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曾有人把社会比作一个蛇井,井中无数的蛇相互勾咬缠结,每条蛇都拼命地把头朝上拱,于是,在这一大堆搅动不止的嘶嘶响的长虫的顶端就竖起一片此起彼伏的毒菇般的蛇头。这道出了某种残酷的人生真实:只有一层层地“出人头地”,才能越来越多地摆脱黑暗中的压迫和挣扎,在别人的身躯和头颅之上贏得荣耀、空间和自由。
但这不是全部的真实。略举几例,譬如,自觉完成使命而回归故里的华盛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不愿为官而甘愿为民医疾致学的华佗等等。再者为官为富者也并非个个贪鄙暴虐、不仁不义,何况还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之说哩。
我宁愿将社会人生比作一片森林。森林里是什么货色都有的:刚强的、柔弱的;高大的、低矮的;动荡的、宁静的;磊落的、阴险的;香的、臭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活的、死的……芸芸万物众生,不是相依相克,各得其所吗?
当然,人毕竟不同于动植物,人对其自身的社会角色是可以在主观上进行认识和选择的,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明,我们发展的道路还会越来越宽广,但无论何时,如果我们忘记了万物相生相克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道理,那么价值的经纬很可能就变成了灵魂的牢笼,反而迷失了纯朴有用的自我。
在我看来,一戴上乌纱帽便神气飞扬,是一种迷失;未遂仕途便自卑萎琐,也是一种迷失;发了财便气粗放浪,是一种迷失,未暴富便戚戚哀哀,也是一种迷失;在社会的这潮那潮中翻了一两个花,便自以为是弄潮儿新人类,是一种迷失,未能逐流随波便惶惶然自觉老矣朽矣完矣,也是一种迷失。
或许有问:依你说来,怎样才叫不迷失呢?我说,首要的是要在认识和尊重现实的同时认识和尊重自己,要在现实与心灵的网络中找到自己不会幻灭的价值的星座,一句话,就是既要在现实中调整自我,也要在调整自我中有所坚持,也就是要贯注身心地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人和应该做的事,而这并无什么特别的意义,只不过是找到自己在森林中的位置和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式,没有什么可骄傲也没有什么可悲哀。
社会人生是广阔而久远的,既不是一阵风一股潮可以席卷而去,也不是凡事只要努力便可功成事遂。
一个人只有能够发掘和坚守一方属于自己的心灵的伊甸园,他才有可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凡事刻求公正和理解,并以“出世的精神”,献身“入世的事业”。
-全文完-
▷ 进入波欣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