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天下无贼》,曾被里面的剧情引发内心的莫大触动。十多天仍然为主角尚未泯灭的真善本性而拂胸慨叹,为久处贼道而幡然醒悟的贼男贼女的“悲壮之举”而惋惜,叹息之余满怀遗憾。
能悬崖勒马,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这类尚怀赤子之心的人,世人总会以怜悯的目光与宽恕的胸怀待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谁无犯错之时。但错有大小之分,小错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深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主观的错失是不大可能经常出现在坚守此念之人的身上。大错,往往都是指对自身对别人的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错误。没有任何人对犯大错的行为持以正面的态度,但错误本身意味着一种正常心理之外的意识或行为出轨。它是一种由于行动者对自己的行为失察或重视程度不够,而致使与其行为相关的人或物的损失。它所产生的后果基本上也不是行动者所期望的结果。因此,对待犯错误之人,不论其所犯之错孰大孰小,世人都应以“下不为例”、“立地成佛”的宽恕之心,给予犯错者一个新生或重生的机会。
只要犯错之人勇于承认错误,积极端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态度,新生后的这类人,世人还会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还视他们为人类中的普通一员,还会将他们犯错的历史当作平常的尘埃,拂拭掉或者尘封起来,还原他们的本色。
《天下无贼》里的主角是一对男女,一双偷技出神入化的贼中之贼。虽然他们凭借着高超的偷技、绝高的智商,一次次成功地窃取别人的钱资、物品,一次次以他人的痛苦换作自己的“幸福”,但作为社会人的他们最终仍然没有“逃脱”人类的真性情的压抑、劝导、规化,为了一个“立地成佛”的向善之念,为了弥补之前所犯的人生之错而牵连以致的后果,男女贼王都作出了人生的至大选择。
男贼死了,他是以身殉“道”,他是因为要忏悔他在“贼道”上所犯的“错误”,而以身正法;他是因为幡然醒悟,为觉醒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为善之举,而“甘愿”丢掉自己的“躯体”;他是以身作则,躬亲示范,愿以蒸发自己生命的形式,去唤醒迷失贼道途中的人的良知!
此剧的社会意义显而易然,它是一部劝人向善的影视剧。此剧的意旨就是劝戒正在邪路上迷失自我的人,认清自己的人生坐标,重新标识自己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彼岸。
然而,劝人向善的“动机”与天下已然无贼的“效果”是否成正相关,或者说成因果关系呢?
有人说人性本善,有人说人性本恶,也有人说人性的本原不分善恶。不论哪一种有关人性的论断,这些论调虽然不同甚至相斥,但都不否认后天对人性的塑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都是强调后天(如社会环境、舆论、人际关系、个人学识修养等)对个人的性情和社会身份的影响作用。
本来笔者认为只要有正面的舆论向导,与舆论所倡导的主题相关之人,在个人修养上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善者更善,恶者弃恶扬善,但笔者的亲身经历,却让此认识发生了动摇,甚至惊讶于古贤们的明训。
一次,笔者下了火车,直奔汽车站,欲像往日一样,转车回家。谁知在车站买票与登车之间的短短十分钟内,竟然两次遭窃。小偷手段之绝之妙之快,令笔者惊叹莫已。虽然万般嗟叹自己的“遭偷之祸”,但打心里也不无佩服那些偷贼们的“胆识”、“勇气”与“高超的偷技”。
一个人在短短十分钟内,在买票与登车的两个不同场合竟然连番遭窃,这怎能不令人惊讶?
两次被偷之关键时刻,笔者都觉察到小偷们“警觉”与“坦然”的眼神,笔者不由怀疑自己的眼睛,如此光明正大的偷窃,还真是长了笔者的见识。
穿着人模人样,动作与别人无异,但却在掩饰的动作后,潜藏着一双双邪恶的手,伸向毫不设防的人们。
登车时的那次遭窃,一共波连七八人。这又是一个骇人的数字。一共三个小偷,在登车的一分多钟内,竟然连掏了七八个人的口袋,并且收获颇丰,从容离去。他们几乎“光明正大”的满载而归,却留给了遭偷之人无比的愤怒悲痛之心!
有人怀疑汽车司机与其合谋,理由是上车时,车内的灯竟然全部熄灭;有人提议车站应该组建治安巡逻队,尤其是专防窃贼的便衣警察队伍;有人高声呼喊,那车站小偷猖獗,旅客失窃之事,每天都有发生;有人担心下次再在那车站乘车,是否还将遭窃;有人已经暗下决心,即使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也不会在那车站乘车!
难道小偷猖獗,只囿于那一处车站吗?事实说明,不仅那个车站,甚至那个车站所在的城市,以及其他地区,只要有人居住,偷窃之事,屡现不绝。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深思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诱因!
小偷小窃,自古至今,好像从未与大罪大刑挂上钩。就算现在,小偷被抓,多是关上几天,待其“反省”后,自然放其自由。对于那些被抓过的偷贼们,若是真正的反省,就等于“知错就改”,自由后,人们自然会给予他们再生的机会。但若被释放后,三天不到,又再行偷窃,再次被抓,屡次都以虚假的“自我反省”去欺骗自己与别人。这种人的心到底长在哪里?究竟还有无良知?难道就因为够不成大罪而因此作践自己?想然,很多人都会提出这些一连串的疑问!
在科技与经济都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何与道德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都得不到相应的发展速度?
在各地严厉打击偷窃行为之际,为何偷窃之事仍然屡屡发生?
世人究竟如何来解释这些社会中让人困惑的事情呢?
要解释小偷的行为产生根源,实很不易。若从生产力或经济层面上着眼,虽然触及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基础,但要揭露诸多社会现象中一种“偷窃行为”,实不能以大话来透析。因为太宏观的东西,只能作为全体国人的整体行为准则。“偷窃”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对于其,只有从更具体的层面去解析,才能找到最贴切最中肯的原因。
“偷窃行为”,实是偷者对人类在道德上的玷污,是一种对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的不负责态度。一味地认识不到“偷窃行为”是一种坏的、恶的、邪的行为,只是沉迷于偷窃的狂喜中,甚至被抓后,经过教训,仍然“坚守”着内心的“偷窃阵地”,等重获自由后,又重操旧业,恢复甚或更增自己的“偷窃快感”,以别人的失窃悲痛之心来换作自己的“幸福喜悦”!
这种认识不到偷窃是一种道德背叛的情形,正是偷者们的可悲之处。这种人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留有的只是一个麻木的头脑,一个自我作践的躯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若把“为偷为恶”的心力用在“为善”上,那整个社会又是何种的面貌呢?可想而知!
为善者,自会时时得以清净心,自将奉献自己的善举化作人生前进的动力,为社会的平和而甘愿忘我,忘掉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念,远离邪恶的思想,永远生活在与人为善的快乐殿堂,岂不快哉!
偷窃者的“为恶之举”,是以别人的痛苦为本,为善者的“为善之举”是以别人的快乐为本。二者的差异,何以万里道也。它们享受到的快乐指数,已很异然。
惯偷者、恶者是一具具行尸走肉,每人都是灵魂的真正失窃者。若迷失贼道未久之人,能幡然醒悟,还归正道,仍然会受到世人的正眼相待。然而若走上贼道而不知悔改,始终醉心于此道,甚至以此为“快速致富发达的幸福标准”,而更加铤而走险,伸出更加邪恶的魔爪。这类人已经无可救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类人已经远远背离了人类的道德规范,已经与地狱里的恶魔融为一体,成为披着人皮的魔鬼。只知吞噬别人的鲜血,而不知每日在过着作践自我的生活!
当偷者们陷入永无开启的牢狱之中时,当他们在弥留之际顿觉此生毫无意义之时,他们或许才会感觉到为偷一生,是多么的可悲。或许那时也想重做好人,但为时已晚,罪恶的魔爪已经将他们的身心摧毁地支离破碎,今生已无他们再生的机会!
既然冥灭前能够流下恼恨懊悔的泪水,为何不在还有大好人生之时,弃恶扬善!为何不能拷问自己的灵魂,为善才是为人的正道之举!
偷窃是一种道德沦丧时出现的行为,只有高举道德修养的大旗,从人性的根本出发,才能使正迷失于邪道的人,重归正道,才能发挥人性的光辉与热量!
为恶是个人的自我谋杀,为善才是人类的生命真谛!
〈ps:《天下有贼否》乃笑天亲历篇!十分钟内连连遭遇两次偷窃,书友信否?惊讶?感触?〉
本文已被编辑[书剑浪子]于2005-2-26 23:43:3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李笑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