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万山丛中五星红清泉之韵

发表于-2013年05月27日 晚上11:25评论-7条

2009年“五四”那天,身在闽南泉州的老战友郭福才给我寄来了一张在三十五年前我们几个战友的一张彩色合影。照片的背景是蓝天碧水、万顷苍翠的闽西大山,看那旖旎的风光便知是万物复苏的春季。照片是来自马来西亚一位归国华侨所拍,因为摄影师要带回城里才能冲印出来,后来的邮寄对象又是我的战友郭福才,谁料会在四十年后再睹她的风采。

照片中的我们,身后是蒙山暗岭,但迷蒙的雨雾,氤氲的山岚却未能遮挡郁郁苍苍的大山。看,沟壑云泉、奇拔俊秀,苍松矗立、高耸云天,山峦叠嶂线条清晰,绿树花红层次分明;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与我们头顶的红五星交相辉映,烂漫醉人,就像天边那一抹绚丽的彩霞,鲜红的春光映衬着一张张稚嫩的脸。虽然经年远去,时过境迁,但我好似还能听见队伍挺进武夷大山时的脚步,伴随雄壮步伐的嘹亮歌声。

我手捧旧照,仿佛看见七个战友宛似四十年后踏着清风相约而至,光临茅舍喜叙经年。照片尽管有些朦胧,但他们一个个风华正茂抖擞着青春气,军人魂依旧,英姿不变。憨笑中我有点儿情不自禁,端详着我似有点儿沾沾自喜。在两片红领章的映衬下,稚嫩的脸蛋就像一朵朵笑绽的花瓣;高高鼻梁下的那一张张小嘴好似正在跟我说话,大大的眼睛仍是这样的传情,汪汪的鲜眸里透着醉人的青春。

照片中,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身上还在燃烧的军人气,以及那种从骨髓、细胞中迸发出来的特殊激情;我眼前再次浮现他们在老山前线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的情景,搏杀中,彰显出让敌人心惊胆战的中国军人的凛凛威风。

郭福才告诉我:“照片上的七个人已经少了一半,班长邓林达和卫生员贺占英在“自卫反击”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他俩时年才26岁的24岁;战友钟维新、肖静昌也在四年前相继病故,只剩下我和你、童晓峰三个人。”看着当年的旧照我心潮起伏,再一次对那个时代、那个场景充满爱的依恋。然,更多的是温故和怀念,怀念我们终身无悔的军旅生涯,怀念为共和国的安宁而献身的烈士们,更怀念在一起艰苦与共的战友弟兄……

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批林批孔”运动又在全国掀起。我们就响应中央军委“关于批林批孔,拥军爱民”“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以长途跋涉的“野营拉练”来到闽西龙岩的王家山。那时正是群莺乱飞,杂花生树的暮春三月,在这个1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蕴育着新的生命。在队伍的长途奔袭中尽管没有更多的时间给我亲吻、欣赏这大自然的风景,但沿途的灵山秀水、唯美的田畴山村仍然深深的摄入我的眼窝,留在了我的心头。大山很美,然,却因为“动乱”所累,疯癫式的运动波及到这里偏僻的山乡、村落,沿途依稀可见衣衫褴褛的行人,凌乱落破的村庄和校舍,凄然中它们好似正在述说,在亲人面前倾诉他们心中的哀怨和怅然。

春回大地,清风万里,山岗田园照样蕴育着勃勃生机。红杜鹃、野山梨、山桃花已竞相开放,山野田园皆能闻到清心的花香;历经了一个严冬的植物正在孕育新生,树梢上开始了新芽的萌动,到处都是淡蓝色的新绿,给这本来就很美的大山又平添了几分灵动。

这里与我的故乡只有一山之隔,也许故乡的天空里也和这里一样蓝天之下白云飘,春风徐徐春意闹。身处异乡,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每每熄灯号吹过,无论一天的劳作有多累,辗转反侧中就会萌生思乡之情。想念故乡的山水,想念儿时的天真,更多的还是思念我的兄弟姐妹和双亲。在我的日记里还留着那个年代的一首小诗:“山苍苍,野茫茫,大雁飞何方?请你停一停,可否带上我?随你一起回故乡……”

为期一个半月的山村生活,每天第一时间摄入眼帘就是杜娟——就是国人皆知的映山红。还不等我们熟悉相亲,它们就在春光里开遍了崇山峻岭。轻风中,她们宛似一个个素雅清秀的少女,不分先后,没有卑贱地点缀着这里的山川河流。看,显得是那么鲜艳,那么的灿烂!似村姑笑靥时深深的酒窝,更像稚童那天真烂漫的笑脸。她在浓稠的山岚之中若隐若现,显得是那样的妩媚,那样的温存,那样的神秘,那样的醉眼。

部队没有给多少时间予连队休整,只在村头一个名为冷水坑的小溪里集体洗了个澡。炊事班在溪边迅捷地架起了临时锅灶,给战友们做好了一顿以白米饭,咸肉炒白菜为主的美味佳肴。还未等开饭,很多乘着解放军叔叔而来的伢子,就像赶庙会似的来这里“参观”。她们一个个好奇无比的上下打量我们,还有几个胆子稍大的男孩靠得很近,贪婪似的抚摸我们手中的钢枪和靠在一边的上了引信的爆破筒。女娃子总是胆怯,羞涩中也不时的摸摸我们脖领的红领章和头顶那颗红得发紫的五角星。

孩子们看够了就走近我们的炊事班,当他们发现行军锅里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时,个个都好奇称羡,显得饥渴馋涎。炊事班长立刻拿来几只搪瓷碗,给每个孩子都盛了满满的一碗饭,上面放了些许蔬菜和咸肉,他们一声不吭,饕餮如小猪崽上兜,不屑三五分钟就被他们吃了个底朝天。看着这些孩子们,我的眼睛开始湿润,一阵莫名的心酸也随着流动的血液遍布我的全身。没想到这里和我的家乡竟然一样,在这样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山区农村还保证不了一日三餐,解决不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

此事后来让连长知道了。我们二人一组分头进村进行第一次“帮民爱民”活动时,每人都带上十斤大米,先聊补乡亲们的无米之炊,解决他们眼前的生存之危。乡亲们看到子弟兵的到来,而且还为他们暂时的解决了温饱,好多爷爷奶奶为此老泪纵横,就像在这春风氤氲,杂花生草的日子里又一次见到了当年的红军。

七十年代初的闽西和全国的农村一样,由于体制的问题,山民们守着丰富的山林之源却难以为继自己的生存,很多跟我们一样的青少年还不能正餐正顿的吃上几碗米饭。我们却很幸运,因为当时的军人按照国家的规定每人每月享有45斤大米,确保了一线干部战士的基本生活和正常训练。

我们团两千三百多人,分别驻扎在长汀县的七个公社的32个重点大队,我们所在的村子只有我们一个班,照片上那六个战士超过了我们班建制的一半。在王家山村是苏区时的堡垒村,这里出去参加红军的青壮年差不多超过他们常住人口的一半,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班包括班长、班副一共9个人,这在和平时期属于人数最多的步兵班了。按照营部的统一部署,我们连就在这个人口不足一个营的黄家山安营扎寨,共度时差。在老乡们亲人一般的支持和协助下,我们班住进了黄家山白水村的客家围屋。这围屋同我的故乡的客家土楼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古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新来乍到,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又将在这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我们驻地的干部战士们最拿手的就是帮助百姓整理环境大扫除,首先给乡亲们一个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天我们班从东方破晓到日落西山,除了三餐饭几乎都是在清理垃圾,整理环境,打扫卫生中度过的。然,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昨天还垃圾成堆、凌乱不堪的村落,今天竟然焕然一新,不由地让人为之一振,精神状态得以提升。

为了不扰民,我们班的临时厨房就设在围屋西头的土坎下面。在部队出发前我就是一班之长了,每到一处就要考虑班上的大事小情。钟维新、肖静昌是我委任的临时“伙夫”,他俩不但要和我们一样做好支农工作,同时也要在工作之余,每天抽出几个小时负责我们的一日三餐。可能很多的读者会想不到,别看他们小小年纪,可都是苦出身,无论做什么事情还真的有板有眼,做出来的米饭,炒上来的菜肴中吃也中看。

“解放军来了哦!”老乡们喜上眉梢,奔走相告。原来寂寥静默的小山村,恰似炸响了一声春雷,在明丽的春光里,乡亲们就像过节一样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在蓝天白云下,村村寨寨到处都能看见绿军装的身影,他宛似风和日丽时的千枝绽绿,更像春风送暖后的山野奇葩。

连长带领我们在黄家山大队的茅坪岗召开了由社员代表和战士们参加的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会上,根据黄家山大队的实际情况,由大队长作了具体的部署,连长在会上做了表态性发言。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进驻黄家山是我们联系乡亲、帮助民众,旨在备战备荒,尽我们的能力帮助老乡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一道努力解决好温饱,尽快地走出困境。爱民拥军从我做起,不改变山村的面貌我们绝不收兵!”

会议结束之后,我们立即赶回驻地。按照连长的部署我们分成两人一组,配合产队长和队委委员进村入户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苦楚,聆听他们的心声。“在人民公社这面旗帜引导下,打一场低产农田改造,提高产量,备战备荒的人民战争”。我和郭福才共一个组,组长由该生产队的会计李昌林担任。在一个半月的“爱民支农”实践中,我们与乡亲们通吃同住同劳动,从灌溉设施的新建、修补到浮洋田土壤的改良,甚至触及到每一扇边坡的砍伐、锄草,每一条村道的扩展和改造都侵染着军人汗水,凝聚着军民共同的智慧。

经过全体军民夜以继日的苦干,就我们连队所在黄家山大队那180亩冷水田得到了根本上的改观。与此同时,我们协助乡亲们建坝挖渠,扩建和平整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村道和5公里长的引水渠道,基本达到了规划设计图纸的“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在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边坡坑口见阳光。”的要求。

我没有忘记在那45个日日夜夜战天斗地的情景,更不会忘记同当地干群结下的鱼水情深。就在乡亲们处在最艰难的时段,那一百多亩经过改良的稻田终于绿浪涌涌,禾苗抽穗喜人,就连那些边坡里栽种的蔬菜瓜果也果实累累,分外诱人。

就在部队完成使命,即将集结告别这座美丽的大山的前一天,乡亲们不顾自身劳累和家境的清贫,成群结队地纷纷走向军营,带来自己精心制作的客家美食,酒酿、蜂蜜和水果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与慰问。在我们的临时操场上就像赶集似的坐满了乡亲,我们侃侃而谈宛如同一家的祖辈儿孙,我们述说衷肠就像久别重逢的姐妹弟兄,喜叙中总是言不尽意,字字句句都充满了鱼水深情。

为了不打扰乡亲们的休息,部队早有命令务必在天亮之前撤出山村。我们班在凌晨3点就起床了,除了整理自己的行装,还专门安排了两个小时悄悄的整理环境,打扫卫生,不准在村子里留下一根烟头,一块纸巾。而当我们来到连部所在地王家山村前的马路时,村前村后,山岗田园,路到两边突然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火把由远而近,由暗到明,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形成了一条火的长龙。在红红的光影里,乡亲们与我们手拉着手,很多战士和乡亲依依不舍,流连相拥。除了火把噗嗤噗嗤作响,剩下的就丝丝的细语,悄悄的叮咛,真情的哽咽。一碗碗酒酿在泪水中频频举杯,一杯杯热茶在深情的祝福中对饮。感情朴实而真挚,场面亲切而感人。我们的连长平时是“铁人”而此时此刻他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也在几度哽咽之后是那样深情的答谢过乡亲。

随着值班排长“立正,敬礼!”的口令下达,战士齐声喊道:“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黄家山!”值班排长再次下达“立正!向右转,齐步走!”我们连用急行军的速度向着营部的集结地前进。还有很多战士三步一徘徊,五步一回头,直到队伍翻过山坳,离开村口。然,此时的乡亲们却还在高举着挥别的手。

在黄家山并不漫长的45天,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回忆那段特殊的时光仍意犹未尽。然,在那次支“爱民支农”实践中,在我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好多次重温毛主[xi]说的“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即便是到了今天老态龙钟的年龄我也依然牢记在心。父母也曾在我懂事以后多次唠叨叮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明便请,不知就问。”在闽西大山时我是个顶天立地的军人了,我自然更加懂得父母话中分量和比重。

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但劳了我的筋骨,更多的是磨练了我的意志,纯洁了我的心灵。让我在群众中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在帮助乡亲们干活时总有使不完的劲,为我以后的人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也跟着老百姓学会了怎样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那时山里的条件是艰苦的,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快乐的。白水村是一个自然村,他们十六户人家还不及我们一个连。他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在这个雨量偏多,日照偏少的大山深处,大自然本身就影响到百姓的生存环境,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批林批孔等没完没了的运动折腾,使得这里百姓真的伤不起。

有一位老伯与我的爸爸同年,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我心中俨然就是父辈,无论是出勤的路上,劳动的间隙还是夜晚的谈心,我俩的话儿就像他家屋后的那一泓泉水,哗哗地从内心流到嘴边。他曾对我说:“黄家山的客家人多数来自祖国的中原,千百年来由于祖先的勤劳,让这幅员辽阔而又荒蛮的武夷大山变成了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人文鼎盛的客家乡郡。但,谁能想到,这文化大革命几年下来,很多古老的文化,文明的礼仪,传统的规矩就这样没了。如今这里和山外边一样,古老的文化毁了,人心变了,思想乱了,很多人都躺在大锅灶里睡大觉了。见此情景我这个过来人曾几度上书省里、县里,表达一个农民的心声,可是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古代的‘长毛军’都知道扶贫济困,今天的政府怎么对群众的疾苦会不闻不问?”

记得那是我抵达山村的第九天,东方尚未破晓我和郭福才便起了床。漱洗后,我俩踏着晨曦向乌石头公社的方向而去,专程到那里取回部分诸如头、田刨、锄头等农具。一个早晨粒米未进,匆匆来到到公社,很想在食堂寻一份残羹,但因为定量煮饭,很多干部造就吃过早饭到一线工地去了,伙房里的伙夫只能两手一摊,我们站在厨房里面也就干瞪眼。后来还是郭福才有办法,看见了放在橱柜里的一包面条,好似喜从天降地嚷嚷“着面条我们要了。”

“小同志哎,这可吃不得哦,这是我们公社革委会主任他太太的哦。”伙夫似有点儿急不可耐的阻止。

“我们太饿了,管他什么小姐太太的,就是太后王妃的我们也要填饱肚子。”说着,郭福才马上从侧边的那台烧水锅炉里放了一勺子满满的开水,手脚麻利地倒进了锅里,加大了灶膛的火势,放了些许的味精和油盐,十分钟左右,两万热腾腾的面条便摆在我的面前。我俩简直就成了饿狼,饕餮中也顾不得面汤的滚烫,几乎是张开嘴巴往里倒。我撂下碗筷,郭福才立即捡起来洗净,轻轻地放回原处,让后从军装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八角钱,往伙夫手上一塞走人。伙夫好像还没有弄清楚我俩是何许人吧?看他一直站在那里发愣。

我们紧赶慢赶的到了公社农科所,此时太阳有了一丈多高,可这儿的“黎明”却静悄悄。找俩敲开一家房门一打听,农科所的工作同志竟然还在睡觉。我们只好嚷嚷道:快点叫你们领导起床,这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在睡觉!一个睡眼惺忪的长者揉着眼睛走到我俩的跟前,没精打采地说:“请问解放军同志有何贵干?”

“我们是来这里取一批农具的!”我也没有好气地回了一句。

“哦,农具还没到,估计要明天下午才能送达。”那位长者两手一摊,摇了摇头便想进屋。

“请你等等。如今正当春耕时节,农事甚紧,我们没有时间给你倒推垄,请你务必在明天下午派人将这批工具及时送到黄家山。若是耽误了工期你负责!”郭福才没好气的说。

我注意观察了那位长者的表情,似无奈又好比是因为被解放军战士发现睡懒觉而尴尬。当时没有时间琢磨,更没有心思细想和研考。

时间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就跟他的生命一样的重要,我们乘着肚皮还鼓赶紧的往回跑。正当我俩经过枫树坳即将抵达黄家山营区路段时,郭福才突然说内急,他走向一横排的密林深处去解决问题,我找了一块稍稍平整的的石头坐等。正当我乘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歇歇汗时,突然听得“哎呀”一声,我循声几乎是飞奔过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这时的郭福才连裤子都还没穿好就蹲在一边,皱起眉头左手捏着右手,他的食指正在滴血。

“不好!是被蛇咬了吧?”我几乎是惊呼起来。“是的,我刚才想去摘一根树枝,手还未到树枝上就突发一阵剧烈的疼痛,看到一条青蛇嗖的一声溜走了。我就知道被它咬了。”还未等郭福才说完,我立即帮他穿好裤子,拉着他回到大路上。可是,就在这时,可怕的一幕出现了。郭福才突然站立不稳,随后倒在我的怀里一动不动,右手手腕肿的像一根粗壮的树根,而且继续向手臂蔓延。这怎么得了啊!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劲,背起我亲爱的战友就往回跑。

跑出约莫三四里路,正好遇到了一位中年农民弟兄砍柴经过,看到我俩是解放军,他立即扔下柴火担子,二话没说就从我身上接过郭福才背上就跑,一口气跑到了四五里,终于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了大队医疗站。此时,医疗站里的医生看到是解放军被毒蛇咬伤了,立刻将郭福才抬到手术床上,迅即用橡皮筋捆扎手臂,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手术刀切开伤口,俯下身子几乎是拼命般的为他吸吮毒液。待吸吮完成后,立刻就给他打针,暂时的控制了毒液进一步侵入胸腔而伤及心脏。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山村,大队书记、大队长,我们的连长、指导员、排、班长都来了。一位具有多年蛇伤治疗经验的老郎中也带着他家祖传的秘方闻讯赶来,整个医疗站几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关切地询问着郭福才的伤情,还有很多远道来山村办事的村民都加入到对解放军战士的抢救之中。

经过这位老郎中的全力抢救,在三个小时后郭福才终于苏醒过来。我几乎是哭诉着说“郭福才呀,郭福才,你不能吓我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办呀?”“放心吧,我一贯都是命大,生死攸关的场面我经过好几回了,命不该绝的我就是死不了哦。”郭福才说话时还在逗我。

从郭福才这次的突发事件,让我再一次见证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每当老百姓身处困境时总有我们的子弟兵出现;每当我们的战士遇到突发性变故,或者像郭福才这样生命垂危之时,总有老百姓关切的身影。他们虽然不是亲人,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还有一次,就在黄家山水坝合拢时,战友钟维新脚不幸被一打石头砸伤,当时流了好多血,我们营地隔壁的林大妈知道后,当天就给他蒸了一阴一阳(一个鸡蛋一个鸭蛋)两只鸡蛋。她说这既能止血也可以消炎。这在当时连吃饭都困难的日子里,大妈却忍痛割爱的将换油盐的鸡蛋奉献出来,而且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一直照看钟维新到伤口痊愈。

三四月份的大山,夜晚还很冷,大妈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到我们睡觉的地方来查铺,总是担心战士们掀了被子而受冻。没一个夜晚查铺时她的表情总是轻松又凝重,脚步迈得鹅毛轻;为战士们拉掖被子时的轻巧和细心不亚于自己的奶奶;她手掌油灯一一照过战士的小脸,看到熟睡中的“孩子”们总是满面笑容。大妈脸上的慈祥与和蔼在我印象中最深,如烙印一样深深烙在我的心中。

……

又是一年映山红盛开的季节,我手中这张迟来的“合影”将伴随我晚年的快乐也将伴随我走到生命的尽头。

每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季节,就会想到那时闽西大山那“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美景;每当看见家乡的父老忙碌与老天争春光的情景时,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武元衡笔下“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那善解游子乡思,为之吹送乡梦的温馨。

时光催人老,情怀似春宵。曾经故事,曾经感动仍将在这张“合影”中延伸……

——癸巳年春作于故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清泉之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厚重的文字,记录着曾经,
多少年过去后,
一张合影引发了作者的诸多联想。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带走的是年轻的容颜,
却带不走浓厚的情谊。

文章评论共[7]个
文清-评论

夏天到了,我把薰衣草纯净深长的气息送你,愿你拥有清爽一夏!at:2013年05月28日 中午1:46

清泉之韵-回复谢谢文清编辑的辛苦!值此问好并祝夏安! at:2013年05月28日 下午5:03

沧海一蝴蝶-评论

时光催人老,情怀似春宵——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大哥就有说不完的话。嘿嘿,问候大哥!at:2013年05月28日 下午4:23

清泉之韵-回复谢谢蝴蝶小妹给予的关注!因为这段时间合唱团经常参加演出,很少有时间跟大家互动。迟来的回复,请小妹谅解哦。深夜问好,顺祝晚安! at:2013年05月29日 晚上11:27

一叶秋419-评论

时光催人老,不变的是心灵的念及,问好清泉!好久不见喽!at:2013年05月28日 晚上10:39

清泉之韵-回复谢谢【一叶秋419】给予的抬爱。真的是久违了。因为这段时间合唱团经常参加演出,很少有时间跟大家互动。迟来的回复,还望海涵哦。深夜问好,顺祝晚安! at:2013年05月29日 晚上11:31

真是老季-评论

一张旧照引起清泉之韵老师对军旅往事的回忆,虽在黄家山的日子不算长久,但和那里的村民建立起了身后的军民鱼水情,讲述娓娓道来,令人感动,祝老先生身体健康!at:2013年05月29日 下午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