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北元演义》序洋浴海

发表于-2013年05月22日 清晨7:39评论-4条

据少量的中国史籍和外国人的著述中零星地记载和讲述,自明朝灭元之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仍然拥有大片土地,游牧旷野,挣扎抗争,生生不息。战乱,纷争,以及汗庭的荣辱兴衰,有意无意地传承着文化和历史。不管生存状态如何,仍旧顽强地保留着元系政权和元氏皇权。正像日本学者宫脇淳子在她的《最后的游牧帝国》一书中所讲的那样:“从明朝的立场看,元朝确实在这里灭亡了。实际上,元朝皇帝的后裔继续统治着其后的蒙古高原,明朝只是继承了元朝统治区域的南半部。”(宫脇淳子著\晓克译《最后的游牧帝国》内蒙古出版社2005年4月版)在这一段的历史时空里,史实表明“后元”或者“北元”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国内国外也有学者专家涉猎研究,但是,对于这么一段成为历史的历史,研究探讨微乎其微;绝不像研究唐宋元明清的正史那样热闹和纷繁,相差甚远,冷落程度可想而知。当然也有人持有完全否定的观点,否认“后元”或者“北元”的存在,或者认为它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无足轻重,只不过是“曾经广袤的蒙古帝国野蛮的游牧民离开了文明的中心,恢复到了昔日的无秩序的生活中去了”。 

当然在一些正史或者史料中,既有可汗的更替又有战史的记述,既有口头传承与成吉思汗有血脉关系的自己一族的系谱,又有传继成吉思汗的札萨(法令)。但是,这些珍贵的史料也和这一阶段的历史一样,无论如何也没有引起世人足够关注、研究和重视。 

然而,就在21世纪的某一天,诗人青格里——一个年过花甲的蒙古族诗人,对我说他正在写作一部《北元演义》,而且即将脱稿。这让我一个与他相比晚生了近二十年的晚辈,大为汗颜,吃惊不小。在这个私欲横流,金钱功利盛行的当今社会,竟然还有坐在豆灯之下致力于学问研究和纯文学创作者实属不易。我实在是感佩万千充满敬意。就在我们跨逾新世纪迎来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中,诗人青格里竟然将他的字以几十万计的长篇小说《北元演义》放在我的桌案,谓曰帮他修改。于我看来青格里老师之勤奋精神和胆识大为敬佩,我这个以青格里为师的晚辈何来胆子为之修改啊。拜读之后,一个生动精彩的后元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想起青老师的诗——

“遵照父亲的意愿/举行一次庄严的告别吧/笼一堆篝火,燃烧激情/面对高耸入云的罕山,面对/春风笼罩的茫茫原野和穿越原野跋涉而来的小路/把银碗高高举过头顶/把奶酒弹向四方/把热泪洒向脚边的土地/切一片羊尾涂上奶油投入火堆/(砰然又是一阵离别的激动)然后/再包一把滚烫的热土揣在怀里/走吧//告别总是痛苦的,更何况/这是最后一次呢/长风展开悲沧的翅膀/头顶有一行飞雁,在蓝天/久久地不肯离去”

这是青格里老师所著诗集《游牧人的追求》中《庄严的告别》(1986年2月)一诗的一部分;“告别的场景”悲沧而庄严,如同成吉思汗的后裔们从元大都那惨烈地告别。在《北元演义》中青格里这样写道:“一类是开国皇帝,拼着性命打下了江山,一个国家刚刚兴起,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有朝气,有活力;虽然当得有点累,但这类皇帝能够呼风唤雨,说一不二,当得是极为舒心。另一类是守业皇帝。这类皇帝不愁吃不愁穿,躺在先皇们挣下的家业上,可劲儿的玩,可劲儿的造,可劲儿的享受,当得滋润。还有一类就是悲剧型的。这一类型的皇帝既没有开国皇帝的霸气,也没有守业皇帝的福气;他们面对是前朝留下的一副烂摊和先皇们留下的恩怨情仇,任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是积重难返,弄不好还要背上亡国的骂名。”作为诗人的作者虽然他也依据历史或者史实,但是更多的是凭借一个诗人的想象,合理地构筑了他自己的艺术时空。“由于他们游牧民没有为了自身存在的正当化而书写历史,因此,除了系谱之外的记载几乎完全没有留下。”因而,青格里在他的创作中几乎是全凭游牧文化审美取向观照下的生活底蕴来支撑整部《北元演义》。例如在叙述额勒伯克大汗狩猎场景时,作者这样写道:

茫茫雪原,纤尘不染,就像一块洁白的大毡铺向天际。

行至数里,众人轰起一只野兔。

额勒伯克大汗张弓搭箭,一箭射去,只射中小兔的后腿。他很沮丧,望着那受伤的白兔拖着伤腿向雪原深处逃去,身后留下一串点点血迹。

鲜红的血滴在洁白的雪地上,红白分明,鲜美、艳丽,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山丹花,美奂美仑,景致极了。

额勒伯克大汗为眼前这一美丽的景象惊呆了,看傻了,痴迷了。情不自禁地一声惊叹:“哇!真美啊!”在他眼里那滴在雪地里的一滴滴嫣红的血迹一下子模糊起来,一会儿幻变成一朵朵鲜花,一会儿幻变成一片片朝霞、一会儿幻变成一簇簇火苗。可是他马上又一一否定:不对!鲜花没有生命,朝霞缺了点灿烂,火苗又少了点热情。那么像什么呢?痴迷的他望着望着突然想起一张花一样艳丽、霞一样的灿烂的脸颊。

这简直就是一首诗,额勒伯克大汗射中小兔的后腿,受伤的白兔拖着伤腿向雪原深处逃去,在雪地留下一串斑斑点点血迹,像一朵朵美奂美仑的盛开的山丹花……这样一个充满印象主义的主观主义的场景,既是额勒伯克大汗的幻觉和想象,又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正所谓“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文心雕龙》)是也。这一章中还有就是,哈尔古楚克洪台被谋杀,作者充分发挥诗人特有的想象力让哈尔古楚克洪台穿上虎皮软甲,让额勒伯克大汗误以为老虎出现,把哈尔古楚克射死,这既是浩海精心设计的阴谋,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细节,让人叫绝。这样的细节和设计既写出了蒙古皇室之中充满了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官场险恶,阴谋四伏,又增加了小说的生活化、喜剧化和故事性、可读性;场景,细节和人物形象就显得特别丰满。

《北元演义》既然是一部历史的真实演义,当然就有它的历史真实性,那么这些历史真实性,作者是依托怎样的历史呢?在诸多的元朝或者明朝的正史中,这一段历史记载特别少,只有星星点点的片段和支离破碎的记述,然而就是这些少而金贵的资料,史学家们也是各有己见,争议纷呈,甚至某些大汗、可汗是否真实还有待证明和商榷。史料的稀少和残缺就为作者的创作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 我阅读完《北元演义》整部小说之后感觉到,《北元演义》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小说既包含了历史的真实性,又饱含着生活的真实性;既艺术的还原了历史人物本来面目,又以其人物形象承载了蒙古文化传递;既是蒙古高原蒙古民族血脉系谱的续写,又是游牧民风、游牧文化的承接。一方面在真实的场景上,作者尊重历史,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承上以小说演义历史,同时在发掘人物性格、形象塑造上既具艺术虚构的因素又有符合生活(历史)的真实。

《北元演义》既是文学又是一部严肃的北元史。全书突出历史,完全以北元汗庭的更迭轨迹和北元的命运为主要线索铺排情节,构筑框架;书中的人物,重大情节,据作者介绍都能在史籍中找到依据。很遗憾,我不能一一查对;但是,从元朝退居漠北后,经历的二十几任大汗,都是按着历史轨迹在书中登场亮相,不同的是这些大汗的立废、生死在作者的笔下一人一样,各有千秋罢了。

《北元演义》中人物众多,而且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是确实存在。但是作者并没有照搬历史,而是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都赋予了他们新的性格。譬如,甘当历史罪人,舍身饲虎的乌格其哈什哈;一生为元氏汗庭忠贞不二,却因为拥立“东汗”而惨遭杀害的阿鲁克台;诡计多端,企图篡夺汗位的鬼力赤等等。

另外,作者在使用重大历史事件时,既不僵化也不轻率,而是在游牧文化审美取向的关照下,把那些只有只言片语的史料铺排成波澜起伏的历史场景。譬如,朱元璋第一次对北元的战争。明《四夷考》这样记载:“五年春,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征西将军,分三路讨之。达与虏战,不利,敛兵守塞。”只是寥寥数语。在作者的笔下却变成了有勇有谋,有进有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还譬如,朱棣称帝后命邱福率师北征。明《续文献通考》一文记载:“先是,本雅失里营胪朐河,虏挑战辄佯攻,福遂乘胜渡河深入。虏又授意尚书一人诈奔降,言本雅失里闻大兵至,皇怖思北走。福用被获者为向导,直抵虏营…才数里,虏伏四起…全军遂没。”作者充分利用史料的脉络,先在河边居险力战拒敌,然后四散而逃,派人诈降,为了诱敌深入,又在途中假设营地,牵着邱福走进埋伏圈,一举歼灭。环环相扣,步步惊险,有声有色。

更为精彩的是脱脱不花巧计剪除托欢一章。史籍《黄金史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托欢太师乃乘密尔伞之黄骐,绕主上宫帐三匝,冲之,砍之,而言曰:‘汝为威灵身之八白室乎!我乃威灵之裔托欢也。’云云都沁。都尔本二部之父老…言于曰:‘汝之言行狂悖之甚,当拜圣主,乞汝性命’。不听,曰:‘我自身之性命,更求于何人,而今蒙古国尽为我所有,我以蒙古诸汗之制,取汗号可也。’及其致祭于主而还也,但闻主上之金箭壶铮然有声,近侍人等见中眼内之一叉披箭战战而动,其时托欢太师之口鼻冒血而惊骇…又看主上箭壶时,中眼内之一叉披箭蔟有血迹。都沁,都尔本二部之众曰:‘此主上之不悦所致也。’云。托欢召其子也先来曰:‘英雄之威灵显其英雄也,威灵后未能護其裔矣。’言讫,气绝。”显然这件史实的记录带有神话色彩。作者在使用这段史料时,在不失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改动。他利用大扎撒里“异姓不得入八白室”的神圣影响,巧妙的改为毒杀,使这段史料更加真实生动。

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妥懽帖睦尔退居漠北,到林丹汗的儿子孔果尔洪台吉归顺皇太极(公元1635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前无史鉴的长城内外两个政权,历时267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内、外两个政权不仅以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撰写了各自的历史,同时也谱写了中华史诗恢弘一章。青格里先生以北元命运为主要线索构筑整体框架,以游牧文化审美取向观照历史人物、事件,用朴实的蒙古说书的叙述方式,为我们艺术的再现了这段历史,实在是难能可贵!正如美国评论家苏珊·桑特格所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有意识地追求健康、却又只相信疾病包含的真实性的时代。我们所尊重的真理,是那些生于磨难中的真理。”(《西蒙娜·韦伊》见苏珊·桑特格《反对阐释》56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版)青格里老师做到了复原历史真实和传承游牧文化的目的。也用一个蒙古族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在他的心里一直埋藏的“没有小草就没有草原、就没有历史”的朴素思想,传承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游牧文化。 

斯为序乎?

2013.5.1 于锡林浩特

【注】《北元演义》青格里箸,近日由光明出版社出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洋浴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
一个朝代的兴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作者厚重的文字,让我们又重温了一段历史。

文章评论共[4]个
尚城-评论

拜读、学习,问好!(:012)(:012)at:2013年05月22日 下午4:24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很厚重,让人在你厚重的文字中重温历史。问好!at:2013年05月24日 晚上10:17

洋浴海-回复夸奖了, at:2013年05月25日 中午1:04

兰田-评论

有点份量。at:2013年05月29日 清晨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