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部,有座历史名城,叫苏州;
浙江北部,也有座历史名城,叫湖州。
民谚云:“苏湖熟,天下足”,可见,早在南宋时期,太湖流域已过度为经济中心了。自汉末以来,数百年间,北方战火频仍,铁骑的嘶鸣搅乱了大半个中原,百姓不堪蹂躏之苦,大举南迁,一路上奔波辗转,等到了太湖流域,放眼一看,呀!沃壤千里,分明是“水陆冲要之地”,于是乎安下心来,耕田置业。
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于是有了《忆江南》的诗情画意;
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于是有了江南四大才子笔下的水墨山水;
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于是有了明清商品经济的蓬勃兴起。
孩提时,听父辈们讲过好多江南的故事。一讲到江南的故事,他们就故意卖关子,好像其中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和玄机。孩子们听得虔诚而开心,听完一回又闹着听下一回。
故事讲到隋朝时,那个叫做隋炀帝的就着手开凿大运河了。
从涿郡揽衣开始,跨黄河,穿淮水,越长江,一路上浩浩荡荡,饱览沿岸风光之后,才在钱塘停稳船队,掐指一算,竟达2700公里。隋炀帝不会不知道,要开通这么一条横贯南北的河道,劳民伤财是必须的,但是,在他看来,劳民伤财实在算不得什么。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他有老爹遗留下的一大笔财产,又有绝对的挥霍一空的权力,再说,杭州的烟花美人,还有那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大潮,无时无刻都在诱惑他脆弱的心灵,终于,在一片片沸腾的民怨声中,他还是用百万苦役的血肉之躯,创造出一段震古烁今的奇迹。
2003年的夏天,我从合肥至南浔,曾取道大运河。出租车刚好行驶在河岸上,一排排绿柳迎面扑来,偶尔风过,条条柳丝,尽情舒展,些许拂过水面,晕开圈圈涟漪。听出租车师傅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就曾经过此地。可以想象,帝王南巡,那声势,那场面,必然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一时引起多少街头巷尾的热议。如今,那些浩浩荡荡的船队已不知驶向何处,时有三五货船,来来往往,马达声清脆而嘹亮,时不时的在辽阔的水田上,悠悠回荡。
大运河从南浔北郊环绕过去,就掉头旖旎南行,像是怀抱着一座江南小镇,让他闹腾个千年百年。
南浔确实不负众望,在众多兄弟之中,凭借自己不断的打拼,一举赢得“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美誉。他不是传说中的“人间天堂”,也不愿引领大都市的风尚,众目睽睽之下,他依然保持着“鱼米之乡”的本色。他北取苏州的粉墙黛瓦作为相貌,淳朴,淡雅,而风度翩翩,他南取杭州的小桥流水作为身骨,灵秀,自然,又深情款款,把一座江南小镇的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小莲庄荡舟过去,两岸古民宅一层挨着一层,层层叠叠间都浸润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晚霞本是刚刚从云朵里溜出来的,一时间却又绽放出万道霞光,只是铺入水中时,温婉已极,与河梯上浣洗的女子形成美轮美奂的映衬。不等晚霞退去,她已起身,还回望了晚霞最后一眼。
晚霞最后散入那个名叫“江南水乡”的地方。
一座小桥跨河而建,桥身是俯瞰全镇的制高点,四周绿柳垂烟,透过柳影望去,亭角飞檐尽收眼底。华灯初上的时候,四下里灯火辉煌,“江南水乡”却独享清静。桥上缺不了成双成对的情侣,凭栏依偎,相拥赏月。
从“江南水乡”往北,沿途须穿过一片竹林,竹林尽头,就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古巷了。巷身修长,梅雨淅沥的时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青石板上,一如重温“雨巷诗人”的那段青葱岁月。只是,那位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已不知去向,时而三三两两的江南美女,从古店铺里相拥而出,笑语盈盈,佩戴飘香。古店铺里是清一色的古玩的铺陈,玉石翡翠,名人字画,琳琅满目,不过,想要从中寻得真迹孤本,委实不易,单单衡量它们自身的价值,已足见端倪。
从南浔向东,驱车八十公里,便至西塘。和南浔一样,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江南水乡”。
-全文完-
▷ 进入天龙飞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