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我们会沿着海藻丛生的沙滩上散步。让我们的脚陷进沙里,看着海水从我们的脚趾退去。 ——《追风筝的人》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个在曾经在我印象中只有战火纷飞的地方。而《追风筝的人》却为我呈现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情谊的国土。阿米尔和哈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那样幸福。虽然身份与种族的差异不时扰乱两人的友谊,但是谁也无法忽视这之中令人艳羡的美好。然而,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头,冥冥之中注定会有一个令全文发生转折的岔路口。阿米尔和哈桑在当地的斗风筝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狂喜中,哈桑要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而当阿米尔走街串巷寻找着哈桑,看着哈桑被一群不良少年施暴,看着阿米尔在这重要的岔路口选择了胆怯……当那只风筝坠落,阴影扫过白雪上斑驳的血渍,我知道,坠落的不仅是风筝,还有阿米尔与哈桑之间一整个过去,连同快乐与悲伤。
无尽的痛苦让阿米尔逼走了哈桑。而同时,阿富汗的战火也开始燃起。阿米尔随着父亲逃到了美国,背离了战火却始终无法背离对哈桑的自责和愧疚。终于,在朋友的指引和劝导下,阿米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阿富汗,拼了命从塔利班手中救出哈桑饱受折磨的儿子索拉博。而此时的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魔爪下,阿米尔能为昔日友人所做的,就只有为他可怜的孩子找回一颗心,一颗过去的心,一颗未来的心。这心,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延续?
爱、背叛和救赎围绕着小说,当初自私胆小的阿米尔不再懦弱,踏上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第一次为了哈桑挺身而出。或许这是一个赎罪的轮回,奉安拉之名,皈依内心善良的冲动,洗刷先前的罪恶,在拯救他人的过程拯救自我。
看完小说,那温馨,美丽的阿富汗深深烙印在心中,但是战争却让它满目疮痍,死尸遍地,小孩们流离失所,在恤孤院遭受精神、*体上的折磨。贫穷,子弹充斥每一个大街小巷,塔利班势力不断在阿富汗人民的伤口上撒盐,又撕开创口,再一遍一遍的撒满盐。
读到结尾处阿米尔为哈桑索拉博追风筝,追着追着仿佛回到了当年两个男孩在美丽国度阿富汗,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还是那个芜菁拌饭的香味,还有桑椹干、酸橙子、锯屑和胡桃的气味,然后,远远地,有个声音穿透这片死寂,呼喊他们回家,还是那个拖着右腿的男人的声音。
战争,俄国侵略阿富汗,美国侵略阿富汗。战争如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一步一步的侵蚀着善良的阿富汗人民,国家利益的争逐,受害的只有可怜无辜的平民。种族摩擦,哈扎拉人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一生惨遭压迫甚至被屠杀。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吟,一位以英文写作的阿富汗作家,他对祖国的热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 是否,对于阿富汗孩子而言,天堂才没有贫穷和杀戮,何时阿富汗才能获得真正的独立,何时那些所谓的人道主义不再迫害,阿富汗何时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天。
战争对人类的迫害是巨大的,那些无辜受害的人在一个接一个的死去阿富汗受难的孩子成千上万,可索拉博只有一个。而又有谁才能真正救赎呢?安拉保佑,请不要再有杀戮、
-全文完-
▷ 进入月出皎兮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