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巾帼英雄唐赛儿韩洪升

发表于-2013年04月25日 晚上9:52评论-3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农民革命战争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既有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也有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明初山东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唐赛儿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公元1399年,唐赛儿出生在山东蒲台县城 (今滨州市)西关大寺庙旁的一个农民家庭里。赛儿的家乡是元末毛贵领导的红巾起义军的根据地。这支起义军的斗争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刻地影响着聪慧纯洁的唐赛儿。她自幼好学尚武,信奉“白莲教”—— 白莲教,是一个起于北宋,历史源远流长的民间宗教组织,其教义以宣扬“明王降生,拯救斯民”为主,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正是以此为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当时,白莲教在民间十分流行,唐赛儿也加入白莲教,入教后,常以剪纸花为名,四处进行布道活动。在此期间,还通过拜师访友,练就了一身超群的武功。长大后,同林三结为夫妻。有一天,唐赛儿无意中发现山缝里有个石匣子,里面装着一把宝剑与一本书。唐赛儿读过书,认得字,认出了那是一本兵书,便兴高采烈地把匣子带回家了。唐赛儿自幼习武,现在又熟读兵书,她的名声便渐渐地大了起来,百姓都愿意听她的话。

明初统治者鉴于元覆灭的教训,对农民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比元末有所提高。但随着新王朝的建立,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贵,富家巨室,争买田宅,勋戚官吏,缙绅豪贵明火执仗地兼并土地。官府又徭役不休,征敛不息。迫使广大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无以聊生。洪武末年以来,山东就陷入了恐怖的“连环自然灾害”中,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山东张秋河决口,进而夺小清河水道,造成洪水大规模泛滥,灾情波及鲁中济南,莱芜,乃至鲁东潍坊等地,史载“毁田万亩记,流民二十万人。”水患尚未平息,胶东地区又遇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洪水海啸,毁“登州,蓬莱,威海三卫,十年军屯一朝丧尽。”洪水刚刚退去,大规模瘟疫又爆发。地处黄河下游的蒲台县更是连年河水泛滥,五谷颗粒不获。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为了与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争皇位,又发动了“靖难之役”。这场战争,山东是主要战场,人民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无穷灾难,饱尝了战争的祸患。朱棣在战胜建文帝后,迁都北京,建城郭,修宫殿,筑皇陵,大兴土木,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广大人民被逼得家破人亡,卖妻鬻子,阶级矛盾已达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在当地人民一片怨声载道声中,唐赛儿一家也没能免遭荼毒,父母及丈夫相继死去,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最终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为了酝酿起义,她利用“白莲教”发动群众,自称“佛母”, 宣称“弥勒”降生,拯救世民,号召天下百姓结为一家,提倡贫苦人患难相助。她不辞辛苦,“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营州、即墨、寿光间。”在当时,唐赛儿的这些宣传和主张深得百姓的信赖和拥护。“白莲教”徒一天天增多,受苦受难的乡民“翕然从之”。因蒲台官兵加强了防备,加之地处平原,形势对起义军不利,唐赛儿遂转移到益都西南(山区)的卸石棚寨举行起义。此地不但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进可击,退可守,而且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唐赛儿选择在此地举行起义,足见其军事谋略之才。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二月十一日,起义军用“红白旗为号”正式宣布起义。各地群众群起而响应,赢得了四方群众如董彦皋、刘信、刘俊、丁谷刚、宾鸿、徐光等农民起义军领袖的支援。这些农民起义军领袖,率农民数万人响应唐赛儿的起义,并投入其麾下。他们劫富济贫,杀贪官污吏,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支持。唐赛儿在卸石棚寨树起起义大旗后,起义军首先攻占了益都,很快的又占领了诸城、即墨、莒州等县城。

明王朝见状大惊,急令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领军前来镇压。唐赛儿趁敌军立脚未稳之际,夜袭敌营,当场击毙卫指挥使高凤,歼敌一千余人。起义军旗开得胜,士气大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高凤镇压起义军失败后,明王朝又施展出“招抚诱降”的缓兵诡计,图谋调兵遣将后再消灭起义军。唐赛儿、董彦呆等看穿了明王朝的阴谋,斩来使以示拒绝。赛儿以卸石棚寨为大本营,乘胜分兵南下,驰骋在青、莱地区,攻州县,杀官吏,散官财,济贫民。屡败官军。

吃紧的战事奏折雪片般飞向明王朝,朱棣皇帝闻报后十分震惊,认为这是关系到海(渤海)、岱(泰山)安危的大问题,急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都指挥使刘忠为副总兵官,并“亲授方略”,令他们带领装备优良的京营人马赶往益都进行镇压。柳升是明王朝一位久经沙场,累积战功,赫赫有名的悍将,他到了青州后,骄横自大,不可一世。根本没把农民军放在眼里。三月十三日,他率军包围了山寨,恨不得将起义军一口吞掉,但几经较量,都败阵而归。这时,他才知道起义军的厉害,不敢轻易再攻,于是便心生毒计,采取给山寨断粮、断水的办法,妄图把起义军困死在山寨。当时,起义军主力正四处征战,只有少数兵力在卸石棚寨留守。唐赛儿面对强敌,镇定自若,根据敌强我弱,兵力悬殊的情况,为避免和敌人硬拚,决定以智取胜。他派耿童儿晚间到敌人那里去假意“告密”,说起义军营寨的粮食吃光了,又没水,打算从东门的旧水道突围逃跑。柳升果然中计,即率主力军开往旧水道,截击起义军。唐赛儿用计调开官军主力后,便率领农民军深夜突围,阵前斩明军都指挥使刘忠,官军大乱,遂安全转移。这一出色的突围战,粉碎了明王朝的“围剿”计划,充分表现了唐赛儿机智灵活,善于斗争的军事才能。第二天,柳升觉察到自己上了大当,迅速赶往山寨,可连个起义军的影子也没看到。他气急败坏,对山寨进行了洗劫,无数无辜的百姓惨遭屠戮。

起义军脱险后,这时,营州、即墨的农民起义军部队与围攻安邱的农民起义军合为一股,计众万余人,向安邱发动猛攻。眼看城池已破,却风云突变,原来在山东半岛防倭的明朝军队奉朱棣之旨,从蓬莱方向赶到安邱包围了农民起义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虽经顽强战斗,终因力量悬殊,六千多人壮烈牺牲,农民起义军遂告惨败,同时,起义军在诸城也遭严重损失。唐赛儿见义军处境十分险恶,不想见义军全军覆没,便想出一个“鱼归大海” 之计,化整为零,混在百姓之中,使官兵无法辨认出他们,然后再设法汇聚。唐赛儿在民间如鱼得水,早已不知去向。官军再也找不着义军,便禀报明成祖说:“唐赛儿失踪,其他贼兵首领都已斩首。”朝廷无计可施,只好不了了之。

唐赛儿所领导的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经过三个多月的英勇奋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影响颇大,这次起义不但震撼了正开拓“盛世伟业”的明王朝,更成为朱棣至死无法释怀的一块“心病”。而“白莲教”这个生命力顽强的组织却依旧在朱明的社会底层活跃着。数十年之后,一场更大的白莲教暴动又将爆发。

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另一方面严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随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反封建农民起义领袖,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跃马横刀的戎装塑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韩洪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海梦涛点评: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最终宣告失败,但却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像星星之火传遍人间。

文章评论共[3]个
韩洪升-评论

心海梦涛老师,早安!祝“五一”佳节快乐,一生快乐!(:160)(:152)(:012)at:2013年04月26日 早上8:21

韩洪升-评论

心海梦涛老师,早安!祝“五一”佳节快乐,一生快乐!(:160)(:152)(:012)at:2013年04月26日 早上8:22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3年04月27日 晚上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