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画的创作方法问题,个人以为不宜上升到太高的传统文化层面去分析,事实上任何一个画家都没有这个能力去扛起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底蕴或文化精髓。
贪高求大,理论上可以,实践上行不通。毕竟画是画家个人画出来的,也见过几人合作的大幅作品,大多画得不怎么样,在艺术水准上还不如画家个人的小幅创作。
艺术史的递进和演变,其实都和高大全无关,而恰恰是在小处做小文章,在小处做到了出彩,才渐渐改变了丰富了艺术史。很多人喜欢说大话,动辄东方,动辄西方,好像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国画和油画,就没了艺术。其实,没有这两样,艺术一样存在。材料不过是媒介,艺术精神永远都根植于有思想有冲动有创见之个体艺术家的内心之中。毕加索只是一个人,梵高也只是一个人,塞尚也只是一个人。正如培养一个优秀的球员,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因素,球员本身的天赋和身体素质及快速反应能力才是关键。艺术史不是被夸大的东西,也不是理论能抬高的产物。
事实上,谁画的画更接近人类的灵魂深处,谁的画就越有价值——精神产品的本质总是先与人类的灵魂沟通而不是和钞票沟通。
没有人能抗得起一辆沉重的传承大车,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好大车上的一个零件。因此在谈论创作的时候,不要试图把“传承”这辆大车加载到某个画家个人的肩膀上,黄宾虹承担不起,毕加索也承担不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承诺担不起。
尊重眼前,认真看清楚画家在干什么,远比空谈大而空的传承理论要好得多。也许改变世界艺术创作格局的因素可能就是偶然落在画布上的一个斑点也未可知,杜尚拿了个小便池就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方式。而其实杜尚本人在当时只是为了开个玩笑而已,目的是为了嘲讽那些参展的画家的作品价值还不如他随便找来的小便池值钱。一个玩笑的影响,谁又能想得到这种结果?
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师和人们说:“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要坚决忍辱负重”。好像朝着伟大的方向跨进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在身后套上一辆超载的大车,还要在车上装满了睡大觉的人。就这个老牛拉大车的架势,真要能搞出艺术成果可就真是闻所未闻的奇迹了。
毛主[xi]说:“放下包袱,才能开动机器”。尽管我不是毛粉,但凡有道理的见解,我向来都是不偏不向坚决支持的。由此我可以得出结论:画家的肩膀上不该有重量,但内心里面绝对不可少了激情。还是让传承这辆大车休息休息吧,画家的任务不是拉着大车跑,而是给“传承”这辆大车多做出几个更有创意更历久弥新的零件。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