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热爱诗联,常年观读各地诗联书籍,积忧久矣。
近某诗社与我寄刊第57期,读后更加撩发了对传统诗联的忧患意识。一个省级诗刊,代表着六朝古都的格律水准,其中较大篇章中不讲究诗联格律,起承转合的基本创作要求断层,语言蹇涩,无引申意义,形象思维缺失。全国诗联刊、网如雨后春笋,出书如潮,此类现象频多,总把七字八句搁在一起,你唱我和,甚至互相吹捧一番,就当诗来发表。其中一些牵强附会分类的古体诗、带有趋炎附势称谓的老干体、自我标榜说辞的打油诗、普通话充当格律的新体句站在了近体诗联改革的前列。可是那些你赠我送的诗联刊物、个人专集,很多人受赠后却以弁毛弃之。格律诗的创作,很少有人认真考虑继承、发展、提高问题。文化复兴以来,诗联作为自力更生的民间文学,已风靡三十余年,人数上有所普及,提高还在迷茫之中。
综观全国能诗者,仍就那么几位蹒跚老人,接力断层已经凸显在国人面前。什么诗词进校园,抢救国粹,仅是民间呐喊,尚未纳入国政议事日程。文化兴国,诗联也只是边沿文化,正在自我寻找被挤压的空间,顾影自怜而已。此事维艰,让人忧之。
格律诗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前不超古人,后难影响来者。画眉深浅入时无,由诗者自问自评,怎么办,由诗者自想自议。有几个问题可考虑克服:普及不是充数、出书不要只顾版面不足、发表勿需讲人情、创作务精不务多、失律及口号作品不要面世、诗联会长只需善政,可以不善工诗,但主编必须能够紧守质量关、出精品不能只当口号、慎出专集 等等。
目前,诗联发展的塔尖艺术,已露端倪,刻下了时代的烙印。格律诗从理论上已提倡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粗象与具体交错,语不达而意达,使异质冲撞,产生通感,脱惯常之道。在创作中能够仔细揣摩,力求达到这一境界者仅晨星而已,这需要人们去认真的理解,争取去做到。
诗路漫漫,其修远兮。
-全文完-
▷ 进入沙湖云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