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动农民革命时,农民却往往说没有受过地主剥削,也可能会把革命当做热闹看。鲁迅的思想是永远超前的。真理不能说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可以说最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四十不坏-鲁迅的痛苦》(华文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所谓革命,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仇富,一种“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故事里发生在“绿林道”上的事情,如今被某些人拿来“实践”,只是披上了一层好听的外衣——革命。
为了挑动某些人去“仇富”,就去动员那些农民起来仇视富人,煽动他们去“杀富”。某些人就从一个欧洲人的书里找出了几个新名词来,什么“剥削”啊、“剩余价值”啊、“阶级”啊等等来给农民进行“洗脑”。
农民给“地主”干活,“地主”给农民工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劳务关系。某些人偏偏就要说,人家“地主”剥削农民,说农民干一天活本来付出了1元钱的劳动,“地主”其实只给了农民8毛钱的工资,还有2毛钱就被“地主”赚走了,这2毛钱就是“地主”剥削了农民。以这种方式来挑起农民对“地主”的仇恨。有些农民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他们的头脑还是很灵活的,他们认为,“地主”本身是一个经营者,也就是一个投资者,他花钱买来一块地,是出钱来进行投资,农民被“地主”雇用来跟他打工,赚取应得的酬劳,8毛钱就是农民一天的工资,那2毛钱是“地主”投资所产生的“利润”。所以,很多农民认为,“地主”根本就没有剥削他们,所以对某些人的挑动无动于衷。某些人就说这多余的2毛钱,就是“剩余价值”,被“地主”们剥削去了,我们要夺回来。其实很多农民们虽然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地主”如果把这1元钱都给了农民的话,他投资就毫无意义,根本就没有利润,完全是一桩亏本买卖,除非这个“地主”脑子有问题,就是个傻瓜也不会这么做。
其实我们来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花钱去投资一宗生意,到头来一分钱都不赚,经营所产生的收入全部都分给了工人,一分钱都没有留下,这种生意有谁会做?不论在那个国家,不管在哪个朝代,这有可能吗?就说我们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集体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你如果没有“剥削”,把企业所得的所有收入全部分文不留地分给你的员工,一点“剩余价值”都不留下,你的企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你的企业还能正常运转吗?某些“正人君子”就不要来绕弯弯了,你所说的“无产阶级”,在国企的工人是不是也是“无产阶级”?你说他们是“人民当家做主”,请问你们国企的工人当家做了些什么?做主搞了些什么?
所谓革命无非就是号召一群无知的农民起来造反,掠夺富人的财产,然后据为己有。就是这样一个“强盗逻辑”在某些人看来说是真理。这种逻辑当时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种“盗匪行径”,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反对,只有少数人,就是那些在农村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混混流氓认为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就积极响应。他们的“真理”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只是一小撮投机者热衷于此,所以他们就认为他们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
就是说这些“少数人”最先掌握了绝对真理的孔庆东,他在本书另外一篇文章《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里却又来自扇耳光,说真理具有“无限性”,不是能轻易掌握的。我们来看他的歪嘴里是怎么吐出“象牙”的,“第二个是儒家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儒家的思想是"君子温润如玉",学语文让人感到亲切、温和,让人做人也很温和,说到底就是语文让人知道真理的无限性,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孔庆东首鼠两端的观点说明了他的逻辑混乱不堪,一时说什么“真理最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时又说“真理是无限性的,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自己扇自己的嘴巴,真是滑稽又可笑。
后来的历史也进一步证明了,孔庆东嘴里所说的那些“真理”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唯心主义”歪理邪说!
四大名捕
2013年4月6日
于汉水河畔 书林隐处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