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除了拣过别人丢失的三、五元钱之外,还拣过金灿灿的麦穗。
拣麦穗的时候,我还小,还没上学。那个时候,我的家,是座落在一个很遥远、很偏僻的一个劳改农场。每年秋收的季节,就是最忙的时候。那个时候,农场里的知青和劳改人员,每天都要去收割大片的庄稼。用很大、很高的收割机,收割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父亲则是一名人民警察,每天都少不了要和他们在一起。
拣麦穗的那天,母亲起来很早。天,还处在朦胧的睡梦之中。我也处在睡梦当中,只听见母亲轻轻地叫着我的名字......揉揉瞌睡的眼,微微睁开,只见微弱的烛光下,母亲正在准备今天的干粮。路很远,母亲骑着自行车,我坐在自行车的前面,后面夹着一张麻袋,麻袋里装着麻绳,还有一个长方形的竹篮绑在上面。就这样,月亮还没下班,我们已经出发了。在我的印象当中,那天,我根本就没拣几颗麦穗。只是刚一伸出小手拣的时候,就被麦穗上的刺扎了回来。便向母亲喊着:“妈,妈,手札的痛。”于是,母亲就把麻袋铺在地上,我便坐在麻袋上,看着母亲蹲在地上,左手提着竹篮,右手拣着麦穗,慢慢地,慢慢地挪远了。直到晚上归家的时候,已经是披星戴月了。这中间有一段路,是很高很长的一个坡,母亲是一直推着车子走的。母亲和我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
数隔40年,觉得时空很遥远。仿佛又好像很近,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记忆犹新。后来在想,其实母亲根本就用不着去拣麦穗,更用不着起早贪黑,那么辛苦地去拣,以至于让麦穗把手都割了许多大、小不均的口子。还有那个,喊叫着妈妈,手札的痛、坐在麻袋上的小女孩,更用不着去凑什么热闹。那个时候像我们的家庭,几乎也是没几家的,比我们家庭条件平穷的都没有去拣麦穗,更何况,那时候的我们,可以吃饱,可以穿暖。年年都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很香、很甜的上海奶糖。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有什么,我们可以吃到什么。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还要去拣麦穗?为什么母亲不像有的“官太太”那样,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地嗑嗑瓜子,走走东家,窜串西家地唠唠家常?可是,我的母亲没有。我的母亲有空的时候,看《红楼梦》,看《水浒》,看《十万个为什么》,看《聊斋》,看《医学常识》等等。有空的时候,给我们做布鞋,尽管我们都不喜欢穿。因为不喜欢穿,因为觉得没有买的好看,所以也常常被母亲训骂。认为母亲是那么的小气,舍不得给我们买。
直到结婚以后很多年,才渐渐明白,原来,我的母亲很勤劳,很勤俭。也是一个个性十足的母亲。早在20年前,我和妹妹就分别送给母亲两枚戒指,母亲当时说,她是不喜欢这些物品的。母亲也从未戴过一天。直到后来,我们每年给母亲买的流行服装,也未见母亲穿过,只是一件件都放在了衣柜里。有一天,我便大怒,责怪母亲太不领我们的孝心了。这个年代,这个都市,还有谁?穿着类似70年代的衣服?还有谁家的母亲穿的像家里揭不开锅似的,那么艰苦朴素?如今的社会,很多的势利眼,都是以表取人的。母亲,听之没有言语。我也便停止了怒声。之后,我也在想,母亲固然有她的道理。她的内心,是一直追求向上的一个人,她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也不需要什么金银首饰来点缀自己。她需要的是内心的充实,她依然保持着她艰苦朴素的作风,任凭我们怎么地埋怨,怎么地不高兴。
如今,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在读大学的同时,周末,便去酒店打工。初得知时,深感吃惊。难道是,我们给他的生活费不够?难道是,他每月的开支太多?难道是?难道是??一连串的不明白,一连串的疑惑。问起原因,儿子简单的两句:只想锻炼一下自己,开拓一下眼界而已。是啊,眼下来说,儿子更不缺吃,不缺穿,也无需周末外出打工。但是,儿子有他的想法,有他的见解。现在很多的家庭,物质生活的富有,很少有孩子不依靠父母,自己自食其力,刻苦耐劳的。
母亲的勤俭持家,以及她坚强、倔强的性格,我用了半生的时间才读懂。如今,母亲依然是本着还没穿破的衣服扔了可惜的观念,我也依然是看见漂亮的衣服便会为母亲买回家,尽管母亲还是把一件件新衣服叠放在衣柜里。只是我不在言语了,就当母亲喜欢珍藏漂亮的衣服罢了。儿子的懂事,也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只是,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也应该好好想想了,现在明白、醒悟了,为时也不算晚吧?
-全文完-
▷ 进入孤独的伊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