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滨县有一个村子被誉为“八路老庄”,这就是地处滨城十里之遥的沙洼张。当时,沙洼张许多有志青年积极参军,奔赴抗日前线,他们的杰出代表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被后人称颂为“滨州李向阳”的刘振声,刘振声原名刘志理,1919年出生于沙洼张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日本鬼子对之恨之入骨,日本司令曾悬赏二十万元伪钞换取他的人头,伪军视他为“阎王老子”。
1939年春,中共鲁北地委派刘兴华(沾化人)等来滨县开展工作。同年12月,在城南乌龙堂村成立中共滨县工作委员会,沙洼张是工委开展工作最早的村子之一,1940年秋,经刘兴华介绍,刘志理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并与刘功、张以祥、张以贞、张可友组成了五人党小组。1941年1月参加党的短期培训班结业后,返回原籍,化名刘振声。从此,刘振声同志始终战斗在对敌斗争的第一线。
1、东门夺枪
1943年农历8月14日滨城大集,刘振声带一名战士,分别化装成道士与拣废纸的人,从
北门混入城中。查看了日军司令部、伪警备队、伪警察所的防卫与日本宪兵队的布岗、巡逻路线等情况,确认东门是最理想的袭击目标,然后做出部署:赵子希与四名战士去东门夺枪,刘振声带一个班埋伏在东门外接应。
黄昏,趁农民收工回城的混乱时机,赵子希等五人将短枪藏在草筐里,混进东门。不料,
这天是一名姓代的警长带班,与赵子希认识,代某一见赵子希,惊得张口结舌,在这关键时刻,赵子希同志急中生智,抢步上前,一把抓着代某的手说:“代警长,一向可好!”随手把他推进东屋,用枪抵住代警长,严肃地说:“老实点,否则就要你的狗命!”代警长立时吓得脸色蜡黄,战战兢兢地说:“饶命,饶命。”屋外四名战士一齐动手,下了门岗的枪,迅速进入敌人的屋内,收了屋内的枪,砸烂电话机,然后五人押着代某走出东门。城上哨兵见行人大乱,知道出了事,急忙鸣枪示警。日军急出骑兵追击,而赵子希他们早已无影无踪。
东门夺枪这件事,在敌人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伪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日军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到处张贴公告:擒获或击毙刘振声者奖二十万元。
特务、兵痞流氓、烟毒分子闻讯,纷纷混进滨北地区,刺探区中队的消息,妄图侥幸得到刘振声的下落,发一笔横财。可是他们连刘振声同志的影子也摸不到。
2、火烧二十里堡大桥
1944年是日本侵略者垂死挣扎的一年,我渤海军区的抗日形势也大有好转,对我极为有利,为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渤海军区决定:解放利津城,同时探索收复城镇的攻坚经验,为下一步夺取城市做准备。
8月12日,渤海军区发动了以解放利津县城为中心的夏季攻势,并相继拔掉了张许、北辛等外围多个据点。16日,渤海军区的部队在司令员杨国夫的指挥下围困了利津城,为防止惠民、蒲台、滨县的日伪军支援利津县城,命令滨县独立营担任阻击惠蒲滨三县增援之敌的任务。刘振声的区中队负责破坏二十里堡大桥,阻止来自惠民的援军。
二十里堡大桥位于滨城以西二十里处的徒骇河上,西距惠城七十里,是惠滨公路的咽喉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日军在桥西筑有碉堡,由日军亲自守护,并驻有伪军一个中队;二十里堡南北是土顽韩兆坤的防区。破桥必须准备两面作战,任务十分艰巨,经过战前的集思广益,遂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封锁韩兆坤的顽军,防止他们趁火打劫;一路对付日伪军。刘振声带领全队夜间从北侧靠近大桥,迅速埋伏下来。破桥任务由徐雪轮同志负责执行,破桥组长徐雪轮是一位身躯高大的黑汉子,外号“铁轮”,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作战十分勇敢。可当时我军的条件很差,连炸药都没有,采用的是土办法:用棉被浇上煤油进行燃烧的办法。“铁轮”第一次靠近大桥,只见敌人的探照灯照来照去,因涉水声被炮楼上的鬼子发觉,日军用机枪封锁了桥身,“铁轮”无法靠近。赶紧退回到原地。怎么办?徐雪轮同志急中生智,向刘队长请求:集中火力向敌炮楼开火,造成我军要端日军炮楼的假象,再寻机接近大桥。刘振声采纳了这一建议,集中数挺机枪的火力,封住炮楼上的枪眼,手榴弹纷纷扔向日军炮楼,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见我军炮火如此猛烈,以为是大部队到来,随把火力集中过来。“铁轮”趁此机会,头顶棉被、油桶和竹片跨入河中,直冲桥下。来到桥下后,他用铁丝将浇足煤油的棉被固定在木质桥梁下,高高举起点燃的蘸了煤油的竹片,引燃棉被,木桥开始燃烧,顿时熊熊的大火蔓延开来,此时日军才发现上了当,可要想救火已无回天之力。
枪声、火光引来了韩五旅部的疯狂射击。刘振声指挥战士把韩五旅的火力引向炮楼,不明就里的韩五旅与日军对打起来。刘振声见火势越来越猛,带领战士悄悄撤出,胜利完成任务,阻止了惠城援军,保障了解放利津城战役的顺利进行。
3、伏击抢粮敌军
双井村现属于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是鲁北平原上一个不太起眼的村庄。可六十多年前,这里却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老村里古老的残垣断壁上还能依稀见到弹痕的踪影,谈起当年的战斗,这里的老人们仍记忆犹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吧!
1945年1月7日晨,蒲台县独立营侦察员张福泉得到可靠情报:“三百多名鬼子和汉奸驱赶着四十多辆大车,到双眼井抢粮”。马上报告给住在北吕村的三班长张志田。张志田感到情况紧迫,便叫张福泉火速报告给中队长刘振声、指导员董玉书。刘队长、董指导员以及区委张明礼同志立即来到北吕村,召开紧急会议。简短的“诸葛亮会”很快拟定出了作战方案:首先,派一部分人进入村庄,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夹杂在人群中,观察敌情,摸清敌人的装备;其次,刘队长带领一部进入村庄伺机打乱敌人的部署,把敌人引出村庄;第三,董指导员带领大部队埋伏在村外,寻机歼敌。任务下达后,战士们立即行动,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刘振声率领六中队的同志们在双井、李金门、皂户赵三村设伏给了抢粮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不仅使敌军的抢粮计划落空,而且使敌军伤亡过半,我滨北六中队以三十多人对付十倍于我之敌,一举获胜。据战后调查,这一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官十三名,截回被抢劫的粮食、财物四十多车。我军无一伤亡。此战后,我滨北六中队的活动从城北扩展到城西,沉重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我军的政治影响在敌战区迅速扩大,武装力量发展很快,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4、捣毁韩匪巢
国民党土顽、五旅旅长韩兆坤,长期盘踞在滨县城西六区(今堡集镇)前后韩一带。筑有坚固工事,勾结日寇,残害人民,专门与我军为敌。
1944年冬,韩兆坤正式投靠日军,成为人民的败类,投敌后的韩兆坤借着鬼子的淫威,更加肆无忌惮的残害百姓,死心塌地的与人民为敌。1945年春,在军分区首长统一指挥下,以分区基干营为主,由滨县、沾化独立营配合,对伪顽韩兆坤旅进行了突然袭击。伪顽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因我军炸药十分紧缺,爆炸威力不够,因而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我军不得不利用夜战,用挖壕沟的办法,接近敌工事,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只能利用黑夜挖,经我军将士的不懈努力,终于迫近到敌人公事近前,用大捆的手榴弹炸开了一个缺口,战士们迅速冲入敌群中。经两天一夜的战斗,歼灭韩兆坤旅大部,攻克韩匪盘踞多年的前后韩村,韩兆坤则带少数残部西逃惠民。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兵一百多人,俘获二百余人,缴获机枪十余挺、长短枪二百余支、战马十余匹,另有大批弹药、被服、粮食,取得重大胜利。
5、捣毁杜孝先的老巢鳌头周
1945年,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保卫麦收,渤海区党委、军区遵照上级的指示,准备在6月上旬,对滨县、蒲台一带的日伪军进行一次大的打击,发起了滨蒲战役。滨城解放后,刘振声带领区中队配合我主力部队参加了活捉伪县长兼十一团团长杜孝先的战斗。杜孝先的老巢鳌头周据点位于滨县城南40里,北镇西10余里处。顽匪头子杜孝先于1940年冬来此安营扎寨,次年春就修围墙、筑碉堡、造营房,网罗帮徒,妄图独占滨县、惠民、沾化3县,在鲁北地区长期横行下去。敌人在鳌头周村外筑起了高达15米的围墙,并筑有坚固的掩体,易守难攻。6月11日夜约10时,我军指战员在离敌人百米远的地方部署了兵力,挖好了工事,对鳌头周展开围攻。此战役,除伪县长兼伪团长杜孝先带伤率百余人逃跑外,其余守敌800余人被我军毙俘。
6、将星陨落
在解放战争和以后的岁月里,刘振声同志屡建功勋,曾先后任连长、副营长、团长、八十二师副师长和二十八军后勤部部长。1975年二十八军驻山西临汾市,11月21日上午,刘振声被临汾冶建指挥部一汽车撞倒,因伤势过重,虽经医院全力抢救,却不幸逝世,终年56岁。一代将星陨落,大地为之恸哭!噩耗传来,家乡人民无不为之惋惜,无不为之落泪,英雄一路走好!
-全文完-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