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的一个傍晚,我独自驾车来到当地稍有名气的“维多利亚大酒店”,一下车就被漂亮的服务员彬彬有礼的引到“66”房间。利落的打坐、倒茶后,恭敬地冲着我微微一笑轻声细语地说:
“请问,老板您怎么安排呢?”
“哦,等等客人,客人来了再点菜中不中呀?”用带有浓厚方言的语调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回敬她。
“好!请便。”优质服务给顾客的服务就是优质,让顾客不喝酒就有点陶醉。
不是我心血来潮,也不是我求人办事来这消费,更不是有人请我当搓客…… 原因起在我的学生身上。
张华和徐源都是我的学生,准确地说都是我的“得意门生”。他们可不是小学生了,现任我县龙头企业―――“华源公司”的正、副总经理。张华是前年初到任这个公司的,公司的名字就是他俩联手打造的杰作。名好,生意也不错,去年上交财政八千多万,深得县委“四大班子”领导的赞誉。常言到:买卖好做,伙计难合。徐源在这个公司是从工人到现在的副总,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公司的一草一木都含着他的心血。张华今年刚三十岁,从县委办调来的,俩人都是我的学生,但是他们可不是同学,年龄相差近十岁,可能是看在同师的份上,对外他们也称是老同学。人呀,站的位置不同思虑就不同。一把手有一把的难处,要完上交的财政任务,要发放退休和在职人员的工资,要购置内需设备等具体事宜,不办是不行的。二把手也有二把的难处,抓生产、搞供销具体事务多,主要还是工人中有好多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可以不找一把手,找二把手是少不了的,第一个当倾诉的人的就是他。因此,慢慢地二人在问题的看法和对事情的认识上,就或多或少的有隔阂和分歧。张华聪明过人明事理,专门给我打了电话婉转的说明事由,并且有意但又不明说的那种想法,请我作说客。所以今天是我作东,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是客人了,在我的做客的历史中这可是创下第一的。
张华和徐源先后有高档次的专车送来,这房间中只有我们师徒三人,这时的徐源好像心中明白了,寒喧着。菜未上齐,我就打开自己的提包,取出我认为是名牌的两瓶“干红”,我不想让他们喝白酒,说实在的,我也不爱喝白酒,今天的气氛我也不愿意让他们喝白酒。
“老师,我带着呢!”张华把带来的两瓶“茅台酒”抢先放在桌上。
“不,今天还是喝我的吧!”徐源拿的是我没有看清牌子的“外酒”。
“这样吧,还是喝我的吧!”他们二人还想争,我挥手止住了他们。并且给每人都倒了一杯“干红”,“咱们先喝着,下面我有安排。”
“好好,听老师安排。”老师吗,心知肚明,他们呀,在老师眼中永远长不大。
“为了不负这难得一聚,今天老师你给我讲故事,你讲一个,咱们喝一瓶酒如何?”张华拿出大将风度来了,我乍了一下舌,不好说什么,只好点头持赞成的态度。
好吧!哈哈,我要开张了:咱们重温一下“将相和”,这是我在学校讲语文课中最拿手的一课。这则故事不介绍你们也知道。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将相和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老将军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被封为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可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自然不服,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从他主动负荆请罪对敌不畏强*、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我们应该受到启发和教育。凡事不是“理屈”“能耐”“示弱”等理论所能表达的,而是看你一个人的本质,大的看是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小的看是蔺相如珍惜同朝为官的缘分。
“老师咱们来点国酒吧!”张华边打酒边嬉笑着说:“你该讲第二个故事了。”
我们是经济大县,工业强县,咱们的县委书记,是一位年龄仅三十岁的青年人,可是你看主管常委的郭书记有二年就该退到第二线了吧,但是他们工作老少配合默契,招商引资、荒山绿化、旅游开发等等,郭书记都是冲在前头。县委书记讲“互相补台、好戏边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这是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接受教诲的专利,可以郭书记有一句话我很在意,班子不分新老,是看缘分;工作要分好坏,是看政绩;职务不分年龄,是看能力。
徐源用一种带有顽皮性的语气插话说:“老师您把这话重复给我们说一遍还真另一番新意呢!这第三瓶酒是不是尝尝我带来这点心意。”
我还没有表态,他已经打开了,给每人斟满酒,两个人四只眼盯着我,不知是没有听够,还是等不及喝杯中酒。我有点酒上头了,脸已涨红,头脑还是清楚的。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这句话是说得容易,做时难,这里主要是有一个哲理,不论是同船渡,还是共枕眠,都来之不易,必须要珍惜。象现在有一部分家庭不和睦,夫妻心身分离,虽然是在与时俱进的年代,毕竟是有问题。“对!”这时他们俩也按不内心的激动加入话流中,说了很多的家长理短的话和事例。
在他们交谈间隙我插上一句:我有一个朋友,是位商人。与他共事或者招聘助手的第一个条件是考查此人的家庭情况如何,考查家庭情况不是考查出身、经济、家产,而是孝敬老人、夫妻关系、兄弟关系这三方面相处的关系如何。我曾问这位商人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他一语道破:“家且治理不好,谈何治国安邦。”
夜深了,我们都有点醉意,我想考查一下我的“授课”结果,还没有等我问,他们就明白我的心意,不约而同的站起来,郑重其事的说:“珍惜这点缘分!”
“珍惜这点缘分!”
……
我满意的睡了,当醒来时,已经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第二天上班时间了。
-全文完-
▷ 进入拂晓之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