九十年代初期的下海风潮侵蚀,弃笔从商了好些年。上岸之后,封笔有个五六年之久,不知是因为浸染商海浮躁之气,还是搁笔停滞太久而养成懒惰之习,对写作和投稿也就失却了以往的热情和兴趣。去年突然心血来潮,故伎手痒起来,还是想写点东西。
待到真正要拿起这支秃笔来,又思虑颇多,一则考虑比起上涨的物价,这文字价格也实在低得可怜;二则想起过去因为那些条条框框,弄得自己和老编们都一脸举轻若重,蹙眉为难的样子,就不想再往报刊投稿。所以经人指点在网上弄了一个日记本,自由地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有人点击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没人感兴趣就权当自说自话,敝帚自珍。抱着这种心态,每天一题,风雨无阻地在网上也就写了二百余天了。
开始,对于网络,因为自己属半路出家性质,这方面的知识绝对贫乏,除了知道几个有影响的网易、搜狐和新浪网站之外,就知道有个“现在流行网”了。至于“博客网”,是在看了以上几个网站关于木子美《遗情书》的介绍和评论后,才闻其大名的,点击进去的。进去之后,看了木子美小姐的一些文章及相关评论,自己也有感而发地写了一篇《我看木子美》的文章。
作为刚刚进入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的网站,我认为“博客”的“胆子”是的确是够“大”的了。
“博客”能够忽略中国的现有国情和民俗,“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木子美“胡搞”的性生活描写和感受,原封不动地刊载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超人胆识的“赌博”(或冒险)。你新浪、网易、搜狐敢开这种风气之先吗?我想是不敢的。但“博克”也恰恰是因为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创造了这种一天几十万点击率的神话,让中国人一下就认识了它。“博客”进入中国的首期策划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成功到令人瞠目结舌。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也应该好好地感谢一下木子美小姐。
但我通过后来和“博客”的几次亲密接触,我又发现它的胆子“小”得可怜,“小”到简直不可理喻。
我的发现缘于自己写了几篇文章也想贴到“博客”网上去凑凑热闹,可有n次都吃了“闭门羹”,搞得变成了整个一个“剃头挑子”。二千来字的文章发送出去,不到两秒钟便收到了闭门的回复,不是“你的文章中有反动言论,请修改”;就是“你的文章中有非法言论,请修改”,这倒令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起来。且不说作为一个政府公务员,这些年也给党委、政府起草过不少文件吧;也不说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在各级报刊发表过不少缺盐少油的“文章”吧,就说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这一条,写点东西也得对得起党和毛主[xi]呀,怎么可能写出“反动”、“非法”的言论来呢?
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便立即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到自己编辑的位置上,拿着放大镜把撤下来的文章仔仔细细地审阅了一遍,哪有什么“反动”和“非法”言论呀?好在是一个外来的网站,要这是组织上的结论那不就麻烦了:一个国家公务员,拿着国家的俸禄,却写着“反动”、“非法”的东西,那还不死定了!
自己反复揣度分析,要凭人力,两秒钟要认真地审出一篇二千来字的稿子来,就是换了曹植来,我看也是办不到的。那审稿的一定就是没有真实思维的电脑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电脑和人脑》,在文中我说到“网络是人脑发明的,网络的运作也全依赖于人脑所编的程序,电脑也会出错,也会失误,所以我们也根本没有必要迷信它。”但我想想要说电脑没有思维也不对,它的思维就是那些个编制电脑程序者的思维,他们只会设置几个他们认为犯忌的词语,就完成了程序的编制了,却不知文学作品由字词的组合,就像是七个音符可以谱写成无数动听的或是嘈杂的乐曲;就像是三种原色可以描绘出千奇百怪的图画一样,缤纷灿烂、灵活多样的大千世界,又岂能用一个死的框子去框,用一个死的套子去套呢?
后来,经一些高人指点才明白,发给“博客”的稿子是不能有政府、共[chan*]党、党中央和胡锦涛等几个词出现的,否则电脑服务器便会拒绝接受。后来我拿自己的文章去试,果不幸而言中。这就使我百思不得其解起来,“文学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当它真正要表现现实生活的时候,又怎么能截然割开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啊?再说了,难道写拥护政府和党的话也变为“非法”和“反动”的了吗?好在不是文化大革命那阵,要不“博客”又让自己陷入“其用心何其毒也”的境地了。
我有时也在各个大网站发些文章和言论,据我的孤陋寡闻,别的网站是没有这套“高科技”电脑审稿程序的。“博客”这种自以为科学却一点也不科学的审稿程序,一方面不利于文章的顺畅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一些“冤假错案”,实在是自塞言路的一种慢性自杀。
经过了成功闯关之后的“博客”,今后是否能一路走好,倒确实使我们这些“忧天”的“杞人”有些担心起来。
-全文完-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