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滨城区革命烈士陵园
滨城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滨城区秦皇台乡以西,秦皇台风景区以东,占地47.8亩。
烈士纪念碑是2005年修建的,它矗立在广场中央,显示着它的庄严和不朽,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是毛泽东主[xi]的书体,碑高12.8米,这座纪念碑呈八面,碑身用石108块,底座用石132块,总共用大理石板240块。
纪念堂是仿古建筑,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上嵌黄色的琉璃瓦,下配灰色的砖墙,24根朱红色的木柱支起了滨州的历史。
二 鸿文教堂遗址
1945年6月,滨县和蒲台县相继解放以后,地处黄河岸边蒲台县的北镇(即现滨州市区)便成为渤海军区支援和联系华东和山东解放区前线的后方军事重镇,是当时的水陆交通要道。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这里成为华东地区的战略后方,华东局和鲁南区、鲁中区党委的机关、学校、医院、家属以及两广纵队,共40多万人先后经这里渡河转移到蒲台、惠民、阳信、滨县、沾化、利津等县区驻防。
鸿文教堂和鸿文中学原址的房舍是公房,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济南军区独立一团的营房和军械仓库,现在是市林业局的试验苗圃。
三 杜家庄突围战遗址
杜家庄:位于徒骇河西岸,镇政府西北10公里处。
历史由来:1945年2月春节刚过,我军捣毁匪首韩兆坤老巢。战后,滨县独立营、两个区中队和几十名党政干部驻扎在徒骇河西岸的杜家庄,敌人纠集了沾化、阳信、惠民、滨县、蒲台的日伪军及日本宪兵特务“三角部队”近1000人,趁当地群众过元宵节时,突然将该村包围,我军被迫突围。此战,滨县独立营遭受敌人五路合击,,造成了我独立营伤亡60余人的惨重损失,这次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是滨县独立营创建3年多来空前未有的。
四 郎林阻击战遗址
郎林阻击战遗址:位于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林坊村。
历史由来:1937年10月惠城失守。当时沿黄河布防的国民党刘耀亭部为了截击继续向东入侵滨县的日本侵略军,于12月上旬指示其部下朱世勤率50余名士兵北渡黄河,在滨县西部徒骇河东岸的林家坊驻守,以扼住日军东进的交通要道。12月8日,朱世勤派兵将广济桥炸毁,切断惠滨通道。12月9日在林坊村与200余名日军发生激战。朱世勤小队51名官兵除3人逃跑,4人突围生还外,其余全部战死。日军80多人被击毙,伤者无数。这一战斗揭开了滨州人民抗日斗争的序幕。
五 罗家堡阻击战遗址
罗家堡阻击战遗址:位于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罗家堡村东北。
历史由来:1944年8月12日,我渤海军区发起了以解放利津县城为中心的夏季作战,并相继拔掉了张许、北辛等多个据点。16日,我渤海军区大军在司令员杨国夫的指挥下围困了利津县城。为防止惠民、蒲台、滨县的日伪军支援利津县城,8月16日上午滨县独立营接到渤海军区四分区的命令,完成阻击惠民、蒲台、滨县东援利津县城的日伪军的任务。
六 两广纵队成立旧址
两广纵队成立旧址:位于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曹桥村。
历史由来:1947年秋天,两广纵队4800多人在滨城区三河湖镇前代、后代、曹桥、姜家等村休整待命,期间在曹桥村举行了两广纵队成立誓师大会,又在龙王庙村举行了南下作战宣誓大会,然后全军开赴江南作战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解放全中国的作战中。
七 王泽林烈士墓
王泽林烈士墓:位于东王村东南一片庄稼地中。
王泽林,生于1920年,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东王村人。1942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chan*]党,曾担任原蒲台县蒲滨区民政助理、副区长。1946年9月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终年26岁。
八 程肄温烈士墓
程肄温烈士墓:位于西刘村西北一片庄稼地中。
程肄温,生于1926年,现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西刘村人,1943年参加反侵略反扫荡战斗行列,时为该县独立营三中队战士。1945年4月在利津县北宋战斗中牺牲,终年19周岁。
九 宣宗吉烈士墓
宣宗吉烈士墓:位于黄河十一路以南渤海八路以西渤海九路以东。
宣宗吉(1902-1947),生于宣家村,蒲台解放后成立了人民政府,开始进行减租减息土地革命,当时宣宗吉任农救会长(没有公开的中共党员)工作积极、认真。与以地主薛守福为首的反革命份子宣宗顺、宣兆敬等人斗争坚决,这伙人怀恨在心,策划杀人。一天晚上宣宗吉开会回家,这伙人早已埋伏在门口,宣宗吉刚迈步进门,杠子闷,刀子捅,当场被害。凶手又进房杀其妻,充其妻连桶两刀。
-全文完-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