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是一家媒体的广告部负责人,经济及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夫妻均属梅开二度后的嫁接,刚开始磨合时产生排异反应,家庭关系非常紧张,弄得我经常为救火而疲于奔命。而每次我去救火,她夫人就会像祥林嫂似地对我哭诉:“我嫁给他是看中的这个人,我爱他,根本不在乎他有没有钱,没想到……”开始听没什么觉得没什么不对,但听多了,在对她的絮叨厌烦的同时,也生出一些逆反的想法来:“要你丈夫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你当初能看上他吗?”
那天偶尔进了大的一个聊天室,正好在进行一场有关“爱情和金钱”的讨论,连这三岁小孩也不惑的问题,竟然作秀般地分成了正方和反方在煞有介事唇枪舌剑。听了一会,实在不愿为这种弱智辩论耽误时间,便逃之夭夭了。
我们的祖师爷老马说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条绝对的真理。“酒足饭饱思淫逸”,我们不说“淫逸”,但是爱情绝对是建立在人类基本生存能够维持前提下,才得以谋求的发展。而人类生存的基本生存需要就是衣食住行。,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现实的物质社会中,人类所有的基本需求都是要通过货币来实现的。爱情能脱离金钱的因素吗?前不久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则短信息:“有对夫妻穷到没钱买米,妻曰:‘今日我俩做爱,以当饭吃,可乎?’夫曰:‘可也’。当日便做爱三次。夫起床时,站立不稳,曰:‘没想到这做爱不仅能当饭吃,亦能当酒喝矣。’”这当然是个笑话,否则,这样的酒饭吃过几天,性命都要不保的。
有人说,最纯真的爱情就是一见钟情,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乍一见面,讲究的是印象、好感,根本没有掺杂那么多物质利益,诸如对方工资、职位、单位、家庭、收入、父母、兄弟等等问题的考虑。但是如果对方一见面就因没钱而衣履烂缕,吃餐饭付不起钱,看电影买张票和一根冰棍的钱都拿不出,这一见能钟情吗?
在那个聊天室,听到有的正方人士辩词中的事实论据是无非梁山伯和祝英台、司马相如卓文君之类,理论论据就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要饭也跟你到海角天涯”之类,不禁哑然失笑,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都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虚构和想象出来的。文学语言和人物怎么能作为辩论的论据呢?
还有的人一再强调的就是婚姻不等同于爱情,我不否认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没有爱情的婚姻,或是爱情已死亡了的婚姻存在,爱情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如果仅仅把它归于一种激情,如果把爱情和婚姻截然划开,那这种爱情就变成了一种狭义的婚外情了。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除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人还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有比较,会寻求心理的平衡。而这种比较,在现今的社会,主要是一种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比较。
我到过香港,有一个香港政府的小公务员,每天下班后就去开出租车。他说在香港每月如果没有一万元收入,老婆都是为别人养的。这事我没考证,但我有一个同学,自己是一个政府的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两夫妻为了儿子学费吵架,老婆说他不如这个,又不如那个,他一赌气从七楼家里的窗户跳下去,马上就命奔黄泉而去了。
但是不是钱越多就越好,越幸福,爱情也就越甜美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这又是另一个讨论的话题了。
-全文完-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