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当然这里我们所言的“梦”,并不是生理上的睡梦,而是理想、梦想。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有句名言:“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这里的“志”就是指志向和理想,不难想象 “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是何状态?如此混乱的人生想必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可见立志对于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
在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想必都写过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具体内容是什么,不知道尚有几人记得并仍在为其奉献自己呢?言到此处,我也是搜肠刮肚,然而,关于幼时的志向如今却没有多少印象了,曾经的鸿鹄之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志在千里的良愿也只得化作奔波的疲惫。
孟子言:“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此语算是千古警句了, 但是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人们已经不怎么提及了立志了,取而代之的是进一个好学校,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既体面又挣钱,仿佛唯此而已,似乎和梦想、志向什么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了,或许可以说梦想就是有钱吧。当成功的定义被逐步修订为名利,而与品格无关时,“成功”之路上则布满了名利的奴隶。这当真也算是今人给予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贡献了,对于国人“梦想”的高度统一,这远比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要难多了,众所周知思想是极不易掌控的,如今也顺理成章的得以统一了。
常听周围的朋友、同事谈及孩子的教育,无一例外,都说现在的孩子的压力太大,同时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天性,整天不是学这就是学那,外语、钢琴、舞蹈、奥数等等一个都不会少,也不能少,仿佛少一样就落后了一大截,但是好像并没有几个是出于孩子本身的爱好,而是父母、老师们审时度势的结果,现在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有个好的工作,读书时分数是一切,长大了钱是一切,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孩子无邪,可是“社会现实”的重棒已经在敲击天真的孩子们了,当然责任并不全在父母,谁不想子女能开心的生活呢?可如今是“社会需要,大势所趋”,家长又能如何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似乎古已有之,但是细想全不是那么回事,人要生活下去没有利是不行的,但是也全不是今天这般,只有利,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顾了,甚至良心也可弃在一边。如今抛开利来谈梦想算得上是一件奢侈的事了,朋友的聊天中你若谈及自己的远大理想,即使不会被笑话,也断然不会有掌声的,也只能在知心朋友面前才能谈及一二。曾经的梦想在照进现实之后,仿佛就进入了利益或物质的圈子,显得苍白、无力,这个“圈子”里是容不下一点点梦想存在的,现实已经成为了利益的代名词,就算曾经有梦,消亡也是迟早的事情。现如今在没有拥有物质以前的梦想大概就是拥有物质,拥有物质以后就是尽情的享受物质,也就所无谓什么梦想了。钱财已经悄然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梦想,任何其他的志向都是要为其让路的。
当一个个梦想逐渐萎缩,灵魂归结于物质时,那么人性的麻木就不可避免了;当物质被设定为唯一的标志时,道德底线被一再践踏也成常事,今天的种种怪现象便不足为奇了。优越生活条件怕也只能说是科技的进步,而不是文明的进步,长此以往,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五千年文明也只能随着历史书籍而逐渐枯黄,尘封于记忆中。当然生活中是不乏人性闪光的时候,也不乏有崇高理想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者也尚能见到一二,然而在物欲的横流中却显得那么形单影只,力不从心。
人无志不立,国亦如此,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国人更多的看到的是希望,各单位也都集中学习体会“梦”的精神。愚人之见,整天空谈于梦想的实现是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的,不如针对具体问题做一些实事;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国是由人组成的,人且无梦,谈国何易?或者说人人都只是一个发财梦,那么我中华之“大梦”则日益远矣。
梦想是方向,也是动力,无数先烈们正是凭着这种崇高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洒尽热血才开创了今天的局面,也为今天的“中国梦”夯实了基础。今日,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同时,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被甩在了身后,我们的精神世界已经逐步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颜色,尚德逐渐败于利的脚下,一二文友也经常谈及“人心不古”。今日有“中国之梦”实为大善,同时也是也个转机, 吾辈应该重新审视,立高远之德志,重新树德于利之上,梦必能成。
-全文完-
▷ 进入月光下的贝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