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幸福欢乐,痛苦磨难,人生绝对是有味的,这“味”,不是舌尖上的品尝,是在历经了人生的坎坷曲折、风雨彩虹后,靠心去悟。悟的结果,各人感受不同,于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那些曾经的辛酸,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哪怕岁月流逝,依然铭刻在心头,每每念及,依然涌起酸楚的泪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殷殷。从记忆之日起,我总是被人欺负,哪怕是在偏僻的山村。欺负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父亲为了生活,少小离家,四十多年后才返回故乡。那时,刚好是文革,到处轰轰烈烈的批斗人,这边远的小山村也不能幸免。村子里的麻子队长说,这家人出去了那么多年,不知道有没有参加过土匪,说不定还是台湾派来的特务,于是,和县上的工作队一起,罗列了很多父亲的罪名,天天批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时候,我实在还小,少不更事,但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中,我也成了他们欺负的对象。
父亲对我说,我家几辈人不识字,才会这样受人欺负,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于是,我努力读书,但在那个“小子本无才,老子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鸡蛋’滚下来”,“张铁生”式,不以成绩论成败的年代里,全凭“贫下中农推荐”去读书。我从读小学起,成绩一直很优秀,到该读初中了,总是推荐不上。伴着一群忠实的牛羊,我放牧在山岗上,看着那些不会读书的人,一个个走向小镇,心底除了酸楚,还有一种执着。于是,想方设法,我找来书籍,自己在山上看书,看到高玉宝自传体小说《我要读书》,我潸然泪下,总想,这不是万恶的旧社会,我为什么还这样悲惨,看到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心底又催生了对读书无法抹去的激情。
再后来,我总算走出了小山村,走进了花花世界。走过了风风雨雨,再回首,父母期望的眼神,坏人恶意的中伤,集成酸楚的烙印,鼓励着我一生在逆境中奋发。
悟是佛家的境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生是有限的,不论贫贱还是富贵,不论漂亮还是丑陋,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我们如何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把善良和慈爱注入平常的言行之中,最大限度的付出,就能收获快乐。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春播秋收,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而这收获,无论多少,总会泛起由心的甜蜜。我想起了勤劳的小蜜蜂,忙碌奔波,酿成的蜂蜜。
现在的孩子们总说“代沟”,是的,不同时代的人,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自然不同。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哪怕白日做梦,也没有想到,物质生活会好成现在的样子,衣食无忧,不愁吃穿,以前的老地主,也没有享受过现在的待遇。
人是感情动物,在物质充盈以后,就要追求精神的享受。享受的顶峰,在于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酣畅淋漓的体验自己的爱好。于是,从小爱好文学的我,我走进了网络文学。那是在用稿纸投稿了无数家报刊杂志石沉大海之后,那是身边的所谓“文人”,讥笑嘲讽,“无情打击”之后,我走进了网络。
烟雨红尘文学网,我挥之不去的情愫所系,这是我走进网络文学的第一站,当看到自己的心血,凝聚成清秀的文字,当看到精华的字样,显示在首页,当读到朋友们由心的赞美和中肯的建议,那时候的快乐心境,无以言表。任凭时光依依,哪怕生活多样,对文字,对烟雨的挚爱,我矢志不渝,用为,这里有我多年的文友,这里是我的精神寄托,是我的快乐老家。
烟雨朦胧,仿佛犹抱琵琶,我们活在烟雨中,很多事总是无法预知。红尘陆离,梦里依稀,可望而不可及。烟雨红尘网,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不论孩子的对与错,总是敞开心怀,倾听孩子们的倾诉;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园,安抚着漂泊流离的游子,给与远行的嘱托,心灵上的安慰,家的温暖,人情的练达。
佛说三生,但能看得见的就是今生。今生我们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唯一相同的,是要穿衣要吃饭睡觉。当物质丰盈之后,去追求精神的最大享受。当然,高尚与卑微、杰出与平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可遇而不可求。其实,人的躯体只不过是一副空壳,关键在于灵魂,是高尚还是丑陋,活在世间的意义就不同,而于我,抛弃了世俗的恩怨情仇,潇洒而快乐的活在文字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良药苦口,苦是人生必须经过的,不可回避的过程。我总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叛逆不羁,除了“代沟”以外,关健是大环境的影响,就像温室的花朵,总是经不起风雨。哪怕生活条件好了,也需要历练,不经历一些磨难,就难以成才,更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苦有*体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
我的求学之路,经历了风雨坎坷。一直成绩好但没能被推荐上中学,直到父亲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天天到大队上,找大队干部苦苦哀求,吵架对骂,总算有一个干部动了恻隐之心,说,让你家孩子来做土坯、敲石头,大队上要建中学了。于是,放牛羊三年之后,我小小年纪,就去为建盖学校备料子。后来才知道,那位领导也是与时俱进,“四人帮”粉碎了,教育逐渐走上正轨。
抬石头,拓土坯,为了交上盖学校的料子,一个孩子,总是干着与其体力极不相符的重活。我总想,现在腰间盘疼得要命,搞不好就是那时候拉下的病根。还要交学费,于是,就到山上,砍柴,挑到很远的小镇上去卖。那时候,肚子饿得要命,吃力的走过了一座座山坡,把柴火挑到酒厂,记得八毛钱一百斤,如此往返几次,才能筹够学费。
那时候农村里没有钟表,正宗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记得有一次,月亮很明亮的悬挂在晴朗的夜空,早起的母亲,以为是天亮了,就叫我起来,一个才读初中的孩子,独自踏着月色,去山上砍柴。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时辰,把柴挑到小镇上,天还没亮,其实,时间大慨在凌晨一点左右。父亲后来知道了,和母亲吵得砸锅砸碗,母亲任凭父亲责骂,心疼中哭得声嘶力竭。
儒家文化延续千年,灌输的是忠孝礼仪廉。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在光怪陆离的红尘里,不可能超脱世俗,但我们至少必须遵守个人行为准则,力求做一个好人,哪怕好坏在一念之间,且可以互相转化,但公道自在人心,大众自有评判的标准。
今天的苦,是为了明天的甜。
辣的滋味,总使人想起山地里种植的小米椒。
人们是知道辣的,这透心的辣,从*体透过精神,在记忆深处,铭刻下父母的厚望,心底长留的遗憾,不尽的伤感,永逝的关爱。
这一切,还在夜晚的梦中,在辛辣的过往里。
父母在,不远行。而于我,小小年纪就远行了。父亲说,他十二岁离家,一路帮人去寻找亲戚,最后遇到了马帮,从此,在驿道上奔波了一生。时值我毕业了那年,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父母身边的心肝宝贝,被分配到更远的大山深处的一个乡镇。
用当年砍柴时候挑的那根沾满我汗水的扁担,挑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泪眼婆娑送我到村口的母亲,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走向更远的大山。
农闲的时候,父亲总是站在门口,吸着那根长长的旱烟管,白天看着远处朦胧的山路,孩子是不是回家来了,夜晚,看着天上的星星,想象着孩子工作的地方会是个什么模样。母亲总是跑到村口,遇到从山外回村来的人,总会问,我家孩子的情况你知道吗,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还好不好。
风雨桑梓,人生如歌,直到父亲含笑九泉,我没能回到他身边,最后再听他讲马帮路上的故事,哪怕最后的日子,也变得那么苍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愧疚。直到母亲伸出颤抖的手,那双饱经生活风霜的手,拉着我说,孩子,娘不行了,你以后要好好做人做事,好好过日子,娘就安心了。就这样,相随父亲而去。
人说是有天堂的,不知道父母有没有福气去天堂,哪里一定不会有人间的酸甜苦辣,一定是个极乐世界。
回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样的人生,总有不一样感悟,以前的事不会忘记,以后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但至少我们现在还活着。活着的日子,一日三省而悟自身,于他人于自己于社会,我们是否有愧,这颗心可有安放之地。“心底无私天地宽”,舍去那些个无端的痛苦和无聊的纷争,在平平淡淡中,在爱的氛围里,在情的世界中,快乐每一天!
-全文完-
▷ 进入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