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批评不是骂街、吵闹。
批评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慢慢演变。到今天它已经完成了从出生到成长到成熟的过程。批评在当今的世界已经形成一门学科,已经是一种学问。
批评是有指,是言之有物。是一种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在文学作品里的意识与价值。当然,它不是八面里无端端就空起的穴来风,也不是茫茫大海漂泊着的那些无根的浮萍。
身为爱好文学之人,当然所指的也是文学中的批评。当一部作品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它总是完美的,至少是作者呕了心血完成的。它倾注了作者的体力与脑力双付出的劳动。而读者的眼睛,就像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当我们想要买一种商品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察看它的生产日期、它的包装、它的整体、它的局部、它的产地、它的厂家。我们的眼睛是挑剔的,因为我们需要它,因为我们要拥有它。而一部作品就如同这件商品,因为喜欢,所以我们要去挑剔。
但对于一部作品,我们应该从哪些个正确的角度去挑剔与去批评它呢?
从前有这样一个寓言,说是有一棵坚挺、高大的树。建筑师看到它说:嗯,如果再高一点应该是块栋梁。画家看到了它在内心里细思着:如果它生长在风景秀丽的河水边,这将是多么美的一副风景画啊!动物学家看到了说:这树若在茂密一些,那将会是鸟儿快乐的天堂。植物学家看到了就说:这棵树若是生长在密林里,不是更好的事吗?
而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只能抱有一种心态去写。或写景抒情,或就事而议。而批评者就如看到这棵树的不同人,他会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出更合理的意见。好的作品,从整体看不仅要有它的整体性,各部分贯穿一体。从局部看还要有它的相对与系统性。
站在批评的态度,就要我们首先要学会去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抓住作者的内心,以作者的思想为中心,再向四方扩展。以一颗智慧和慎细的心看到作者所遗漏的美好与所暴露的不足。
然后更要我们紧紧抓住作品的精髓,领略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以我们所理解到的内容来对其用审批的眼光来进行剖析,分解,研究。来深入和强化这次批评。
只有当我们对一篇作品站在作者写作思想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考察,与作品的整体与局部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把握与结合时,才会在我们的心中诞生出好的批评。而唯有这样的批评方式,才会使其得到的结论更能准确地针对作品的不足,而不是凭借主观上匆匆而掠过时所感知的那片面的臆想与判断,那是不正确的批评与不正当的批评方式,应当坚决制止与根除。
当然,就批评者来说,在批评之前也要在已将要提出的批评内容里再次谨慎认真地将权衡度量一次,认真地细思一下,它是否能够发挥好其在文章中所能发挥到最好的作用。
鉴此于始,当我们批评一篇作品时,就要注意不能将已的批评绝对化。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生成、发展的。就如有撰文著书的,就有操字所批的。批评不是对作者人与文精神上的挤压,更无需以绝对的态度把作者的作品叫嚣与搞得如同裹脚的布,臭味而冗长。这样只会暴露身为批者却又不具有批者所有的才识与胆识,反而却是沾染了为文人所最忌讳的浅薄与庸俗。
好的文学批评,总是能让作者清晰地认识到自我、借批评者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一个认真对待批评的人就会从别人对已的批评中战胜阻隔了自己前进的碍脚石。从而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提升与自我超越!
看了蝶的杂文>,菊子也忍不住心中对关于批的感悟与思想,提笔一笑书成了此篇。蝶在文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巧妙的借三句古词提出的对“批”的三个高度(既三个层次)。让菊子深有感触。菊子就再次以白话与众位文友相诉做为此文的收笔吧!即:着眼于民族大业、关注于民生的批评为境界最高,针对于事与现象的批评为中等、而批评的最下便也是杂乱无章、毫无根据理法的谩骂与侮蔑诽谤了。
相信各位此时都已清晰:这上便是为批所提倡的批评方式,下便也就是为批所不屑的了。那么怎样就一篇文章而批的态度,还希望大家能以各自在书文与以往所得到的经验与体会中、选出自己所喜欢的文章去进行实验与批评吧!
后记:此篇只代表了菊子对批评一直以来所领略与得到的心得,相信不足之处一定有。还望各位文友能够诚恳地对此文提出批评。
轻笑。:)相信我们都能做个好的批评者。
-全文完-
▷ 进入紫色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