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有陪家人一起过端午节,对端午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模糊,端午的印象也只是带着昔日童年的光阴而存在着。
记忆中,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我们家每年吃的粽子也总是出自母亲和奶奶的手,我在旁边看着她们包,却从未成功地包过一个。我们那的粽子,不同于闽南的粽子,记得以前吃的粽子都是纯糯米,但是会加碱(山上的小树木烧成的灰,加了碱粽子会变得金黄色可以延长保质期),没有香菇、花生、红枣以及猪肉或者墨鱼等配料,味道自然也不能同其他粽子相比较。家乡的粽子吃的时候需要沾白糖,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饿了的时候。在端午时节,大中午从田里回到家,赶上一个粽子那都是很棒的享受。
曾经刚吃到油腻腻的粽子时,总会对比家乡的粽子为什么只是纯糯米的,后来才听母亲说,纯糯米的粽子存放的时间较长。在我们家乡,一年只包一次粽子,一般家庭都会包一斗米左右,个头不大,包好的粽子以十个为单位结成一扎,煮熟的粽子总是被高高地挂起来,想吃的时候才剥一个,可以吃很久。我们那有个风俗,如果哪家当年端午前或前一年有人离世,那一年便不能包粽子的,但每个邻居都会送来一扎。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这些被公认的端午习俗,在我们那却只有吃粽子了,至于其他的,我们见也没见过,更别说经历了。说到吃粽子,我们少不了的是杨梅。杨梅这个东西,在我们家乡,天生就好像是粽子的最佳拍档,特别对于小孩子而言。五月正是杨梅红透的季节,家乡的杨梅树可谓漫山遍野,只要是山就一定有杨梅,虽然是酸的,但那种听名字就能让人垂涎三尺的东西,每个人都忍不住要摘上一筐,就着粽子,解了馋,还能消除糯米的饱腻感。想象中,桌上有两个盘子,一盘装了金黄色的粽子,另一盘装的就一定是红彤彤的杨梅……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应该就是外婆买来的衣服。印象中,每到端午,父亲就要买几斤猪肉送到外婆家,然后外婆就要为她的外孙一人买一件衣服,我们那把这个过程叫做“送节”,顾名思义,节日送礼。穿新衣服的时候心头总是美滋滋的,而每次收到外婆买的衣服,总是第一个翻看衣服里面的那个红包,想起来都觉得幸福。
端午节,吃的机会总是很多。外婆家每年端午会叫几个女儿一家回去吃一顿饭,每年都选在不用上学的周末,去的时候几个表兄妹撞在一起,因为“破坏”,所以外婆家总是热闹非凡的。然后是我家,大姨家,小姨家,这还不算完,奶奶和两个姑姑家的饭也在交错着吃,还有所有能攀得着亲的亲戚家也都轮流着吃,所以,每年端午,“狠心”的老师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黄瓜杨梅粽子猪肉汤都狠狠地吃了拉肚子”。
其实,吃饭是常有的事,只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那么团圆的场面,一年也难得几次。而那一顿饭,才是我们真正说的“过节”。
以前对端午的印象,除了吃吃喝喝,也没太留意其他的方式,只是总能看见每年端午,两个姑姑都给奶奶送好多礼物,这是最与众不同的细节。后来上初二的时候,那一年五月初四下暴雨,洪水阻断了回家的路,我住在婶婆家里,晚上听他们聊天才知道原来第二天的端午是奶奶的生日,那时候才明白,原来姑姑她们每年都隆重地回来过节,其实是在帮奶奶过生日……
那一年我们都没有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那个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后来的端午节,我也再没有陪家人一起吃过饭,再后来……再后来的端午节,如果不是公司每年发的一个粽子,我会以为那一天只是奶奶的生日。
又是一年端午,面对粽子的四处飘香,童年时的那份激动早已消退,对往昔的美好却还想重头再来……
-全文完-
▷ 进入夜风昼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