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色党支部韩洪升

发表于-2013年05月11日 中午2:58评论-3条

1939年,被日军占领的滨县人民处于异族侵略、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同年底,为开辟鲁北抗日根据地,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中共党员张汉三(又名赵云卿)受冀鲁边区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乌龙堂村开辟党的工作。

乌龙塘位于杨柳雪镇东北部,原滨县城西南约五华里。这是杨柳雪镇一个只有60余户人家200口人的小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三。但这里却诞生了滨县第一个党支部,养育了20余名党员。村民说滨县革命力量就是从“滨南乌龙塘,滨北沙洼张”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为什么小小的乌龙塘村会成为庄稼人心目中的“滨县小延安”?为什么这个党支部在日伪、地方武装的眼皮底下能保存完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红色传奇的时代去寻求答案吧!

1、不识字的英雄汉

该村的中共党支部,是由张汉三同志在1939年下半年创建的。张汉三同志是现杨柳雪镇乌龙塘村人,1938年在乐陵县参加革命,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chan*]党。同年底,张汉三回到滨县,以乌龙塘村为依托,着手开展党的工作。 

1939年正处在日寇疯狂南侵时期,日伪占城池、修公路、筑碉堡,华北大片领土相继失陷;在鲁北地区已建有据点百余处,仅在滨县筑碉堡、设据点就有十几处。他们已初步完成分割、封锁计划,即将开始进行全面大扫荡。为组织全区军民抗日救国,彻底粉碎日寇和伪顽的进攻,我冀鲁边区党委决定针锋相对,进行反扫荡。张汉三同志就是在此严峻形势下被派回来的。

张汉三同志是个地地道道的不识字的庄稼人,经常拐着粪筐、扛着锄跑沙窝张,送信搞联络。他丈人家是乐陵县,在那边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来到家乡以后,他就跟村里的小年轻串门子,在油灯底下拉呱讲故事。时间长了,这些年纪相仿的伙伴们都参加了革命。”最早期,张汉三首先在本村发展了李铎、张奇、张喜中、赵希圣等人入党,建立了滨县最早的党组织——乌龙堂党支部,张汉三任书记。张汉三同志外表上看说话快,脾气急,办事利落,说话时别人连插嘴都插不上。其实他是个很有分寸的人,轻重缓急都知道。脑子活的人不识字,可不等于没文化,他是见啥人说啥话。张汉三同志明白村里的人情事故,干活踏实,礼让老小,愿意多吃亏,很快赢得村里所有人的佩服。

他们这伙青年虽不识字,就是认死理,跟上共[chan*]党就拼死的干。后来张汉三等人还跑到利津、惠民发展党员。至今在利津一带,关于张汉三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没上学但有头脑,胆子大,敢拼命,是一个个真正的英雄好汉,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乌龙塘党支部得以存活、发展。

2、鬼子眼皮底下耍花枪

乌龙塘村,离滨县只有四五里地,有这么多共[chan*]党。滨县的鬼子、二鬼子早就听说了,可就是抓不到一个共[chan*]党员,难道有神灵帮助吗?其实不然。这些都归功于打入敌人内部的我党同志,李铎同志就是潜藏在敌人队伍里头的一名共[chan*]党员,他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挽救了无数同志的生命。日伪在心生怀疑的时刻,是李铎他们抢先通知村里人,党员迅速得以转移,结果日伪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要不是他的巧妙周旋,及时的为我党通风报信,党支部早被敌人端了。乌龙塘党支部正是在这些同志的努力下,才得以多次躲过危急时刻,转危为安的。

中共滨县工委成立后,张汉三同志担任组织委员。1942年9月被日伪逮捕,翌年3月经保释出狱。而保释他的,正是李铎等人。除了埋伏于日伪的李铎,当地党委还派出一些人潜藏在杜孝先等人的地方武装队伍中。正是这些人,让党支部在犬牙交错的乱世格局中屹立不倒。

出狱后,张汉三同志先后担任滨北区委组织科长、区委副书记。原由他领导的一些村的党务工作,交给了孙吉生同志负责联系,当时周围村的党员,有赵宏村的霍振生,姚家村的刘泽恩,小刘村的刘洪德,沙洼张的张以行,小田家村的王克荣。这些党员代表的党支部,正如星星之火逐渐洒遍滨县许多村落,燎原之势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了。

3、全村发动,攻打滨县县城

乌龙塘是张汉三在滨县的根脉所在,当他担任滨北区委副书记、滨西区区委书记等职务后,1943年,滨县县机关随之在乌龙塘村落户。这是因为张汉三经营得好,别看离滨县县城这么近,但人心齐。再一个呢,也有灯下黑的意思。

村里党员逐渐发展到20余人,妇女也成立了妇救会,儿童有了儿童团。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才有了攻打滨县县城全村出动的一幕。攻打滨城,枪炮就在村里藏着,每家每户都有党员,保护得非常严实。那时候村外头有围子墙,有捎门,围子墙上都有枪眼,围墙原来是要防土匪的,后来对保护党支部起来很大的作用。1945年夏季的一个夜里,我党攻打滨县县城,乌龙塘村几乎全村出动。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做后勤,党员民兵纷纷拿起了枪,参加到攻城的战斗中。

4、走向新的战场

随着滨县解放,共[chan*]党员张希义、张希厚、孙希彬、刘景汝、李惠英、张惠文、李凤柱、李凤敖共八人,因革命工作需要,都被派往外地工作,将革命的火苗带到了上海、四川、辽宁等地。

1945年7月,张汉三调任中共阳信县何坊区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支前工作团政委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万县地区工会办事处主任,县委副书记,万县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务,离休后回到滨州市,住地区干休所安度晚年,1988年病逝。孙吉生同志,1947年调滨县八区(罗家铺区)任中队副指导员,晚年,住上海市市南区外廊家桥街87号,现已病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真情的文字,把当年的情景再现。在如今的大好时光下,我们应该缅怀先烈,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值得一看。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3年05月11日 晚上9:37

韩洪升-回复谢谢文清老师不断的关心与鼓励,感激,周末愉快!敬上茶!(:046)(:012)(:023) at:2013年05月12日 下午4:10

韩洪升-评论

风儿那么缠绵老师辛苦了,周末愉快,祝天天好心情!(:046)(:012)(:023)at:2013年05月12日 下午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