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又火了,咱模仿她的口气说句话。她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咱就说“致我们早就不再的青年”。不过,她说的只是他们这一代白副帅们逝去的青春,咱说的可是从1919年以来多少代曾经的青年。另外,你跟着赵薇致一下他们的青春还要花掉几十元,可跟着五四致一下更多人的青年却一分钱不要。
不管是否放假,是否有活动,反正你都要过五四这一天。正如你未必旅游,未必有双薪,也都要过五一一样。
“五四”的重要性,一直被历史学家们隆重夸赞。甚至1919年的这一天,简直都成了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又是爱国,又是新文化,这些精神也都成了超越圣人三纲五常适用于每一朝代统治的最佳教材。或者假设一下,假如当年五四成功了,今天的我们早就过上共产主义天堂了。
可又回顾了一遍1919年5月4日的日历,觉得哪一天发生的一切好像并没有发生过后来人一直倡导的那些事。按正统的百度解释如下: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其中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运动。”
(抄录到这里,心里有点颤抖:但愿这些词不会因为太敏感而被屏蔽。要知道七十年后差不多同一天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但那结论却完全颠倒了。)
如果这段不太敏感,那就接着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chan*]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抄到这里,有点找不着北:难道游行也是爱国?难道“火烧赵家楼”就是“惩国贼”?至于后来“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学生代表32人”,更该怎么解释?--军警是国家的军警,学生是爱国的学生,可爱国的军警怎么就逮捕了爱国的学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还是部分学生本来不爱国?)
接着抄“到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1919年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这些事就更难解释,因为这和70年后的这一天简直如出一辙。
而接下来的“上海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大罢工,”则实在是创造了后无来者的壮举。而“最终导致曹、陆、章被免职,总统徐世昌辞职”的后果,则更不可能重演了。退一步看“军警求学生不要游行跪地哀求,总统徐世昌派官员前去道歉,总务处长向学生作揖恳求,学生们昂然回到学校享受英雄归来的荣耀”的胜利,则更是在百年后绝对不敢指望的!
说到底,1919一年5月4日这一天,就是一次乱洪洪的学生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示威,而作为后人,所有这些,都是不该、不能、也不被允许学习的。
如果一定要从中解读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chan*]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实在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五四发生在五月,而炮响发生在十月,前因后果能这样颠倒吗?至于一场运动是否孕育了共[chan*]党的胚胎也很扯淡:毕竟你可以说“美国的一个蝴蝶煽动翅膀,给中国带来了一场旋风”,但却不能说“俄罗斯的一人手yin,让一个中国女子受孕了”。
其次,现在说到五四,最常用的词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可“新文化”和“运动”终归是两嘛事,就算是两个人,他们怎么就结婚了呢?
首先说,那时“新文化”的核心是“民主、科学”,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么看二者确有一半基因基因,所以应该也可以列为同类结婚生子。但百年之后,再看二者交配产下的后代,却只剩下了“爱国”二字---当五四运动抽去了“民主”与“科学”的精髓,只剩下了“爱国”这个面具,怎么看都像没了生殖器的太监,或长着人脸的植物人!
其次,“新文化”说的是思想,表达方式是各种报刊杂志。“运动”说的是行动,表达方式是游行示威。前者是启蒙、是文明、是辩论。后者是愚氓、是革命、是暴乱。如果说这二者像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温柔的话,可以说此前的“公车上书”是“忠臣谏言”式跪着的恳求,“新文化”则是一些知识分子站起来用呐喊表达的愤怒,至于“运动”则更像一群乌合之众的街头肤浅与狂热的暴乱。三者之间实在不好同日而语。而恰恰这一点,正是百年来的御用学者们刻意要回避和掩盖的。对此,重温一次五四期间的《北京市民宣言》其中就明确写着“市民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这样的宣言放到现在实在太敏感了。而因为“敏感”太久,他们也早约等于“不存在”了。
如果你一定要从百年前的五四里解读出“爱国”二字,那结果很可能是再次证明后人的愚笨而已:百年前的学生就知道“政府”并非“国家”,“爱国”就是“反政府”,而百年后的人们却连这一点都模糊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多少青年人一直坚信“爱国就是爱政府”!
从这个角度看,百年前的青年们至今还年轻着,而今天二三十岁的青年则早就垂暮了!就冲这一点,也值得像赵薇那样哀叹一声:祭奠我们早就不再了的青年!
其实,对此青年们也大可不必悲哀,因为你一直就这样被教育着,也只有这样说才是让你得分的标准答案。正如大家都熟知了的五一,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本来称呼是“劳工节”而不是“劳动节”?如此简单的一字之差,却可以让你完全忘掉“劳工的权利”而陶醉在“劳动的幸福”中!这手段的高妙,就是魔术师都望尘莫及,更何况初涉世事的青年了。当然了,能够一辈子沉浸在劳动的幸福里,也就是个很合格的爱国青年了。
于木鱼宅
2013-5-7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