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日名将方先觉,不能不想起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22日,侵华日军为实现3天拿下衡阳城、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计划,出动五个师团及独立第五旅团共11万余人兵力,进攻军事重镇衡阳。驻守衡阳的国军第十军,刚参加过长沙、常德保卫战。在兵源不足、装备不全、援军不到、粮弹不继的情况下,军长方先觉率1.7万名将士,仅凭粗陋野战工事,浴血奋战,抗击日军,历时长达48昼夜,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阴谋,导致了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此战,国军伤亡1.5余人,日军伤亡6万之众(其中被歼19000多人),创造了抗战史上最成功的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也是整个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最后,在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形势下,方先觉将军为了“保证生存官兵安全,保证伤兵得到救治”,选择了有条件地投降了日军。衡阳百姓未遭屠城之祸,被俘国军官兵未遭规模性屠杀。
方先觉是江苏萧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从军后因作战勇猛,他自排长一路干到集团军副总司令。方先觉曾接受了德国式练兵方法,把他的不对培养成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抗日部队,先后在长沙、常德两地打过几场硬仗,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他指挥的衡阳一战震动了日本天皇和军政朝野,迫使近卫内阁东条英机直接倒台。一场战役能打到迫使日方最高指挥部改组,这才二战史上绝无仅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抗日英雄,今天却没有多少人了解他。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唯一在抗战中投降的黄埔军人,缺乏中华民族气节,因“变节”毁了一世英名。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最讲究气节的民族。士可杀不可辱,宁可战死沙场决不投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便是榜样。在我们的文化和观念里,英雄是钢筋铁骨,而且必须是我们宣传的英雄,要么战死,要么凯旋而归,投降是最为国人不耻的行为。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将其一家满门抄斩。满朝文武官员纷纷指责李陵的罪过。太史令司马迁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被汉武帝下令打入大牢。
由此想到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一个故事。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仪式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场面。面对数百新闻记者和摄影师,作为最高司令官的麦克阿瑟代理盟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就在签字时,他突然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英国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过来站在他的身后。麦克阿瑟此举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讶,因为温斯特在菲律宾、帕西瓦尔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两人都是刚从战俘营里获释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麦克阿瑟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著的位置,按说该属于那些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才是,现在这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然而,在麦克阿瑟将军眼里,似乎仅让他们站在那儿还嫌不够,紧接着,他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共用了5支笔签署英、日两种文本的投降书,第一支笔写完“道格”即回身送给了温斯特,第二支笔续写了“拉斯”之后送给帕西瓦尔,其他的笔完成所有手续后分赠给美国政府档案馆、西点军校(其母校)和其夫人。麦克阿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中大有深意:两人都是在率部苦战之后,因寡不敌众,没有援兵,为避免更多青年战士的无谓牺牲,才忍辱负重放弃抵抗的。麦克阿瑟是用特殊的荣誉方式向这两位尽职的落难者表示尊敬和理解,向他们为保全同胞生命而做出的个人名望上的巨大牺牲和所受苦难表示感谢。
同样是对待投降行为,西方国家的做法就不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对待失败者或为失败者辩护的问题上,中西方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直接说,这涉及到一个民族价值观的大问题。为什么朝鲜战场上被美韩联军释放回国的志愿军战俘会遭到国人的冷落和歧视,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为什么美国或西方国家的战俘归国时会受到总统或高官的迎接?这正是两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