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谢文龙《清明祭》有感
越过清明雨,走进一场盛大的祭礼,以不朽的诗句去祭拜我们远逝的祖先。——写在前面
1、清明雨祭清明节
清明阴阴的,天空阴阴的,雨丝被一座山分割成眼泪,飘洒在四月的清明。
杨柳招摇着,企图为春天泼墨,搅动清明反常的天空。
风,从几箸荻花拂过,吹去一片纸灰几条红幡。在一座空城里俯瞰,想寻找那些被清明阻隔的亲人。
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以灰色的天空为背景,衬托出人们心情的沉重。这是一个思念的季节,连老天爷也允许人们自由洒泪,为了缅怀远走的灵魂。诗人以简约的文字,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这么一幅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画面,走进这样的清明雨里,整个人感觉身心都被掏光了一般。
随着熊熊燃烧的纸灰,我的思绪被阴沉的天空所占据,跟着飘浮的云朵上升到极高之处。站在云顶,我俯瞰一场更盛大的祭礼——袅袅清香肠断处,尘埃寂然回忆随烟闪烁。
碑文就在思绪万千之间凝聚,刻画出那些短暂而又永恒的年轮。
杜鹃花开得那么鲜艳,透过鲜红的花瓣,我却只听到风中那些戚戚的雨声,夹杂着行人的泪眸,绕开清明的灵魂,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悲悯之心。
天穹更加苍茫,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只能看见一束荣光在石碑前延续。
奇特的想象,形象的比拟,如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我们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进入清明节这个特定的祭礼中。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诗人都会有一颗细腻而多情的心,我只知道,诗人能够通过一系列最常见的生活细节去表达常人不易察觉的情感,那是对亲人又敬又爱,又想又念的独特情衷。
清明雨祭清明节,好一场及时雨!好一首《清明祭》!
2、烧空祭文画轮廓
这个城市空无一人,只有风在隐忍中溺于空荡俗尘。
空寂寂的街道,空寂寂的殡仪馆,空寂寂的座位。只有一些锃亮的灯光,在延伸,在照亮,在慰息着逝去的身影,那些身影里就有我们其中的一个。
历史悄无声息地带走我们的祖先,岁月只留下血一般的颜色,那是摧心撕肺的剧痛。
一个“空”字,以粗旷的线条,形象地描绘出清明时另一幅天人永别的离别之殇。
一幅“空”画,令我回想起与母亲告别的那个场面。眼睁睁地看着挚爱的亲人被缓缓地推进火炉,被烈火焚烧成灰烬,那是怎样的一种痛楚?听着一声声上气不接下气的哭声,哭得让你感到肝肠寸断,真恨不得马上跟随亲人死去。
不记得曾经为母亲写过多少沾泪带痛的祭文,当回过头来细读诗人的《祭文》时,泪水不知不觉飞回那个伤心欲绝的祭拜场面。
一行祭文开始迂回,在亲人的眼光中,投奔火的归宿。山野寂静,我开始诵读这行祭文,带着依然宁静的时间,巧妙地再融入一夜。故事随风而逝,在鞭挞中,放逐一些绝望的心情。
一根手杖,与梦纠缠在一起,变成幽蓝的火焰,构成了沉溺的人生。
无法想象,这些毫不相关的景物,是如何被诗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的,看着这些似曾熟悉又变得陌生的场景,我们怎能不触景生情呢?
烧糊纸钱上的图案,让那些飘忽不定的纸灰把我带回坚实的大地吧!诗人的思绪终于从天空飞回现实。我不愿在半空中逗留,身体终于在沉伦的思绪中拐出。这时,诗人的视觉已经从飘忽的纸灰中走出,开始回归现实,正视人生的生离死别。
烧空祭文画轮廓,画一场无法挽回的伤,画一场盛大的祭礼!
3、伤泪化风归幻象
“天更暗,我捕获了自己”,在这座城市的倒影里,“我注定会复活,重生。”
“将梦还给梦,如同春光绕开季节,将自己还给了炎夏。”幻象,一切都只是诗人的幻象。
“当日光浮泛向晚——我们只能在风一般的顷刻之间,消失得无踪无迹。”当诗人在现实中得出“伤泪化风归幻象”的结论时,当诗人重整心绪准备远行时,那种若有若无的失落感布满诗行。此时的情感已经升华到另一种高度,那是对人生虚幻无常的反思。
“一缕孤烟,殒落在黄昏,贯穿了城市的倒影。”就像画家选择恰切的颜色,让勾勒的轮廓愈加清晰。
这里的孤烟指的是什么呢?我猜想应该是暗喻诗人终日飘泊不定的生活。每天奔波在城市与村庄之间,那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万般无奈,只有借手中的笔方可充分表达。
诗人的笔触是丰富的,又是超凡的,隐约的表达比直接的流露更来得强烈,当然,这种情感不细细加以揣摩是不会感受出来的。就像诗人所说的“火烛隔山蔓延,升华了那些虚无,提升了纯青之境”。
为了提升自己的诗境,诗人要比平常更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画面,要比平时更细心推敲每一个字眼,如何让读者在雾里看花后,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这种意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创设出来的。而诗人就轻而易举地设置了这么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独特意境,试想用心品读此诗竟然能够读出如此厚实深刻的内涵来,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清明,一场盛大的祭礼,让我们在诗人神奇莫测的诗境里去祭拜我们的祖先,祈求他们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全文完-
▷ 进入梦海晴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