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艰苦生活中令人欣慰的一朵浪花
从小就十分爱好文学,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令自己学业半途而废,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使我此一生为难圆学子梦而抱憾终生。尽管在山东老家的生活,赋予了自己太多的不公与辛酸,却依然无法丢下心中的那段文字情结。
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每天听到生产队的钟声响起,人们三三两两从家中懒散地走出来,令我想起了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
但生活再艰难,也要自找乐趣儿来打发光阴。因此,在田间劳动时,我经常一边重复着单一的劳作(为棉花苗喷洒剧毒农药1605、1059等),一边在脑海里胡乱构思着所谓的诗歌,把所见所闻加以美化记录下来,其实很多时候,我所写的诗歌只可以称它们为顺口溜而已。这样做起来,即忘却了劳作的辛苦,也打发了难捱的时光,也算是精神上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我经常借赶集的时候,把自己不成形的拙作寄到县文化馆去,却也对它不抱太大的期望。令我欣慰的是,那些所谓的诗歌竟然得到文化馆几位老师的认可,时有拙作在县文化馆的刊物上发表,并受邀请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业余作者培训班。这样一来,自己在当地也算是有了一点点儿小小的知名度。
1972年的春天,县里要举行文艺汇演,要求各个公社必须拿出自己的好作品参赛。公社分管文化宣传的刘干事,向大队点名要了我。前提是工分照记,而且是按男劳力的最高分来计酬,我高兴地前去报到。
说来让朋友们见笑,在家乡我有一个绰号叫“工分迷”。那是因为自己干农活不行号儿,因此总是挣不到最高分。因此我总是尽力出工劳动,意欲用时间来弥补那些不足。在山东老家隔几天就是个“集贸日”,为的是大家互通有无。每到“集日”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赶集,一为买些生活必需品,二来是放松一下心情。我却很少去赶集,为的是怕耽误那半天的工分,因此,伙伴儿们戏称我为“工分迷”。
这次,我的任务是写一个山东吕剧的小剧本,宣传勤俭节约、喜事新办的新风尚、再写一首女生独唱的歌曲,用以讴歌家乡的美好生活。这对于我来说确实很难,因为自己文化底蕴不足,又没写过剧本一类的东西,当时心中很是犯愁,常常夜不成寐,望着窗外漫天的繁星,满脑子都是不成型的唱段。但天生倔强的我却争强好胜,不甘心输给他人。幸好有华侨中学的杨鹏善老师(他是负责作曲的)一路帮助与指导,我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我们的作品在县里汇演时分别得了二、三等奖。
由于年代太久远了,剧中的好多唱段都忘记了,但小剧开始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高兴时我还会哼哼呀呀地唱上几句。
那是刘大娘为娶儿媳妇而欣喜的一段唱段。喜鹊登枝喳喳地唱/山村儿一片好景象/庆丰收过新年/又要把喜事儿办/怎不叫俺喜在心里笑在脸上/俺油好了门儿/粉白了墙/剪对儿喜字贴在窗上,娶媳妇咱得要个满屋红啊/请来了亲戚六邻/高高兴兴欢欢喜喜/热闹一场……
后记
也许是写了太多的沉重,心情比较压抑,写到伤心处,想想那些难忘的往事儿,甚至会偷偷地洒上几滴伤心的泪水。但一切都过去了,正所谓“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让我用这篇还算高兴的事情,做为在山东那段经历的结局吧!
如今,看看自己的幸福生活,家里有车、有公司……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却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用赵本山小品里的话讲——今后的日子要按秒来计算了。
但令我高兴的是,与同龄人相比自己身体还很健康,而且在烟雨红尘这个网站里还可以继续我心爱的文字游戏。在这里,有那么多不同年龄段的文友与我同欢喜共悲伤,它们用一片真情在温暖着我的心,这和那些满街闲逛的老人们比起来,自己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我要向心无垠女士学习,人老心不老,以饱满的热情和平和的心态去拥抱明天!?
-全文完-
▷ 进入风儿那么缠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