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最喜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两句诗。一想起这几个字,尤其“红泥小火炉”,便觉得全身暖意融融,仿佛冻得瑟缩成一团的心,也慢慢舒展开来,像花儿一样盛开了。
试想,冷得连梅花都无法开放,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冬夜里, 可室内炉火熊熊,温暖如春,多么舒适惬意。这样的时刻,三五好友相邀,美酒佳肴,团团而坐或清谈聊天,或干脆喝个酩酊大醉,多有雅兴。——火炉是这一幕的核心。不然,菜越吃越凉,酒越喝越冷,个个都筛糠似地浑身哆嗦,还有什么兴致可言?
火炉,冬天的暖神,我的钟爱。
每到秋末,我就兴致勃勃地买烟筒,装火炉,用门前的土搅合成泥巴,把每条烟筒接缝儿都抹得严严实实。然后卖煤人开着三轮车把乌黑晶亮的煤块“哗啦”一声倾倒在院子的角落里。我便会喜滋滋地想,我们这家人,这一窝小家雀,今年又可以暖暖活活舒舒服服地过冬了。
不是吹牛,我很会生炉子。在炉膛里扔几个玉米芯,玉米芯上放一两个废弃不用的塑料袋,然后划根火柴或把打火机一按 ,把塑料袋点燃,再盖上炉盖儿。不一会儿,你就会看见炉火红红地在跳跃,并听到它“噼啪”地燃烧声。最后,你往炉膛里添加几块拳头大的煤块儿,便大功告成。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单位住房紧张,每家每户只两间小屋,然而对我来说却很合适。我们在外间安一大火炉,在里间靠近儿子的床安装一组暖气片。如此,一个火炉既给外间供暖,又把热量传输给里间的暖气片,里外都暖和,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取暖办法。
每晚,我都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火舌窜起多高,煤块燃烧发出“滋滋啦啦嘭嘭啪啪”的响声,连炉盖儿炉身都烘烤得红紫发亮。房间里,那真叫个暖和。此时,我和儿子一起,各自做着各自的事 。他在书桌边写作业,我坐在他小床上,背靠着热乎乎的暖气片看小说。我不是有颈椎腰椎的毛病吗?这一靠,脖子不疼了,腰腿也不疼了,舒服得没法说。屋子里的一切都热热乎乎的,桌子上的茶也冒着袅袅的热腾腾的香气。似乎冬天根本就不曾来过。儿子作业写完了,我也看累了,我们便凑在一起,轻轻松松地欣赏爱看的电视节目,或者两人合作,打双人游戏。末了,看看时间已然不早,洗漱完毕,四仰八叉躺进暖和的被窝儿里,一觉便睡到大天亮。
炉子不仅可以取暖,我还常常用它来做饭,急火蒸一锅大馅包子,下几大盘羊肉饺子,文火熬几碗香喷喷的腊八粥,炖一瓷盆营养丰富的老母鸡汤,或者还可用鏊子煲几个美味馅饼。“见过火的东西才好吃”这是农村妈妈的口头禅。真的,用火做出来的食物就是不一样,它有一种特别的“熟成”,有一种奇异的香气。以至后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用电磁炉或电饼铛做出来的食物。用妈妈和儿子的话来说就是:总觉得它们 “水啦淡唧”的,有种仿佛“没做熟”的感觉,尽管把饭都烧糊了。以电代火,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来那个味儿。
后来,家搬到了城里,房间全用上了真正的暖气,再也用不着火炉了。而且处处干净,全然没有了以前生火时烟熏火燎,处处煤烟,处处灰尘,处处脏兮兮的龌龊感觉。可是那个冬天,我有些惆怅与失落。暖气是干净,而且屋子里温度也的确很高,寒冬腊月,在房间里穿一件薄毛衫也不会觉得冷。可我总觉得少点什么,总觉得房间冷冷清清的。心想:处处不见火,看不见通红的,孩子般调皮的,乱窜乱跳的火苗,怎么会温暖呢?
那个破旧的火炉,一直被我放在厨房的一角保存着,有收废铜烂铁的来家里无意中看见,动员了我好几回,我都没有舍得卖。
-全文完-
▷ 进入hong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