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位于南京东郊的阳山南坡,是南京旅游的一个好去处。如今春光灿烂正是踏青远足的季节,想必那里一定是游人如织吧。据游玩归来的人说,今年的门票又涨价了。但这与我无关,因为我是不会去那里陶冶情怀的。
当年燕王朱棣从侄子手里夺走了皇位,为了说明自己才是洪武的正宗传人,为了表达对他老爸的孝心,决定凿一块世界上最大的石碑,以刻勒洪武大帝的丰功伟绩。于是征调全国万余名石匠,历经好几年,在阳山开采碑石。碑材总高78米,总重3万多吨。原打算凿好后运到明孝陵的,可惜没成功,终究没运来,以致今天依旧静静地躺在山坡上,且基座还和山体相连。这是一个十足的半拉子工程,估计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较大的半拉子工程。
对于造成这半拉子工程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明帝国国力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二是南京气候偏暖,不适合冰运,又兼山岭起伏不好滚木运输。其实这是善良的史学家的孤陋。推翻建文帝没几年,明成祖的江山已经坐稳了,这时还需要假惺惺的亮出孝的幌子吗?那岂不是脱裤子放屁?看看后来编篡《永乐大典》和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就知道国力并没衰下去。至于运输方式那是开凿前必备的常识,不能不考虑。
虽然是个半拉子工程,但人们依旧从中看出了壮观雄伟和美丽。清朝大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前不久看到一个有官方背景的纪录片,对阳山碑材不乏“大名风度”“盛世风范”之类的溢美之词。今天南京和外地游人更是把它作为休闲娱乐探幽访古的名胜之地。
然而,这正是我为之痛心的地方。朱元璋在世时,又是修城墙,又是建皇宫,又是造明孝陵,已经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如今死了,他儿子为了表孝心,又来疲惫民力,真是活也劳民,死也伤民。
就在阳山碑材遗迹的不远处有个坟头村,那是几千工匠累死后的乱葬岗。据说这个地方每逢雨夜冥晦之时,便有鬼哭狼嚎之声,幽幽怨怨几百年从未停止过。当地媒体曾组织几个胆大的读者去那里考察,是一个月黑之夜,但半途就回来了,他们实在是不忍听那一声声凄凄哀鸣。
皇陵文化是在是一个奢侈又残忍的文化,从秦始皇陵以降,不知多少财富、多少民脂民膏、多少百姓的性命付诸其中。帝王们因为自己的自私贪婪而大兴土木,他们的子孙为了捞一个孝顺的好名声,更是竞相攀比。面对着一座座巍峨、深邃、壮观、华丽的皇陵,我看到的是累累白骨,是山岗上、黄土坑里劳工的滴滴血汗还有农舍里寡妇的声声叹息。坟头村的一枚枚骷髅曾经也有一个个温暖的家。
然而政治家们不是这么多愁善感的,他们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看到的是大秦、大汉、大唐、大明的“风度”“风范”。在这样的文化长期熏陶下,不是政治家的平头百姓也学会了品味其中的美感了,于是皇陵成为出差旅游揽胜必到之处。皇陵门票也成为旅游收入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年百姓花钱建皇陵,如今百姓花钱赏皇陵,这也算是另类轮回吧。
窗外阳光明媚,想必此刻的阳山碑材一定是摩肩接踵欢声笑语?
2013--3--30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