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不能不想到,发表我文章的报纸是给谁看的?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据说当今这些铺天盖地的都市报主要是给“白领”看的。领导白领的核心力量是谁?据说是千万个“成功人士”,或者简洁明快些,就叫“富豪”。而所谓富豪,恰恰是跟“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的“霸权一族”。
——《千夫所指-帝国主义的乏走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曾几何时,中国人爱好“贫穷”,所谓“一穷二白”、“越穷越光荣”就是那个时期的写照。在那个时代,由于主流的倡导与洗脑,开动宣传机器大力宣传,其目的也是为了打击所谓的“地富反右坏”,凡是富有的就是打击的对象。人们只得以穷为荣,到处都可以看见人们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全身衣服都是皱巴巴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色”。有些领导干部也跟着“赶时髦”,也来装出很“穷”的样子,其实他们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有的还有补贴,生活得很滋润,吃香的喝辣的,“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来赶这种时髦呢?因为他们是干部,是党员,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带头大哥”,要以身作则。在《官场现形记》里,我们看到有一个臬台大人,也是整天穿着一件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一双靴子穿得发黄泛白了还舍不得丢,帽子上面也是有很多补丁,颜色也黄里泛白,乍一看起来,哎呀,这个官员是多么的清廉啊,真是“两袖清风”啊,这真是一个好官。但是,我们不要只看表面,其实这个官员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他家产几百万两黄金,那些“清廉”的做派,只是在装穷,目的就是要掩盖他那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以为中国人有一种“越穷越光荣”的思维,所以看到那些官员们很“廉洁”,很“穷”,就认定他一定是个好官,所以中国的老百姓最容易上当受骗,最容易被某些官员糊弄。
中国人喜欢“穷”,所以就“仇富”。首先是轻视“商人”,他们认为“无商不奸”,在他们的意识里,认为只要商人就一定是奸诈的,所以就有“奸商”一说,所以他们就瞧不起经商的。再就是对富有的人有一种敌视的态度,他们认为凡是富人就不是什么好人,不是有“为富不仁”一说吗,一个人只要你富了,你有钱了,你就不是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维。那些叫喊所谓“共同富裕”的人,其实也是一种仇富心理的极端表现。某些打着革命旗号的仇富也是这样的,你有钱,我就去“劫富济贫”,把你的钱抢过来,分给穷人,然后把你干掉,这样就“共同富裕”了。其实这只是一种“穷人消灭富人”的游戏,根本就不是什么“共同富裕”。
只要是凭自己辛勤劳动得来的财产,不管别人有多富,我们都不应该去“眼红”,因为你自己有本事也可以去赚啊,与其眼红,不如自己去劳动,去拼搏,也一样可以成为有钱的人。然而现实社会里,有很多人,自己不去辛勤劳动,不去努力工作,自己没有什么钱,属于工薪族,看见别人发财了,就眼红,就仇视别人,就想不劳而获。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掉馅饼也要起个早吧,你懒懒散散的,游手好闲,自己没有本事赚钱,一旦别人发家致富了,你就心理不平衡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笑人穷怕人富”,就是说,别人没有钱,你家去笑话别人没用,不会赚钱,但是有人发财了,你又会去妒忌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怎么就没他有钱,心里不自在。
随着改革的春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以穷为荣的“光荣传统”被人们抛弃,很多人下海经商,产生了许多暴发户。人们开始有钱了,也不感觉到有钱是什么丑事,金钱也逐渐开始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一个人有钱了,他就是富翁了,是大款了,也就是成功人士了。
看着中国很多人逐渐富裕了,变成了“成功人士”,北大有位教授就坐不住了。他说这些富豪就是“帝国主义的霸权一族”,这位以仇美为职志的孔庆东教授不是一直都在叫嚣“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吗?怎么到如今这“帝国主义”怎么换成了中国人?也还真不知道孔庆东教授是在仇美还是在“臭美”,在他的心里,帝国主义不光在美国,如今也在中国了,他说中国那些富豪就是“跟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霸权一族”。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帝国主义,我先来百度一下: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那么在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里怎么可能会出现帝国主义的富豪呢?你孔教授以穷为荣,并且极端地仇富,那你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拿那重庆的100万课题费呢,不是越穷越光荣吗?你要那么多钱干嘛呀?难道你也是那《官场现形记》里的臬台大人,你也来耍宝,来一折“教授现形记”?
四大名捕
2013年6月4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