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话说些自以为是的话,并不代表真理,或许还有谬误。但这世上的事情少有绝对的两极,即便有也多是极端分子,像希特勒,东条,墨索里尼等等。
大部分事情不过是处于相对状态下的相对对比或平衡,过渡型的理论是最多的,因此在黑白两极之间才有色彩存在的空间。
好和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虚伪和坦诚,高雅和低俗,君子和小人,其实都是两个极端,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君子再向前一步就是小人,真到极点便是假,善到极致便是恶,美到极端就是丑。或许这种推理方式也不正确,总是想想色彩空间,总会夹在大黑大白之间,有时确实不适应,有时候还可以忍受。
黑是烘托,白是点缀,中间层次的色彩则是人生的灵魂。没有了中间层次的色彩,生命的过程就变得灰暗无光。
一个地球是椭圆的,但毕竟还是圆形。这意味着,不论任何人,不论在地球的某一点站得如何笔直和地平面成垂直,在旁人看来他的站姿都是歪的,美国和中国恰好是垂直颠倒的,正好处于地球的两个对面。这个逻辑其实也挺搞笑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艺术又如何能挂钩?不过是我的自以为是的扯淡而已吧。
不过要说到扯淡,就发现迄今为止的所有文化都在扯淡,扯淡也是要技术的,能把主观臆造的“道德”说得冠冕堂皇的确很不容易,能把原本不存在的各路神仙吹到很多人的脑袋里去就更不容易了。大约扯淡原本就是精神生活的必须,在无聊之余尽情尽兴地扯淡,总归是利大于弊:动物吃饱了喜欢反刍,人吃饱了也喜欢扯淡。
这样一想,就知道新闻的价值了,原本就是让观众拿来扯淡的。而艺术,则是一种美好的扯淡,文学,则是浪漫的扯淡,新闻,则是败火的扯淡,所谓现代的企业文化,就更不用提了,百分之百都是骗人的扯淡。
在扯淡的世界里,只有两个原则:你陪谁玩?谁陪你玩?
太清醒了就没人陪你玩了,太糊涂你就只能去陪着别人玩。既要清醒又要糊涂,才能大家一起玩,至于到最后谁玩得开心谁玩得不开心,也就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情。玩得很开心的人,是体会不到玩得不开心的人的心情的,换位思考的道理谁都懂,可谁愿意换位去体会别人的不开心呢?自己开心就得,谁管别人的心情死活。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或许就是在互动中较量。而在较量的过程中窃取了话语权的人,是不在乎什么平等规则的:平等的社会契约精神恐怕又要面临被打入阿鼻地狱的严重危机。
这样一想,还是选择自言自语自娱自乐是最好不过。错了也好对了也罢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有话不能憋着,憋着会生病,还会极大地影响身心健康,并严重破坏生命能量循环的正常程序:血液倒流很危险,气喘不匀也很危险。倒是让所有憋闷的情绪自然而然地倾泻出来,才算是真正的色彩,不黑不白,但却生机盎然。
肚子里有多少色彩,是个人的事情。不是黑白所能规定得了的。在过去某个年代里,在不是黑就是白的时代里,一切都是要么苍白要么黑暗,在苍白和黑暗中,人性都扭曲了。
不管怎么玩,方式无非两种:要么互动,要么自娱——这是契约精神,强调平等主义和天赋人权的公平竞争原则。
自娱的好处,就是不给谁施加精神压力,意淫也好,自慰也罢,都伤不到其他人。而互动的游戏,就要制订规则,建立平等的契约精神。但是这世上依然还存在相当一大批操蛋的人,单方面要求你陪他玩,却跟你强调和你是绝对不平等的,非要骑在你的头上拉屎,而且还敢威胁恐吓:不陪他玩他就让你活得比死还难受。
有没有可能发明出一个让谁都不难受的互动规则?
据我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社会经验看,建立一个让谁都不难受的互动规则恐怕真的很难,有人难受的时候肯定有人快乐,而偏偏是一部分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让很多人难受的基础之上。而如果让一部分人放弃这种变态的快乐的话,可能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佛教里面那个故事不是说3乘以7等于28么,而我们的《论语》专家于丹女士不但能把这种变态的快乐解释得像玫瑰花开(痛并快乐着),还能把这种变态的快乐传播到全世界,实乃我国当代的第一女中豪杰也。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