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朋友相邀以此为题写一篇文字,迟迟未能动笔,究其故,时间和精力有限原因之一;原因之二,还是习惯,我不太喜欢为命题而文,更不愿意无病呻吟,为文字而文字。自打会写几个字以来,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报刊专栏,大凡都是要么不写,要写必是有感而发,且每每思虑再三,力求言之有物;我以为这是对读者起码的尊重吧。以上两点,或许只是给自己的托词,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潜意识里不愿意触动这个注定沉甸甸的话题。
这个春季太不平常了,当人们还没有从冬季满天弥漫的雾霾中透过气来,反常的气候又裹挟着有增无减的阴霾继续肆虐,该冷不冷,该热不热,温差巨大,雨雪无常。不仅如此,“h7n9”、“吉林矿难”、“西藏山体滑坡”、“湖南大火”……天灾人祸接憧而至!《我的眼泪在飞》,泪水尚未干涸,四川雅安又传来七级强震的消息!
雅安,我曾经游历过的地方,青衣江、大渡河、二郎山等都曾留下我的足迹。我品尝过那里的雅鱼、沐浴过那里的雅雨、欣赏过那里的雅女,也曾在《格桑花开》中倾诉过自己的情感。我喜欢那里的丛山峻岭——尽管非常的贫瘠;我热爱那里的人民——尽管朴实得甚至有点土。我略微了解一点那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姑且不说那里处在地震带上,单是那里可供人们生活发展的空间资源就极其有限,很多地方——包括或许很多朋友倾慕已久的“康定”,都是一条深沟、一条河、一条公路中见过,而人们就窝憋在其间。不用说遇到灾害,就是平时,行进在原本狭窄崎岖的公路上,也指不定何时会突然有山石滚落,一旦遇雨,看着平时郁郁葱葱景色怡然的山体就会出现塌方和滑坡,防不胜防。遇到这种情况,任你怎么着急也没用,这时你才会真切感受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何况是在强震之后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其险恶程度不难想象。
20日的早上,依照习惯,我打开电脑浏览要闻,强震的新闻触目惊心,旋即提笔写下了《为雅安祈祷》。我这篇文字其实算不上文章,我也没当文章来写,完全是心情,不为别的就是表示一份关注。其中,关于雅安的历史和环境,我选用了关于雅安的官方记述,我知道这更权威,比之我曾经的见闻和记忆要真实可靠。我这样做,只是希望关注我的人们或许可以通过我的文字真实地了解那里、关注那里,我唯恐因为我曾经的见闻有所疏漏或者记忆有所偏差,以及个人情感喜好而给读者误导或曲解——哪怕是一点点的。我认为大灾当前真实的了解和真诚的关注支持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人们一起关注,一起祈祷!为着死去的同胞,为着仍在遭受困厄甚至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为着奋勇向前舍身救援的子弟兵!为着灾难不再造成惨重的伤害!非常感谢烟雨,感谢杂文版,给了这样一个寄寓关注和祈祷的平台,使我得偿所愿——尽管因为网络原因迟了数小时!
现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经过去,救援仍在继续,希望仍在延续,而我们还是坐在电脑前,关注着,祈祷着。这种关注和祈祷有意义吗?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惺惺作态”,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灾难离我很远,或许有的人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生死无常,等等的“认为”都有它的理由,甚至看上去合情入理。奇怪吗?这一点也不奇怪。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古就不乏醉生梦死或者麻木不仁的,早在千年前就有“商女不知亡国恨,后庭犹唱洞庭花”,近现代也有“战火硝烟遮不住,‘鸳鸯蝴蝶’黄浦滩”,还有更多的,则是那一份事不关己的“淡然”、“洒脱”。我想,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我们这个民族虽多灾多难,却往往得过且过,很少有切肤之疼的疼定思疼,于是,灾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发生着。至于当代,由于世风的干扰、欲望的驱使、生活的纠缠,等等,人们更是很容易把自己置于一个批判者、嘲讽者、置身事外者的位置,“没事装大爷,有事装孙子”,愤世嫉俗有余,敢于担当不足。这里,我讲一个真实的眼前事例:去年国庆长假,重庆朝天门码头,等待渡轮游览三峡的人众多,摩肩接踵,摩擦在所难免,然而就因着一点摩擦,一个壮汉对一对小情侣大打出手。那许多的人围观者,居然没有一个上前阻止。恰巧一对日本母女路过,见此情景,原本拄着拐杖的老者撇下拐杖挺身向前,阻隔在斗殴者之间,而那高高扬起的拳头几乎就落在她身上;她那柔弱的女儿此刻也早已奋不顾身迎了上去。我不知道当场的那些国人是否为此汗颜?我想可能没有几个吧。不然,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老者倒地无人扶、妇幼遭欺无人问的怪现象了!
人们麻木地习惯了自扫门前雪和苟且偷安,殊不知风水轮流转而灾难也一样无常。我们关注灾难,为历经灾难的人们祈祷,深层的意义,我想或许在于获得一种警示、一种启迪。首先,它让我们在悲剧的震撼面前停顿下为追逐利益而匆忙的脚步,扪胸叩问一下浮躁的心灵。天灾固不可免,但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努力地探寻自然规律,在谋求发展和生存的空间时多一些对自然敬畏的考量,尽可能地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努力,以图避免同样的悲剧再度重演。一如地震面前,我们的邻居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教训和经验。天灾如此,人祸更应该真真正正地汲取“前车之鉴”,否则,花样翻新的不断重复在所难免。推而广之,即使在“泛文化”的诸多方面,我们都必须静下心来虔诚地反省——以儒学为例,假使我们仍抱着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愚昧思想,那我们离现代文明必然越行越远!有人或许会说,日本不是高度现代化了吗,他们也深受儒学的影响,殊不知,当今日本之所谓儒学,早已在近一个世纪前为日本的先贤“松下幸之助”们加以了彻底的“扬弃”。
我们惟有虔诚地祈祷,才有可能疼定思疼,才有可能让灾难的代价具有了价值。我以为这种反省是有益的,但是指望全民族都在一朝一夕之间“顿悟”,那也不切实际,任何一个民族在她的文明进步中都需要“引领者”,需要摒弃“小情”而崇尚“大爱”的“贵族”。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这个民族,什么样的人有可能成为或者肩负起这个责任?我想,不是别人,那就是你,我亲爱的朋友们,只要我们情愿这样做,只要我们希望这样做。有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明和进步需要自觉而不懈的努力,而这种努力需要克服或者摒弃私欲杂念的干扰。不为别的,就为着下一个四月或者某月不再悲伤!
四月,研墨画伤,我们真的再也伤不起!
-全文完-
▷ 进入荒野一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