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儿子这个小家伙有几个“何足道哉”的优点:善于“自我调节”,虽然他语文数学测验仅仅得了80来分,但却毫不气馁,总是充满“悲天悯人”地告诉我们,他们班里谁谁谁是如何不堪地挂了红灯,老师是如何不满地予以批评教育;善于“自我展望”,即便某个时段因为过于钟情课外阅读、动画影视、电脑游戏,而耽搁了部分作业的完成时间,儿子总是会信誓旦旦地表示,次日一定会很早起床,绝不含糊,至于是否空头支票则按下不表;善于“自我表扬”,每每获得点诸如作文校内获奖、竞聘班干部成功、测验超过90分之类“不足挂齿”的成绩,儿子总是会拿腔捏调先打电话给他妈妈,问些“猜猜我考了几分、你觉得我作文有没有获奖”等问题,然后在我下班回家后,问我同样的问题,接下来就在我们的表扬声中得意地大笑或者微笑。
因此,当儿子颇带点神秘地告诉我说他和班上其他七八个同学一起参加英语风采大赛的学校选拔的时候,我是很有点不以为然的:三年级的小家伙,英语学得不怎么样,吹牛、自我表扬倒挺不含糊。才学了几个单词,居然好意思去参加笔试形式的选拔!不料过了几天后,儿子得意洋洋地在饭桌上宣布,他们的英语老师告诉他,他已成为班上通过学校选拔进入正式比赛的三名选手之一。向来英语比较“弱智”的我,情不自禁地肯定了儿子的表现。身为初中英语老师的孩子他妈却挺不以为然,说这属于“矮子里拔长子”,基本没什么难度系数。但不管怎样,儿子已经进入正式比赛的实战环节,这总是不争的事实。“气可鼓而不可泄也”,我和孩子他妈在这一点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识。
还别说,社会化运作的比赛在效率上的确有可圈可点的独到之处。资格赛结束后仅一周,儿子便接到参加正选赛初赛的通知,时间是星期天下午2点,地点在县文化馆——一个荟萃全县群众文化精英的地方。许是统筹方法学得比较到位的缘故,孩子他妈和我带着儿子先是在中午时分逛了一圈超市,美其名曰为参赛者(儿子)、导赛者(孩子他妈)、陪赛者(本人)“舒缓比赛节奏,调适比赛情绪”;如是半把个小时,在浏览观摩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后,我们三人又来到一家快餐店用午饭,其基本原理是“补充闲逛消耗,增添比赛底气”;然后才气定神闲地往文化馆走去。按照孩子他妈的盘算,下午2点的比赛,我们1点30分即前往签到,简直非常地经济实惠。然而,当我们走到文化馆一楼大厅时,看到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闹猛景象,我下意识冒出来的念头是古龙版的名言“要是你认为自己来得很早的话,那就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本来想和孩子他妈分享这个思想认识,但看到她因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没有得到有力诠释而显得脸上挂不住的现实状况,我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主办方不严守时间规定的抱怨。虽然我的唧唧歪歪很是博得了工作人员的一些白眼,可孩子他妈终究是挽回了若干面子。在很喧闹的环境下,我们几经周折,总算完成了签到、候考等一系列准备环节。毕竟是初赛,流程相对比较简单——分组确定考场,每考场一主考老师,考场内除了参考者,就是其紧挨的二三名候考者。用比较专业的眼光来把握评判,该环节的考场属于封闭型,家长和无关人员无法进入,所受干扰较小。儿子虽然也有些紧张,但凭着赛前孩子他妈所进行的口语强化训练,所以进入赛场时的步伐比较稳健。个中的林林总总,我们无从知晓,仅凭儿子的一面之词分析,发挥比较正常。几天后,这种感觉得到了验证,儿子成为他们班里冲进复赛的两名选手之一。
所谓“比赛如爬坡,每进一层级,则难度加一层,入围者减一层”是也,主办方很是理解其真谛,颇为善解人意地推出赛前辅导培训的服务。先是我的手机上收到温馨提示,其工作人员后又打电话过来询问。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仅就服务的这份细致,言谈的这份恳切,就足以令人起敬。于是,我怀着对其敬业精神的敬重,和孩子他妈就是否让儿子参加辅导一事进行了探讨交流。孩子他妈毕竟见多识广,很干脆地罗列了几条不参加的理由:一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来培训的价值不菲;二是才是县级的复赛,参加培训性价比不高;三是小学英语的初级阶段,以兴趣爱好为主,集成式辅导有“揠苗助长”的不足;四是你忘了我是干什么的,我乃堂堂的初中英语教师也(这点最为关键)。似乎为了证明家庭式一对一个别训练未必逊色于校外辅导机构的集成式训练,孩子他妈在否定了让儿子参加培训的建议后,便反复研读复赛须知的要求,先是让儿子对照三年级课本准备一份自我介绍的英文讲稿,后来想想又不放心,亲自上阵,在儿子皱巴巴的草稿纸上纵横驰骋,用箭头把英文单词七扭八拐地涂满了一大张。只是儿子不怎么配合,面对这一大张经修饰的稿纸,一脸的犯难,一脸的无奈。几经呵斥仍不见效,孩子他妈只好很高深地摇摇头,颇为不高兴地重新作了压缩。稿子既成,便是“熟能生巧”式的背诵。又加上还要兼带有英语属性的才艺表演,孩子他妈又让儿子准备唱简短的英文儿歌。关于英语,我很有自知之明,所以既不懂儿子念的是啥,也不懂儿子唱的是啥,只约略生搬硬套地记得有“哈瓦有”、“特盖热”之类。总之,那几天但凡有空,儿子便连念带唱,一副很为用心的样子。复赛的那个周末,我们吸取了初赛的教训,提前两小时到达了县文化馆。因为自认为准备比较充分的缘故,我们还在一楼签到,儿子便踌躇满志地直奔上次的比赛场地。才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在三楼拐角处碰到了满脸通红的儿子。细问之下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比赛环境之于初赛已经发生了天壤之别——赛场由封闭的小教室转向开放的小剧场,面积扩容了好几倍;考官由一人增加到五人;更扣人心弦的还在于赛场对选手和家长开放,整个赛场里闹哄哄的,有一两百人之多。儿子哪见过这个阵势,直要临阵脱逃。只是在孩子他妈的凌厉眼神下才不敢造次,颇为底气不足地跟着我们到了四楼的小剧场。复赛如期拉开帷幕,在后台等候比赛的间隙,儿子一直在我身边嘀咕“妈呀,人怎么这样多?我好想逃啊!”之类。老实说,我很理解儿子的这种怯场,可既然站在了这个赛场上,不战而逃总是说不过去的。于是,我竭力扮演好自己的“安抚”角色,和儿子说些动漫、名著情节,故作轻松地摸摸儿子脑袋,缓解着儿子的紧张情绪。在我们一张一弛的调适下,儿子略显紧张地走到小剧场中央,开始了自我介绍。整体上看,儿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还不错,整段介绍较为流畅,英文歌曲也比家里训练时唱得入耳,不足的是看图说单词环节,只讲出了几个。比完后,儿子如释重负,我及时制止了孩子他妈关于说单词环节的负面点评,从正面充分肯定了儿子的台风。也许真应了孩子他妈先前的判断,初学英语的小学阶段,比的就是气场和台风,落落大方比咬文嚼字苦记单词要管用得多,儿子成为他们班冲进决赛环节的唯一选手。实在说,比赛进入到这一阶段,儿子的表现已经远超我们当初的预期了。于是,我们在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对儿子进行了表扬。儿子也很欣欣然,从中收获了许多的快乐。
决赛阶段仍然安排在周末,主办方同样很诚恳地征求了我们是否参加培训的意见。本着“来日方长”、“锻炼为主”的原则,特别是儿子相对比较轻松就冲进决赛因而有些飘飘然的现状,我们决定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要不然,因此而侥幸获得好成绩,他的尾巴还不要翘到天上去?许是心态过于平和,儿子的决赛历程用一个词来概括是“波澜不惊”,用两个词来概括是“中规中矩”、“乏善可陈”,用三个词来形容是“平平淡淡”、“寻寻常常”、“真真实实”,最终获得了决赛最大众化的奖项——三等奖。其间也有小插曲——在看图说话上,儿子抽签准备的是9号图,结果展示出来的赫然是一组陌生的图片(后经比较考证,乃工作人员失误,将9号误点为8号也)。结果可想而知,本就对图片内容磕磕绊绊的儿子,完全乱了章法,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除了很单纯地咬着手指表示诧异外,全无它法。孩子他妈了解了状况后,很认真地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涉,希望让儿子再表现一次。交涉有果,儿子又上台演说了一次。迂腐的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时也运也”,真当碰到这种莫名状况,实在是无从挽回的,这可以从儿子的重新演说而评委考官无一动笔修改成绩可见一斑。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重在参与、贵在认真”,是真理也。
陪儿子参赛,居然得悟如许多的道理,实在难能可贵也。(2013年5月)
-全文完-
▷ 进入明镜亦非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