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天生好奇,从小我就喜欢走进未知世界,喜欢了解别人的生活,而我发现要满足这两种喜好,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别人的写作。
刚认识了不多的字,我就跳跃式地咽下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所以称为“咽”,是指自己似懂非懂地囫囵吞枣,整个枣子吞下去,不仅是枣核,大部分枣肉也跟着原封不动地排泄了出来。
稍大一点,我就凑着的煤油灯,看遍了自己所能搜集到的《七剑十三侠》、《小五义》、《三侠五义》、《封神演义》、《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东》、《隋唐演义》、《聊斋志异》、《清宫十三朝演义》等线装本小说。如豆的灯光,发黄的书页,小五号的字体,让我在脑子里充斥豪杰侠客、神鬼幽灵的同时,也付出了眼睛近视的代价。(那时幸好还没有古龙、金庸先生的系列巨著,要不眼睛肯定要看瞎的哦)
随后,厌倦武侠神鬼了,就系统地看了《边城》、《围城》、《南行记》、《蚀》、《洪波曲》、《子夜》。《骆驼祥子》、《家》、《春》、《秋》、《第四病室》、《红岩》、《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三家巷》、《苦斗》、《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青春之歌》等一大批近现代的知名小说。
高中时代,又把眼光和兴趣转向了国外,就专门找来阿•;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高尔基、肖洛霍夫、普希金、卢梭、大、小仲马、果戈理、屠格涅夫、狄更斯、契柯夫等人的名家名著看。
想想那时,看这些闲书,简直就到了一种如醉如痴的地步:吃饭看,睡觉看,连上厕所不看也方便不爽。
有人说:一个人的聪明和他的记忆力有密切关系。我想这绝对是一条真理。就拿自己来说吧,没日没夜地看了那么多书,应该是学富有三四车了吧,可自己却永远成不了一块海绵,当然我也并不妄自菲薄为沙漠,充其量自己只是一个花盆,浇进去的水,除了留下盆中泥土所能暂时饱和的部分外,全部都流失了。
何以至此?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自己看书主要是为了猎奇。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满足于故事的欣赏;二是博览不求精读,更不用说思考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流水过后,河床依然干涸。
但就算是花盆也好,天天浇水,不管是名卉、野花或是小草,总是还要长出点什么东西来的。读大学系统学习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和代表作,学习了一些有用无用的文学理论之后,自己也就鼓捣起一些小作品来,而且是诗歌、小说、杂文、报告文学全面开花,由退稿到发表,由起步到在本地“臭”名远扬,日积月累也有了几十万字的狗屁文章,常常见诸报端,污人眼目。
就这样写了几年,人逐渐由幼稚变得成熟,由热情变得冷静,由轻浮变得稳重,也由单纯变得世故,由作品第一次变为铅字的欣喜若狂变得麻木不仁,越写就越没有了底气和自信,也就越来越丧失了当初的成就感。还时不时冒出一些迷惑来:自己从不敢奢望成为茅盾、巴金那样的文学巨匠和大师,也不敢奢望写出能“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后世”(司马迁语)的不朽之作,但自己写了几年,仅仅是在业余搞笑、抬轿和隔靴挠痒,连一部惊世骇俗的扛鼎之作也没有,那就只能称为一种文字作秀。自己是写作这块料吗?
事物的发展往往要偏离人们当初为它设计的轨道。
文学在强大政治和经济压力面前,从来都是软骨的屈从。
一夜醒来,商潮汹涌澎湃,文学极度贬值,文学倚门卖笑。脑袋灵活的作家纷纷弃文经商,连党政机关也在动员干部下海。那是个产生“一块城墙砖掉下来,砸死一个总经理,两个副总经理”这种黑色幽默的年代。作为一个在政府机关当了多年“公仆”的我,思想斗争几天之后,也终于扔掉了那枝曾引以为自豪的秃笔,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冰冷的海水……当了几年“红顶商人”,凭藉自己并不算单纯的社会经历和还不太愚笨的脑袋,没尝过呛水的滋味,大收获没有,小鱼虾还是捕获了一些。
下过海的人鄙视清贫,不耐寂寞,崇尚自由,讨厌约束。
下海几年,自己潇洒了许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除了工作需要和受命写过几篇理论文章和报告文学之外,基本没有动过笔。还恬不知耻逢人便戏谑:这几年我的笔就是用来打欠条和签合同用了。
住着自己的房子,开着自己的小车,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扫兴的那个疑问却常常在舒适的享受之余偏执地冒出头来:自诩为一介饱学之士的你,竟心安理得地永远沉醉于商海和铜臭之中吗?
我的初次涉足网络写作还是要感谢l君。
下海上岸后不久,我被单位派往一个外资创办的学校帮忙筹建,这一帮就是三年。学校筹建伊始,征地、建校舍,招生、招聘老师……千头万绪,忙得不亦乐乎。待到开学走上正轨,闲暇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惰性成习,笔也生锈,写作是不想再弄了,便经常登陆联众,玩起了自己过去深恶痛绝、认为是“玩物丧志”的扑克游戏——升级。
记得那天我刚进游戏室坐下来,l君就坐到了我的对面,我一看她的网名低调且古怪,却是个二品大员(呵呵,相当于我们现在官场的副部级干部)七千多的积分,而且胜率高达58%,对于我这辛辛苦苦打了一年才1800分的臭牌手来说,可是个高山仰止的人物哦,我慌忙举起了右手。那天我们合作打了十多盘,手气好,我发挥也不错,赢了二十多分。打牌的间隙,我们交换了qq号。此后我们又合作了几次,还通过qq进行了一些交谈,我了解到她是北方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一个有着几万职工的大企业的重要部门领导。通过交谈我们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和见解,就自然成了网友。
六月的一天,我打开qq,看见l君的头像也在闪烁,就主动约她打牌。可邀请发出半天没有反映。我正想离开,她传过来一句:“我正在网络写日记。”网络,写日记,怎么回事?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将网址告诉了我。我立刻登陆,在这里看到了了一个新奇而精彩的世界。
在过去,日记本属个人隐私,偷看他人日记被公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现在日记公开写,并任由别人观赏、评判、和打分,我想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成果。但细想一下,由于网络的虚拟,作者和其描述对象的虚化,隐私也就失去了其具象的载体,加上自由“上锁”的功能,公开,实际也就成了最隐秘最安全的手段。这里没有退稿,也无须编审,大家自由记叙生活,抒发情感,发表观点,只要你不违背网络安全规定。
我为该网站策划者的创意叫绝,也深切体会到网站为什么称为“现在流行”。我首先看了l君的日记,文笔不错。尤其是有些表达情绪的散文,情景真实,语句流畅,掺进了不少诗化的语言,写得很美。我还流览了好几位作者的日记本,看着看着,便勾起了自己久已荒疏的涂鸦恶习,我也申请了一本日记本,名称就用自己多年以前写过的一篇随笔式文字的名字——《残花的梦》。
我想今后尽量坚持每天能发一篇,先将自己过去写的还没拿去发表过的放上去,再不断带动、鞭策自己,将笔重新拾起来打磨,权作保存资料和练笔。但自己似乎又改变了日记本的性质,使之变为了货真价实的“笔记本”,还望各位居网友海涵哦。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还是我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浇水,无论是异卉、野花或小草,花盆里总会长出点什么来的。
-全文完-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