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是个悲伤的日子,这一天里本该缅怀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的生命,尤其是校园里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可这一天某知名报纸却发表了一张一位面带微笑、充满幸福感的母亲的照片。她为什么笑呢?据傍边的文字说,虽然地震中她失去了两个女儿,但政府又允许她生了一个,且也是女儿,那照片便是她母女俩相偎相依的镜头。
死了两个,生了一个,但就简单的算术运算来说也是吃亏的,可这位母亲还能笑出来感到幸福,把我看得一头雾水。但是那相片明明白白放在那儿,不相信也不可能。
五年前这位母亲当她从废墟下刨出两个女儿冰冷的尸体时,一定是撕心裂肺的,那镜头一定好凄惨。可惜当时这家大报社的记者不在现场,没能登出来。如今登出这充满幸福感的慈爱的微笑的照片,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传递吗?如真这样,依旧走不出逢灾必送的老套路,尽管这样的灾对一位母亲来说是致命的。 哦!错了,致命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是致笑了。
这位母亲笑了,她怀里的小女儿也笑了,还有那些记者编辑们抑或读者们都笑了,这是一个充满笑声的国度。可是在这笑声朗朗的上方的天堂里,那两个小姑娘即这位母亲的大女儿二女儿会笑吗?此时她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是沉浸在教室倒下的惊恐中?是挣扎在混凝土的压迫的回忆中?是抱憾于匆匆的生命未能了却那无边的梦想?还是陶醉于因为自己的退场而让母亲妹妹相拥的幸福中?这些都不得而知。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洗衣粉没了可以用肥皂代替;十字起不在身边一字起也能用,或许肥皂的洗涤效果比洗衣粉还好,一字起比十字起用起来还顺手。现在呢,大丫头二丫头没了,三丫头一样可以代替。况且这代替的机会为别人所恩赐,哪能不感激吗?不幸福吗?即使装也要装出微笑的模样。
如此看来,生命是可以替代的!
那失去的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只是家庭中女儿的角色,只要这个角色又有人扮演,那么这个家就是完整无缺的,就是幸福美满的。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生命的消失只是某些社会角色的缺席,只要重新招工填补这样的角色就万事大吉了。几千年前的奴隶主也是这个思维,几个奴隶逃亡了或死掉了,到集市上再买回几个就ok了。
然而对着这张照片,我怎么也笑不出来。满脑子是那两个天真烂漫的小生命,还有和她们相同命运的小伙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就是一张单程票,小小的年纪就结束了人生的旅程,无论如何都是悲伤的。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是别人永远无法替代的!所谓的纪念日,应该祭奠那些失去的亡灵,是悲哀,是伤心,而不是微笑,不是幸福;是认真的反思,而不是肉麻的歌颂!
2013年5月13日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