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两岸有很多见解有极大的不同,一些诗词的用法作法和故事完全不同,比如以下这首生查子
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二十年前所看的每一部词解都说是朱淑真写的出自断肠集,今年一打开网站每一个附注都说是欧阳修作的,选自六一集,但很难想象六一居士这种写文飒然的唐宋八大家的政要会唱出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种小儿女情态浅白的句子,不怕被御史参个帐薄不修么,倒是文中作者特提: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
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 ,可与此词互看: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 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朱淑贞的诗词口吻多数如此,盖因商人之妇,大胆热情无可厚非,而欧阳却是主子词句多高古的,但所有大陆网站引此例,殊不可解。
至于写诗也是如此最近看了一篇习诗的网文其中一些关点是闻所未闻,和小时候学诗时完全大相庭径,和实例也矛盾百出让人不解,虽然笔者不是什么学者,提出一些浅见和大家参详参详,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般而言律诗是没有大问题的,律诗的格式是这样的,所谓律诗是近体诗的种。近体诗包括:绝句、排律、律诗三种,均有五七言之分,诗早期也有六字的,但是也许诗词曲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歌者就是旋律和韵脚掌握,让人记忆深刻顺口好念所以大家因为觉得字这样作好听好唱所以六言便渐渐少人去作,留下的便是好掌握节奏的七字或五字,也成了五言或七言律诗律诗即一组工整平稳,,把律诗折半成了四句诗是绝句,八句以上,便是排律了。
而因为要掌握节奏和工稳,律诗最讲求平仄声律,对仗工整,两句为一联,每联末一字必须押韵,首句也有押韵的。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规律,由于以首句的第二字为准,故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联,而押韵的话偶数是一定要押奇数除了第一句其它一律不可以押。这不论分明就是押韵,何谓押韵呢?古代有三十几部或三十部是三十声)谐声表情小时候看的是三十四部大陆近来都的古韵是三十部,各家编部不大一样,自元蒙到有清,大约多了八百多字,要不要用呢?要,那就免不了用新韵了,而两岸学习音标的方法不同,大陆听说是用罗马拚音,而台湾用的是注音符号,但间单而言一个字的发音是分为子音和元音,合起来的变化成能成为语言,子音先不用管他,至于元音即是韵脚,人的口腔结构大致是没什么不同的,而元音发法呢大致即收音是啊一污a喔古韵部如下发音附后这是大陆古韵三十部:
之a支一 职 蒸 n
幽 欧 觉 冬 翁
宵 凹 药 芽 啊
侯 屋 污 东
鱼 淤 铎 阳
支 锡 耕
脂 质 真 恩
微 唉 物 文
歌 喔 月 元
缉 侵
叶 谈
其中基本发音只有五六个个加入污一淤三个变音再加上音节四个变化就成了三十几部了,而我们押韵即是一句诗最后收尾的声音加上音节变化如风是冬韵,可发风缝讽奉前两者是平阳后两者则是仄音,而收音的元音即是押脚。
押韵可使文章更好记,更好读,所以诗的押韵是很重要的,而诗是以音乐的形态出现,古人为什么要用平仄是让声音有韵律感出现唱歌一样的效果,所以音节好听也成了要求之一,那就成了平仄,因为平是从鼻腔到舌根发音较清,仄是从舌根到喉咙发音,声音重浊,而平仄交亘让声音清亮咬字清楚,唱起来舒服听起来舒服最工稳的用法是折中用比如七言就四仄三平五言就三仄二平或反之这样用一句衬另一句就会出现调和,而律诗中的对仗,也就是可以调和音节和加强文字印象的主角了。
所谓对仗单独形态即对联,因为解义即对照和关联,比如红对绿,单对两, 零零对总总听金莲对玉树,就是颜色对颜色,数字对数字,金对玉植物对植物,名字对名字,相同的就是关联,而对比分明如红对绿给人印象深刻即对照,你说如果金对铁也是可以的,但是就少了那种华贵感不能算最好的对比,而对仗就是要用反衬法和关联性让文章生动。
而对联因为是单独存在的平仄比较不要求但对仗是在一篇文里,所以最好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一般律诗的对仗的平仄仅量工稳比如七言就四仄三平五言就三仄二平或反之,因为三四五六要求对仗,所以二四六八要求一定押韵一可押可不押,三五七一定要用平仄相反的字。
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对句即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修饰,但文字既然是创作一定有很多天才,可以像独孤求败一样飞花摘叶均可伤人像李商隐的无题无题里有一联就不太工:
一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
这句就是破格李商隐算是出名的工整他外号叫祭獭即写诗时为了典故工整一直查书像祭獭形状那为什么破格呢
这首联就是用修饰法的典范本来上联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只有两个平字比较重浊念了有胸闷可他用下联的仄平平平仄平平这样一念一句重一句轻刚好平衡像这种是用文字的独孤求败,而我们这等凡人小子,既不是天才,就一招一式工稳的学习吧!
律诗的对联律 每首固定八句,每两句称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末联。但对首联和末联要求不高,因为要对联平对仄所以偶数是一定要押韵,偶数除了第一句之外都是不押的对联的上一句就绝对不押韵而且绝对用相反的音节。
平仄运用不止,在绝句在任何诗词里大慨如此,要是一路平到底声音会油滑而一路仄到底喉咙会痛,唱的人难受,像听音乐如果歌者声音一路用假音或压音听的人也也受不了的。写诗可以很轻松的在旋律中游泳,那种完全放任的,就像你在唱ktv一样,讲究合拍有种种规律但意思最重要,千万不要为了对仗出了昨家兄死,今朝舍弟亡的笑话。(据闻 一酸丁写了以诗句,有人问他,你们家怎么这么不幸啊,一家三兄弟死剩你一个了,酸丁回:为了要对仗家兄死后,舍弟不得不亡了。)总之不要识平仄作畏途怎么好听舒服怎么唱,但是不是自己舒服,而是听到的人也要舒服。
接下来就是笔者觉得两岸间比较争议的部分一律诗不可用仄韵,为什么不可以用啊?既然有了仄韵就是要给人用的啊,小时候有看过虽然少又没记住,但有一两首律诗押的是仄韵,不然绝句是诗的一半: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是仄韵怎么来的?古诗少仄韵大慨仄音比较重浊激烈,不适合情话绵绵但像军歌元曲就常用哇,既然创作手头又那么多文字为什么不可以用呢?
还有笔者小时候学的是绝句是律诗的一半,那他的要求是, 一二句对联还是三四句对联,偶数一定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因为要和结句平仄相反是绝对不押的。
可是看近来对诗作的介绍,近体诗是不用对仗的,但笔者看到的不对仗的诗大慨都不是那么正式,多是山歌、竹枝、清平、踏歌....踏歌即是用木履在地上踩踏音节一面对唱也就比较随口,比如李白那首致汪伦大慨为且唱且舞,能押韵就了不起了那管平仄或对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开宗明义就是要应合踏歌的只不过诗仙文字造诣深厚随口呼吸俱能合拍,而像胡适那一首醉和爱:
爱过才知酒浓,
醉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解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懂你的梦
胡是推广白话文有深厚的古文底子,这首是诗吗?是的,有押韵吗?有的,但不能说他的绝句,所以唐三百收的绝句形式大致如此,可知绝句是有一定的规矩对仗平仄押韵,看起来就是个绝句的样子,如果不是就比较随兴如山歌古风道情竹枝……
再等而下之的如市井小巷拿个油瓶随口哼的有押韵没规律七字四言的叫打油诗,再下来就是没有完整句子但有押韵的顺口溜,如果连基本押韵都没没有,就不知普是什么了。
还有很多人觉得押韵为什么很多都读不通如开支微,怎么念都不押韵啊,那是因为现在普通话叫官话京片子,也就是北京发展出来的话,中国曾经被金人蒙古人和满清统治过当权者要不要人民用他们的语言说话呢?要,这也就是语音会有古音即河洛地方的发音和现代口音了。
台湾人真正的自称河洛人,而台语也河洛话,这种称谓,透露着些微的骄傲,河洛的意思,即河南洛,在中原大时,有一群人目中原逃难到闵粤 ,而后自闵粤到台湾,因为地边埵,所以比较没有受到中原文明的熏染,仍维持着古早的音和文字。
不可否认的每个民族都有亚利人的思维,金人占据中原时是大金,蒙古人占中原时,是大蒙古,本人占台湾时,又是大和民族,或多或少都会影晌当地文字语言和艺术,甚至连现在的教育部门,如果长官脑子进水,想要在小学课本改变阅读方式,编入课本,考试多考几遍,积是非很容易就会为主流,不然诸君看一下二十年前的课本和现在多大的不同。
所以笔者要找古韵,朝堂大都大约是找不到,要从在野中,不大受文明洗的地方,或许可存一二,,比如,现在用普通话念起唐诗的韵,思眉衣开,怎么会合韵?但是用河洛话和客语诗音说起来又十分合拍,尤其是用台湾宜兰腔唱起唐诗来,古意盎然,教人以为那些伯伯们是自唐宋古画而来,而且将继续那样的歌谣将诗词传唱去。
又比如从台湾人很多俗谚, ,像有一句输人不输阵输阵歹 输人不输阵,输阵难照面,这是说个人输了还说得过去,如果团体输人,那以后见面都像矮对方一节,「难照」这个音常让人念错,误以为是生殖器官而以为台语粗俗不雅,就改了输人不输阵,输阵歹看面,而照面这两个字常在宋话本找到。
为什么笔者会提起这件事呢?因为笔者认识诗词的优美和一些基础的诗词慨念很多都是从这些无名的老庙祝学来的,在台湾如果在很古老的尤其是那种很偏僻的名不见经传却在地方略有影晌力的庙宇,或许看得到很整齐,对仗森严,意思雄伟的联楹,而题名人通常有个极大众的菜市场名字,运气好的进去签时,解签人恰是那个题联人的庙祝,当他们用那种古老的声韵在读签诗替你解签时,连氛都庄严起来,对!他们或许学历不高,但是术业有专攻,对学的知识,他们可不比要学英数理化美样样要平均的博士差,因为他们只攻一科…中文。
至少在音律,他们比很多文章或老师更启发了我,小时候老师教我们背唐诗宋词谁晓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什么美的, 以为这人一定穷到家徒四壁,找不到一个子儿才会这么惨,什么床前明月光光照芧坑,怎么恶搞怎么来,后来听了一次宜兰调的诗会,才把对古诗的轻佻改过来,并且它们,而笔者对诗词的浅薄知识也是他们传授给笔者的。
由此可知,读者从未像红楼中的香菱向林黛玉学诗一样,正式的学习,而是如同学游泳和自行车时不要想,越想越怕,把你推进水里,知道怎么闭气,会挣扎没淹死自然就会游了,骑上脚踏车摔两次没跌死就会骑了。
而学写诗填词也一样,那些老人家只教我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如何优游于文字的美好,就任我去行了,最多是自gogoi里抓点诗词格律和同韵字汇作参考,他们给我的知识如下: 把写诗词当唱歌一样快乐,当你有办法照音乐走时就照音乐唱下去如果不能的话感最重要,不要和古人比古,因为你不是古代人,他们写那种诗有他们的背景,你也可以在自己年代背景下写自己的情怀怀,所以我不停的在试着把这个年代的东西写进去,英文也写网络也写,虽然很惊悚,但试嘛,试的过程就很开心,开心是写作最重要的元素。 但是如果没有特殊意外的话,基本功还是要练的,不然就和叫化子的莲花落没两样了。
至于词呢? 词又称「诗余」与格律诗(近体诗)有很亲近的缘关系,两着在用韵与平仄有关系又有区别: 一.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一段小序。 二.词一般都分两段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迭或四迭。双调词如果前后段首句不同,那么后段的首句就是换。 三.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四.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是长短句。 五.词有时会不符合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如果按格律填词就不会有声、减字, 添声、添字、摊声、摊破这些词牌, 声、减字两者意义完全相同,指对本调在音乐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减少字句添,与声减字相,添声、添字、摊声、摊破是对本调在音乐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四种说法意义完全下同。如《摊声浣溪沙》均为每片末添三言一句。
添字或摊破的另一种方式是增入章节、字数后改组乐句。逐为一种单纯的诗歌形式了。也就是说衍变为一种律化的长短句。
一般而言词和诗照格律是没错,可是格律是后人按前人的曲谱所纪录,但前人不一定按格律才作出好词,如柳永的雨霖铃阙第七句,原词牌格式节奏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而柳永该一句的节奏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起来又颇为谐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柳永的那一句按词牌格式拆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看来古人并没有今人那么恪守教条。 王力的《诗词格律》中就有这样的错误拆分,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中说:”前辈好词甚多,往往不协律腔,所以无人唱。”这种无人唱的词,作为抒作品,不兼和乐功用。
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一千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一百多个。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而前人谱曲后人按按律填词,所谓按律大慨指的是旋律按上歌词唱,所以原曲有婉约有冷哨有激昂。当要填词时要先看看词牌到底是写什么,故事有来曲调如何比如玉蝴蝶人仙吕,是二宫如今日的2c是较低沈行进的砍你不能填上轻快的调子吧,正如不能在葬礼上唱快乐颂,在婚礼上唱嫁不对人,这是基本的礼貌吧,作者推想,因为唐朝乐器较简单而写作人和唱歌各司其职,最多就是用竹枝踏歌,所以大多伴奏的音乐都比较端严也就要靠文字本身的节奏感和魅力,到宋词时当时流歌的词客大多会种乐器具备自弹自唱本能所以不合拍的便会搞自创,也就是有了变体和自度曲,比如浣溪沙这种平和的调子知名的就有五种变调,和平仄不知名的更多了,可是有人填了首蝶恋花,问好不好,拿来一看,金戈铁马,我的天啊,像眼儿媚点绛唇都是形容女子的妆容你写个木兰籨军媚眼成了瞪眼了能看吗?像满江红你用王菲的红豆唱,不用打仗就软趴趴的真的难听啊呀
如词客填词如何推敲呢?如沁园春词牌故事中东汉章帝的时候,窦宪的妹妹当上了皇后,窦宪也因外戚被擢升为大将军,当时宦官与外戚争权,窦宪权倾一时,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有一座林园,被窦宪看上了于是要求将这林园让给他。
因为有这样的故事,唐朝时文人在他们的诗作当中屡屡将【沁园】喻作公主的园林,久之公主的园林,便以【沁园】称之。
后很多墨客用沁园春来描写风景优美后来有一老丈填了沁园春在著名园林用檀板伴奏高歌一曲,声音清越沁园春才就此定调,可以看出,一当时词客是自己写也可以自己唱不会琵琶等高难度的乐器至少也要会打击乐,二沁园春是一首描写风景优美的音乐,清越,像毛泽东那首雪写得很好可是却不合辙,你在美丽的园林中唱着像操刀子要和人干架的歌真的合适吗?但是很奇怪毛先生以推翻权威出名,可是当他成了权威后后人却不敢推翻这个权威,这首泌园春成了当红炸子鸡无一不好,每个穿越者小说的作者都引用,以为像金日姬说的一样可以振碎敌人肝胆吗?哇咧这可是一首反诗耶,毛先生大慨本身个性使然,我读到的每首诗就算小品也反动意味十足,剑走徧锋森森然,可是硬是没人敢提出质疑。
而且我填的词常被指出律,何谓出律即平仄不合,但是啊,词是诗余,理应比诗更不拘,如果以唱歌而言律诗是艺术歌曲那么自乐府衍伸而来的长短句就像蓝调爵士灵魂音乐,蓝调音乐始于二十世纪美的南部。其中亦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
这种音乐有一种很明显的特式,便是使用类似中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英文“call and reponse”。乐句起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曲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帝哭诉,而其后得到帝的安慰与响应!
所以蓝调音乐很着重自我感的宣泄和原创或即兴,这种即兴式的演奏方法,后来慢慢地演变为各种不同类形的音乐。
为什么对古老的词有现代蓝调的感觉?因为词也是为了配乐的,因此每一首词都有一个与其配合的曲调,甚至有文人谱曲来配词,称为自度曲这个曲调就称为词调。而蓝调同时也是遵巡一定的音乐规律,但由于即蓝调歌手往往在某些部分咬字不清或者故意唱得不太标准,像华语歌手陶喆,一首台语老歌望风,可以从台湾走音走到台湾尾再拉回来一样红到吓吓,那么目弹自唱的词为什么比律诗更讲究 ,这不合道理啊,一堆人在平平仄仄转不开,然后说填词好难,有难吗,按着旋律即字数填平仄念得顺口就好了还一个字一个字对平仄,入魔了不成?
至于元曲则比宋词更自由奔放,如果宋词是蓝调元曲则是更即的rap, 宋词、元曲均属长短句,然元曲每句除固定字数外,尚可增益单字。论曲者以每句之固定字数,称为正字,其额外所增单字,则称为衬字。元人戏曲,衬字之制颇宽,除了不得加 于句末之外,但求不夺正文,则无施不可,王维宋元戏曲史云:”元曲之佳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着于元曲。…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这像不像我们在演唱会中歌手唱的check: in check:out come baby 跟我一起唱。
而新诗却是一种生态,因为五四后,中国接触到外国外国的诗句就算有韵脚,翻过来也完全不同更不要说对仗平仄音乐合拍了,再加上当时诗走到了一个境界,最早的诗是为了开心唱的,然后人们觉得这样好看,这样好读就一层一加上束缚,到最后,束缚太多了,写的人不自由看的人也不知怎么看就像婚姻本来是两情相悦在一起,结困因为社会发展大家有了婚姻好不错,然后有人为了颢摆就几抬嫁妆,纳乎问礼…..到最后发展成更畸形什么通房纳妾而且最早的男女相悦没了,大家盲婚哑嫁,到最后大家受不了,一摆,脱束缚,什么都不要了,连结婚也不要了合者聚不合者散,可是等闹出人命,小孩子没鞋少袜社会问题一堆才晓得婚姻也是好的,只好从头再来一遍,而新诗就是脱离束缚的后果,什么都不要韵律也不要押韵也不要, 但是诗若没有旋律感恐怕会成为散文,因为没有好记忆的本质,很多好文字会被忘记如海子的春暖花开,是好诗文字也优美,但你在结婚典礼上大慨会吟但得一心人白发不相离,执子之手,与子终老,而不会朗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算会,寿命会短得多, 自古以来诗词曲都是流行歌那些规格是为了易有旋律让人出口就来如果没有可唱的本质就少了一味很多好的句子就很容易忘记顺口 , 没有旋律的诗像云很美但握不住,有韵律的诗会像流水一样人们可以吟咏唱,沐浴其中那就更容流传下去,,在我们台湾席慕容余光中和郑愁予因为他的诗有写曲者欣赏,作成了歌传唱,才会红得不得了。
因此新诗最易没有规则随口就来,次是元曲,再次是词而最难的该是律诗和绝句因为规则最多。
于什么是好文字呢?虽然文字和饮食男女一样合胃口就好,没有道理是他的道理,但笔者以为诗味是最重要的,一首好诗,在下浅见是当你在抓头挠耳想不出一句词形容词,忽然有一段文字在你面前还贴切得不得了,那种感觉舒服啊,比如热恋时唱一句我愿意,清楚的人就了解我的明白,像被人背叛时,一句白首相交须按剑,朱门先逹笑弹冠,或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一句话道尽底蕴,又简洁又贴心,这就叫诗味,。
所有诗词都是忬发的产物,是思想的用具,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不然情绪是干的再美丽的句子都味如嚼蜡,很多人滥用了缠绵啊美丽啊这也缠绵那也美丽,一个人唱好棒啊!两个人唱!o又来了,纒绵成被子美丽成塑料花,很多人唱,你有完没完啊,一群人唱我想喊闭嘴我要翻桌了,好句子自然会为诗添妆,可一句突兀的句子就会为诗减分了,像女生妆一样十八无丑女合宜的妆饰,千金小姐是千金小姐,村姑是村姑各有其美可是如果村姑硬生生套上华美的衣服,那真的很丑,总之写诗填词要定调比如词牌温柔婉约就填上温柔清丽的情绪不要忽然一句壮文,像大家闺秀忽一双剑眉,而雄气慨忽然女情长会像张飞唱小旦一样让毛直竖。
总之好诗和所有好文一样,要有感染力,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前一段是美丽的家庭真可爱一句就说要作活活泼泼的好学生伟大的祖国我爱你,这个只有在小学才会被评优,一篇文章一首诗词曲要合拍谐调要渐次, 情绪颜色要饱合, 而文字所讲究的不外乎汤显祖在牡丹亭的一句话:情之所必无理之所以必有”怎么说呢?如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无理直白是理之所以无,但倒像是见了这景想去却是逼真的;像嚼橄榄一样的即是情之所以必有。
-全文完-
▷ 进入嘲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