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并非十五的月亮猪不戒

发表于-2005年03月01日 早上9:13评论-6条

我想,也许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中国人自古经受的苦难太重,中国人对时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痛楚已经是熟视无睹,国人在欣赏文艺作品时,悲剧意识历来是比较淡薄的。诸如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便一定要弄出个双树连理、双蝶翩飞的团圆幻景;窦娥的命运悲剧,便一定要造出个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血溅白练的解恨神奇……数点一部中国文学史,类似这种虚拟的团圆结局俯拾皆是。这便是鲁迅先生致力针砭的“十景”和“满汉全席”之类的想象完美喜剧。

要说喜欢欣赏那种虚拟团圆结局的文艺作品,是由于中国人缺失痛感神经和忧患意识,那也未免过于偏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加之落后的社会制度造成如网如磐的黑暗势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可是有有几个老百姓的冤屈能“上达天听”,又有几个官吏会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呢?虽说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单凭你一个小老百姓又如何能够改变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可改变的现实是那么残酷,那就只有寄美好理想于虚拟于想象了。《西游记》虚构了一个非肉体凡胎深通广大的孙猴子,专治妖魔鬼怪,甚至连玉帝老儿的天宫也敢闹;《水浒传》虚构出一百单八条武艺高强的好汉,打家劫舍,专和贪官污吏作对;《二十年目睹之官场怪状》专门暴露挑剔官场的丑陋污垢;《儒林外史》辛辣讽刺那些官场后备队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径;而《聊斋志异》则是在纯真人性和美好爱情在现实生活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将美好理想寄托于各种神鬼精怪……

几千年来灌输于百姓大脑心中的儒家“忠孝礼节义”思想,又是绝对不容许文人和百姓的思想犯上和出轨的,故神通再广大的孙猴子也无法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他还是要在唐僧“紧箍咒”的制约下,老老实实保护唐僧到西天去取经,并自己取得一顶官帽;一百单八条好汉不管再撒野再利害,也得乖乖接受朝廷招安;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死后变为蝴蝶也才能比翼双飞;这就是残酷现实压迫下,寄希望于虚拟团圆给人们带来的某种正统不出格的心理慰籍……

几千年来,团圆意识已成为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某种定势,图案要对称才是美,连阿q临死最大的遗憾还是在为那个没画好的圆耿耿于怀。这种审美积淀绵延至今,我们仍有许多人在欣赏悲剧作品的结尾之后骂娘;看完《渴望》还渴望,看完《还珠》还找珠,非得要给没尾巴的貂安上个狗尾,给没脚的蛇弄出几条腿,弄出几部续集来不可。这种审美,不但幼稚可笑,而且有着严重的片面、省事与单食性。

如绝对真理之于相对真理,其实人世间真正十全十美的东西并不太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月亮也是满盈时少,亏缺时多,但谁又能说不是十五的月亮就不美了呢?

文学是应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下问题给人思索的。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看,而悲剧则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从某个角度来看,喜剧是一种消遣、娱乐,是一种“哗众取宠”,而悲剧则是对人麻木心灵的一种震撼,一种唤醒。

一方面残缺、遗憾也是一种美,一种更为现实,更为普遍,更为深沉的美;另一方面某些残缺遗憾激发警醒意识,促进人们思考,激励人们去创造更美的事物,更美的世界。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排斥、拒绝那些留有遗憾,引发思考的悲剧文学作品呢?



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3-1 9:48:4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猪不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月缺才显得圆之不易

hugomyson点评:

生活中悲剧够多了,不妨做个好梦,梦都没了。。。。。。就不是残缺了,干脆毁灭吧!

文章评论共[6]个
梦里寻回-评论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谁又能保证十六的月亮真的是年年圆呢!猪不戒是思如泉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灵活,在下佩服得紧!我看连那孙猴子也得放下降旗了。at:2005年03月01日 下午5:10

烟雨琳静-评论

文章给读者留下发人深省的结尾,进来支持不戒帅帅的杂文,嘻嘻杂文是我首选的版面:)at:2005年03月01日 晚上10:09

tanhua-评论

圆月很美,但月牙儿也很美丽!at:2005年03月01日 晚上11:19

飞来-评论

一声叹息!只是我们越来越远了!我要上课了,再见!at:2005年03月02日 清晨7:22

雨蝶飞舞-评论

终于在杂文里等到猪兄的原创佳作,喜,乐:)at:2005年03月02日 中午1:04

冷欣-评论

拜读了at:2005年03月03日 上午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