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母亲(散文)唯我一然

发表于-2013年05月12日 中午1:56评论-12条

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母亲八十一岁生日。

母亲说:“你爹没福,要活到现在多好!啥都没享受过,连床褥子都没铺过……”这话母亲说过无数次,我沉默着认可母亲的话。这就是母亲,她从不会独自享受美好的东西,总要与人分享才感觉幸福,这是她的性格吗?不,已成为一种品质。

漫长的岁月里,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母亲,走过多少坎坎坷坷的路,趟过了多少深深浅浅的河,爬过多少高高低低的山.

母亲家境贫寒,父亲给地主家做长工,一年到头也挣不够一家老小的吃食,更别提穿的了。十六岁时被她的嫂子介绍给一位条件比较好的庄户人家的儿子——我的父亲,父亲大母亲三岁,算是个识文断字的人,心里多少有点看不起母亲。母亲的公爹看到母亲衣着破烂,送来两块兰“时令布”作为聘礼。

冬天里的某一天,母亲的这位公爹来到母亲家里,发现母亲依然衣着破旧,而且大冬天里穿着单裤在院子里喂鸡,那两块布被她的嫂子和母亲做衣服了。而母亲似乎天性老实厚道,并不去争辩,似乎觉得女孩子找婆家要点彩礼给娘家人算是天经地义。看到此种情况,母亲的公爹当即决定把母亲接来家里,从此母亲便开始了漫长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已经过了童年)的生活。

母亲走进的这个家庭很复杂,原来这个丈夫和两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子都是没妈的孩子,后妈——母亲的现任婆婆是公爹的二房女人。母亲进门时这位婆婆已经生了一双儿女。家里还有一位说话尖刻、自私霸道的奶奶婆,因为老人早年守寡,家里一切都由她打点,所以母亲的公爹很尊重、很孝顺她,一切都听她的。还有两位常住的早已出嫁的姑婆——公爹的两个妹妹因为年轻丧夫,也常年带着孩子住娘家,一到闲时就回家住个把月。尤其那位二姑婆,人长得高挑俊俏,是解放前嫁到一户贩食盐并暗地里卖烟土的人家,解放后被斗争,姑爷子死了,所以这二姑婆就带着一双儿女在娘家常住了,也许继承了她老母亲的脾气,也很霸道。就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母亲的日子可想而知。

这位奶奶婆——那个刁蛮霸道的女人经常打骂母亲,平时母亲如果笑声大了也会挨打,会被扭耳朵,尤其吃饭时母亲稍微多说一句话,那刁横的女人就会用筷子打母亲的头部。在这个家里穿得暖些,吃的却是勉强对付,可无论怎么都无法与家里相比,所以母亲这一生最深的感慨就是“天堂的媳妇不如苦姑娘。”

母亲十七岁和父亲成为合法夫妻,十八岁生了大姐。开始了更加艰辛的生活。母亲的现任婆婆——我的奶奶出身小私塾先生家庭,知书达理,又是进门就二房,所以母亲的公爹——我的爷爷很珍惜她,对她也是百依百顺。这一家就苦了母亲,说是娶进门的媳妇,其实相当于佣人。推碾子拉磨不说,还要受那刁蛮奶奶婆的打骂,起早贪晚地忙着做一大家子的饭。母亲总是逆来顺受,毫无怨言,也许因为母亲的性格好,或者因为父亲识文断字,又是个从小没妈的孩子,所以父亲对母亲虽不欣赏却也从不对母亲动粗。但是父亲对母亲的轻视确有依据的——父亲觉得母亲不识字,就啥事都办不了,就连一个小小的头发卡子都给母亲买到家——母亲一直不认为是对她好,说这就是看不起她。

奶奶常常怜惜母亲受那刁蛮老女人的气,和母亲说话也还和蔼。爷爷读些书,尤其粗浅地读点医书,小病小灾他都可以应付。特别是疔疮之类还算是有点招数。刚解放,合作社里办夜校,爷爷还鼓励母亲去识字,可惜那一大家子的事,还拖着孩子,母亲也没机会上夜校,所以至今母亲都不识字。能在家里听公公婆婆讲故事已经很满足,也算是开开眼界。

母亲生第一个孩子——我大姐时和奶奶生第三个孩子只差十来天,奶奶安稳的坐着月子,而母亲没满月就下地干活。爷爷心疼奶奶,父亲却不知心疼母亲。

随着大哥降世,母亲和父亲从爷爷家分出来另过了。

母亲和父亲平凡日子平常过,倒也顺分顺水。父亲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为人耿直,爱管闲事,热心肠,在小小村子里人们都尊父亲为二哥(本家中排行第二),喊母亲为“儿媳妇。”所以母亲郑秀芬的名字几乎无人知道。

母亲经历过可笑又可悲的年代。

母亲勤俭持家,过日子讲究个细水长流。艰苦的岁月里,母亲总会变着法的叫一家人吃饱——母亲总是在园子里种很多蔬菜,秋后存储在自家挖的菜窖里,土豆、大白菜、卷心菜、萝卜等,冬天多腌酸菜,春天挖野菜,母亲总是把各种菜加点米做成黏糊糊的菜粥。冬天基本是两顿饭,也没什么吃食补充,到吃饭时大家都饿了谁还顾得上挑食呢,只要饱了就行,所以无论吃啥都很香。就这样坚持着把粮食尽可能的延续到暑期地里的菜成熟,到那时即使没米也不会饿死了。再加上我们家虽然孩子多,但是都小,饭量也不大,所以勉强凑合,这是父亲被诬告“贪污”的原因之一——母亲勤俭持家惹的祸。

父亲热心肠,因为自己有职权,把生产队的三百斤高粱借给新迁居到村里的住户张氏,转年文革时这家人在别人的指使下否认他借高粱一事,罪名就这样嫁到父亲头上。似乎事实确凿,父亲被批斗。每到晚饭后生产队里开批斗大会,母亲在家里默默流泪。性格刚直的父亲冤屈无处辩解,一下病倒了,心脏出了问题。朦胧记得父亲周身掉了一层皮。我还曾用小手轻轻揭下薄如蝉翼的皮,并不知道这对父亲来说是多大的痛苦,更不知母亲压抑在心的痛苦有多深——原本就温和善良的母亲,把全部的苦水咽到肚子里。她既要照顾相差无几的儿女们,更要小心翼翼地照顾父亲,对父亲更加体贴了。后来四清工作队入驻,父亲申辩,总算还父亲清白,重新做会计工作,但母亲却告诉父亲别再热心,生怕再遭劫难。

风起云涌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一家人平静了两年。

母亲三十七岁那年夏天,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下午,有人冒雨来家里告诉母亲,父亲在碾坊突然倒下起不来了,“起不来了?”幼小的我已经感觉出不好,怀揣六甲的母亲和奶奶听到这话,疯了一般跑出去,家里只留下我和两个弟弟,我们三个大哭起来,三间房子顿时变成黑咕隆咚的洞,我们一下陷进去了……不知过了多久大家把父亲抬回家,母亲声嘶力竭地跟着喊着,疯了一般扑在父亲身上,鬓角的头发顺着泪道道粘在满是泪水的脸上,母亲哭得天昏地暗,外面雷电交加,仿佛为父亲的离去哀悼,为母亲的悲痛叹息。母亲摇啊,晃啊,就是唤不醒她的丈夫,那哭声惊天动地,至今叫我惊魂!大姐从卫生所领回来的从吉林下放到这里的有名的医生,给父亲做人工呼吸,最终都无济于事……相濡以沫了二十年,母亲不相信自己的丈夫真的会把她撇下,尤其是不会撇下未出世的孩子。雨停了,闪电停了,母亲的哭声停了,母亲就那样傻傻地坐在父亲身边呆呆地看着父亲,欲哭无泪了……

母亲的天塌了!

母亲人生最痛苦的日子原来在这里等着她。从前奶奶婆的打骂都不算什么了,丈夫就是女人的天,只要她的天高高的在她头上就好,可现在,天塌了,她拼力举起双手也撑不住啊。安葬了父亲,母亲要学会坚强,这个家要过,孩子们需要她。

之后的日子,母亲行动不便,她只好借助大姐、大哥的帮助操持着家。父亲去世后转眼就到秋收,单是园子里各种蔬菜的收获就需要很费事。大姐领着我们兄弟几个一起干,抗抗放放的重活大哥一个人不行,母亲就撑着笨重的身子帮大哥搭把手。将地里的菜都抢收回家,保证这漫长的冬天和初春的吃食。

最难的是在冬天挑水。那时生产队里只有一口大井,冰天雪地,井沿的冰常常高过井口,母亲实在不放心大哥自己去打水,所以拄着大木棒子,腆着大肚子,领着未满十七岁的大哥到二百多米外的大井里挑水。清晰地记得当时三叔和奶奶家就住对门,三叔已经是三十来岁的人了,小有才气,也是做会计,只是人没我的父亲勤快,他家水缸总是“底朝天”(人们把水缸没水了叫底朝天),所以有时趁我们在屋里不注意,婶子就会轻轻掀开我家水缸盖偷偷舀水。记得大姐不答应和婶子吵架,母亲总会劝阻大姐,说:“挑几趟水累不死,自己家人因为水打架叫人笑话。”久而久之大姐埋怨母亲软弱,可母亲又会说:“我这辈子尽挨欺负了,也没把我欺负死。”

母亲忍气吞声的性格,息事宁人的做法,叫我们做儿女的心里很压抑,哥哥弟弟被人欺负了,回家母亲总是责罚他们。记得父亲去世后,二哥的头被同伴打坏了,鲜血直流,眼看着二哥晕晕乎乎坐在那里不敢动了——应该是失血过多的缘故,奶奶既心疼又生气,拽着二哥就去找那家大人理论,硬是被母亲拦下了,她说:“这些小子(指男孩子)都淘,说不定怨谁呢,你这次替他找了,下次他更敢打架了,那就管不了了。自己挨打不怕,别把人家打坏了,咱们家里没男人,凡事得学着忍一忍。”奶奶也无语,爷爷已去世四、五年了,奶奶也是自己领着两个更小的姑姑叔叔过日子,好在由父亲帮着,现在父亲没了,奶奶也如坠深渊。

父亲去世后家里经济只靠大姐在大队卫生所上班挣点工分,再就是刚下地干活的大哥了。母亲撑着身子养猪、养鸡。快入冬了,一个天气寒冷的下午,母猪要下崽子,需要人在猪圈里照料,避免母猪将新生的崽子吃了或者踩死。这活计断不是大姐大哥这样的年轻人能做得来的,奶奶只是时不时搭把手,关键还得靠母亲。我清晰地记得,母亲费很大的劲钻进猪圈,双手撑着地跪在地上把出生的猪崽抓起来放到一边,有一个太小了,出生后就冻得直哆嗦,母亲叫大哥把小猪崽拿到热炕头盖好,母亲说:“一头都不能死,得卖钱呢。”母猪生产太费劲了,母亲就那样在猪圈里半跪到大半夜。这次母亲大概太难了,她哭了,她骂人了,她骂父亲不管家,都交给她一个人。我那时九岁,不太懂母亲为啥骂父亲。

猪崽都保住了,母亲很疲惫但能很轻松地喘口气了。看着那一群小猪崽欢欢实实的吃奶,母亲很欣慰的笑了,因为我们的生活又有保障了。猪崽长到一定大了有些人到家里来买猪崽,卖不完的,母亲就让大哥帮她赶着母猪和小猪,走四五里路到法特这个古镇的集市上卖钱,每次只赶母猪回来时母亲会格外高兴——小猪都换成钱了。回家时母亲累得躺在炕上动不了。我在家就按母亲教的方法做苞米碴子粥,母亲到家就可以吃上饭了,那时母亲总是当别人夸我很借力。

很快年来了,我们没盼来父亲在世时的年,年夜饭没吃,大年夜我们和对门的奶奶家都在睡梦里度过的。正月二十一,母亲生下了小弟,在平常人家是快乐的事,可是无论邻居婶子大娘,姑姑姨姨,还是对门的奶奶,都唉声叹气,母亲看着小弟弟却大哭起来。惹得在场的人都抹眼泪,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想抱抱小弟弟,结果这一哄就是几年。

母亲艰难地撑着这个家。转眼小弟弟半岁多了,地里的庄稼也长到很高。菜园里的各种蔬菜都很多,母亲便摘回家晾晒,留着冬天吃。豆角很多,母亲每天都要摘豆角。那天小弟醒了哭喊着,我就到房东头玉米地里喊母亲(玉米地里带豆角),没见回答,我就钻到地里去找,走到深处,听到母亲又在哼唱那首叫人听了难受的歌谣——母亲以前每当做活计时总是边做边哼唱着那首叫人听了就温暖的无字歌,自父亲去世后我听到的总是换了调的歌谣,叫人心里难受。我好奇地轻轻走近母亲,我惊呆了,筐早摘满了,母亲蜷坐在地上,身边的豆角叶、玉米叶被母亲撕得一条一条的,母亲坐的地方凌乱、头发凌乱,母亲涕泗横流,眼睛红肿。母亲告诉我别告诉别人。我默默地没做声,我一向不爱多言,很听母亲的话。看着母亲我心里明白了一切:母亲经常眼睛红肿,我们无论谁问她不是说迷了,如果是夏天时就说进小虫子了,自那以后我全明白了。

我今生无法忘记那场面,那也是我之后默默帮母亲干活的真实原因。这件事我守诺至今,很多时候当做儿女的对母亲不满时,我真想和兄弟们说说这件事,可我怎么说呢!母亲类似的事还少吗?这需要做儿女的细心体会啊。

母亲心里有一个信念:孩子一定要读书!他常说:“你爷、你爹、你奶都识字,就我不识字,你们可得读书啊。”为了这个信念,母亲注定要挨累。尤其是父亲在世时从不让母亲出去办事,母亲面对的不仅是艰苦的生活,更有面对大事需要处理时的考验。但是母亲凭着她的为人,凭着和蔼敦厚、宽容的性格,赢得大家的帮助。

大哥很能干,帮母亲做很多事,春天到山上割扫条编成各式各样的扫条筐、土篮子,母亲就背着一大串的土篮和好看的小筐步行到四五里路的集上卖。母亲个头矮,再背上这些筐和土篮,人几乎在筐堆里了,走路时腿都会碰到筐,很艰难,想象不出来她当年怎么一步步挪到集市上的。大哥手艺好,筐卖得也快,多数时候母亲早早的回家了,赶上卖得不好时,一直到下午散集了母亲才回家,总是进屋就赶紧拿起水瓢,咕咚咕咚喝一阵水,然后躺倒炕上一时起不来,我就会赶紧端上我们吃的剩饭剩菜给母亲吃——母亲从不会花一分钱买点吃的。

一年四季母亲都不闲着,变着法的挣点钱维持家用。到了冬天母亲就领着大姐大哥学编席子卖(用高粱杆的篾子编炕席)。其余三个季节,母亲白天劳动,夜里点上煤油灯,一针一线为我们缝制棉衣服,做鞋子。我们买不起胶鞋,母亲只好一针一线纳鞋底做鞋,那种鞋并不耐穿,母亲儿子多,因为男孩子淘气,上树爬墙的衣服鞋子都很费,尽管母亲很勤劳,但怎么也供不上穿,大姐十三岁就能帮忙做鞋。母亲的苦我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

父亲在世时给大姐订的婚,父亲去世后大姐为了家订婚三年才结婚。大姐一走母亲更难了,唯一能帮她的只有大哥。尽管母亲和大哥都很能干,我和二哥也能帮忙,但怎么也解决不了贫穷来袭,我们不可怕贫穷,可怕的是付出很多艰苦努力不见回报——劳动一天只能收入一角钱!穷山沟,大哥该娶媳妇了,母亲拿什么给他娶?母亲叹息了。

后来在一位太姥爷的撺掇下,母亲为了把我们带出那穷山沟,她忍辱负重,忍受着乡亲们说三道四,甚至诋毁母亲人格的压力,带着我们兄弟六个到第二故乡,与继父重新组建一个家庭。故乡人们陈旧观念的束缚,一些人以为母亲不能为父亲收贞洁;继父这边一些人会骂我们是带来的孩子,双重压力交错压在母亲本来就不坚挺的肩膀上。可她为了我们能读书,为了大哥能娶媳妇,为了我们不会陷在穷山沟里毁了一辈子,她硬是用自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让我们在天空下快乐的生活。

母亲就像老鹰,伸开她的臂膀将我们呵护,绝不许别人来伤害。母亲有言在先,一定供我们读书。但是父亲的遗腹子,我的小弟要过继给继父。看到小弟开始认事时,每天能在一位“老爸”的呵护下快乐成长,母亲也很欣慰。

有了继父的日子也着实并不好过多少,我和二哥读书,继父的女儿——我的新姐姐,再加上三个弟弟,一家九口人,靠大哥、继父干活也勉强应付,好在这里每天收入是第一故乡的十三四倍,毕竟看到希望。母亲又想出办法,这里出屯往东两里路就是亮甲山,可以割到更好的扫条,还是让大哥编筐卖钱。这回卖筐母亲更辛苦了,第二故乡没有集市,母亲就要背着筐,或者挑着土篮走十八里路到原来的法特集市上卖,当天还要回来,来回三十六里的路,别说背着那么重的东西,只是走路也要累得不行。可母亲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毫无疑问,她心里一定是想着卖钱、供孩子读书,让孩子们吃饱饭。母亲啊,这世上只有母亲才会忍受这无法忍受的煎熬!

就在大哥顺利的相亲后准备娶媳妇那年,继父病了一年,最终医生回天乏力,他又撇下母亲,撇下叫他四年老爸的小弟撒手人寰。母亲再次独自撑起这片天。仍是坚持叫我们读书。记得三弟因为逃学,母亲几次三番揪着他送往学校,有时拗不过已经很有力气的三弟,就在半路上打他、骂他,拧三弟的屁股,母亲也只有因为这样的事才会一反常态,表现得不顾一切。可无论怎样,三弟也没坚持读完小学,这是母亲的一大遗憾。

母亲啊其实您心里不该难过,不该愧疚——他对得起死去的丈夫、对得起自己的孩子!

母亲一生用饱经沧桑似乎都不够,她经历的实在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她对男孩子要求不要惹是生非,对我和大姐则是要求“文文明明的”,“别像个跑马蜂似的”,母亲将她从小在她奶奶婆跟前受的训诫都用来教育我了。我虽不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一个寒窟里长大的孩子,却也不敢不懂得礼仪,不敢不知道廉耻,嫁人后不敢不孝顺老人。

母亲常说:“破烂有个家,好赖有个妈,当妈的就得疼孩子。”这不是对她自己的总结吗?七个儿女都长大了,可母亲的心血熬干了。母亲最小的儿子结婚后,母亲跟着他过了十七年阳光明媚的日子,看到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他就开始念叨父亲没有福气。

就在母亲年逾古稀,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时,不幸再次降临——小儿子患了白血病。母亲听到这惊雷般的消息,一个趔趄险些倒下。大家都被这消息吓着了,忽视了身边的母亲——没来得及背着她,事后母亲告诉我,她当时赶紧就坐在炕沿上,眼睛冒花,心脏像要停止跳动了,然后默默地告诉自己别倒下,别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儿女添乱。她硬是撑住了,为了儿女!这是怎样强大的心理素质啊!母亲,只有这饱受人间疾苦,饱受生活磨难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母亲的心碎了,碎成了末……

儿子没了,孙子还在,媳妇还在,她不能抛下这娘俩!她坚持着陪伴媳妇和孙子。十七岁的小孙子被介绍出去工作,媳妇出去打工,她才答应去三儿子家。可是小孙子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动,重新上学,她看到孙子的寒暑假去处是个问题,她就不顾三儿子媳妇的感受,倔强的、毅然决然地回到原来的家,独自帮逝去的小儿子撑起这个家门。寒来暑往,她就守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孙子放假回来有个家!是啊“破烂有个家!”母亲因此而遭到媳妇们的误解,甚至冷落,但是母亲不在乎,她知道她该做什么。母亲老了,但不糊涂。

一世沧桑,几经磨难,母亲真的已经苍老,八十一岁的母亲身体渐不如从前,心脏病时时威胁着她,儿女们有的理解她,支持她,帮助她,有的提议她赶快找个去处,有的气恼,甚至埋怨她不为儿女着想——一旦自己在家里有事,儿女们可怎么承受得起舆论的压力!她矛盾着,忍受着儿子媳妇们的误会,锥心的痛她只能默默平复。可她心里的那块“石头”没落地,到哪里她能安心呢?!她怎么能忍心让小孙子回到家里独守着空房,寂寥中苦苦去想念父亲呢?她做不到,因为她是做奶奶的!她要为小儿子尽最后的力量。

母亲平凡,平凡得就是沧海一粟,母亲个头比我们七个孩子都矮,可在我心里,母亲高大得需要仰视,仰视。

妈妈,您倾其一生,把所有的爱给了我们。我不能用温柔形容您——我曾经心里默默地埋怨过您对我缺乏母爱,觉得您没有温柔的一面,可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已经知道,妈妈,你心灵最温柔的地方已经化作无以伦比的刚强,化作对儿女们深沉的无法言表的大爱。您用钢一般韧劲撑着这个家,你包容我们一切,从没有谁可以这样包容我们的一切。您是母亲,您却与千千万万母亲不同,您的生活里没得到多少关爱,却把爱都给了您的丈夫、孩子。您的大度、忍辱负重、叫人揪心的刚强,这都是一般女人无法具备的。

妈妈,子女走得再远,心中思念的那根线都在你手上,妈妈,我想向天借一场春雨,滋润您近乎枯竭的心;我想向天借一片云彩,为你送去一片温馨;我想向天借一颗星星,照耀您黑夜孤灯下伛偻的身影……妈妈,祝您永远健康!为了您的孩子们,保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唯我一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醉忆倾城绝恋点评:

一世沧桑,几经磨难,母亲真的已经苍老许多。
一生坎坷,岁月无情,母亲倾其一生,皱纹满脸,母爱无私,高大得需要仰视。
点滴往事,深情诉说,愿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文章饱含深情,至真至诚,推出共赏!

文章评论共[12]个
唯我一然-评论

感谢醉忆倾城绝恋辛苦编辑!感谢深情评论!祝您快乐幸福!at:2013年05月13日 中午12:49

唯我一然-评论

编辑朋友你好:文章第十二段有两处错误不知能否改正:”……倒也顺分顺水……”一句中应该是“顺风顺水”、下行中“儿媳妇”应该是“二媳妇”。如果能改麻烦您了,谢谢您!at:2013年05月13日 中午12:52

红叶620-评论

欣赏佳作!祝你[已过滤**]亲健康长寿!at:2013年05月13日 中午2:37

唯我一然-回复感谢朋友的祝福!祝您的亲人健康长寿,快乐幸福!祝您快乐无限! at:2013年05月13日 晚上8:02

荒野一夫-评论

蹉跎岁月坎坷人生。祝愿老人健康!祝福朋友!at:2013年05月13日 下午3:03

唯我一然-回复荒野一夫友你好,谢谢你的祝福!祝你快乐!机子不好使,上次回复没及时发表请谅解! at:2013年05月15日 晚上7:31

文清-评论

夜晚的繁星,陪着你的幸福入梦,晚安,好梦!at:2013年05月13日 晚上11:19

唯我一然-回复谢谢你的关注!借春风送爽,托白云问安!祝你快乐! at:2013年05月17日 中午1:35

醉人秋色-评论

拜读佳作,祝福老人健康快乐,问候朋友。at:2013年05月14日 清晨6:14

唯我一然-回复机子问题总回复不了。再试!谢谢朋友关注,问候!祝你快乐! at:2013年05月17日 中午1:36

沾涵-评论

五月,是母亲的节日,母亲的艰辛,怎么写也写不完,母亲的慈爱,怎么道也道不尽。唯有儿女们平平安安,才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欣赏美文,留下脚印。at:2013年05月15日 中午1:49

唯我一然-回复机子问题总回复不了。再试!谢谢朋友关注,问候!祝你快乐! at:2013年05月17日 中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