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温暖宜人的艳阳天,又到桃花盛开时。
桃花---红里透白,白里映红,她不高贵,却娇艳欲滴,她不雍容,却俏丽有余,她生长在山野,扎根在大地,美丽又质朴。别的植物在春暖时,先发出绿芽,展开绿叶时,而桃花却是先綻开笑脸,没有绿叶的陪衬,满枝的鲜艳,就像干枝梅。干枝梅傲雪;桃花迎春,干枝梅傲雪一枝独秀;桃花迎春红绿满园。桃花除了美丽鲜艳,还有着春华秋实的品质,这是所有那些观赏花卉所不具备的,春天里桃花艳丽迷人,夏秋里那果实更是美味养人。
人们喜爱桃花,有着古老的历史,最早见于一千六百年前东晋时期著名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作者在描写了桃花鲜美的同时更是将一个人间理想的生活乐土安排在了桃花源中。在那里,人们与世隔绝,而却没有战争,没有统治,没有税赋,没有邪恶,人们善良和谐勤劳温饱和平宁静的生活着,因此被称为世外桃源。
陶渊明在当时写《桃花源记》其本意是不满统治者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为此才塑造了一个犹如今天现代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一样的生活乐土,其政治意图归本。而千百年来,世人对本文的赞美好似更多的是那文章的艺术美和令世人仰慕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喜爱桃花,偏爱桃花,还是桃花确实招人喜爱,所以才把那理想生活乐土的陪衬景色写成了桃花源,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花园?
不仅是陶渊明钟爱桃花,写下了传世不朽的桃花源记,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吟咏桃花的诗句。如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脍炙人口。诗文将女人的美丽与桃花相映在了一起,桃花如面,面似桃花,好一幅美丽迷人的人面桃花图,使那千年前的留恋之情感人至今。
还有与桃花有关的一说,就是“桃花运”,大概是指男人们在外遇到了女人的青睐爱慕,也就是婚外情吧。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这在社会上和人们的思想道德上受到谴责的非正常恋情,却用美丽美好的桃花来表示,意思好象是交了好运,这是否说明了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就像又一俗说:“好吃怕烫”,好吃---那就会人人想吃,怕烫---使人不敢轻易品尝,个中的道理情理自由人们去思考吧,但是桃花的美丽魅力确实是不可否认的。
妻子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每年的桃花盛开季节我和妻子都会带上孩子去到姥姥家。在山村依傍的山上有着满山的桃树,远远望去,雾霭缭绕,那盛开的粉红色桃花镶嵌在山峦绿褐色的躯体上,从半山腰一直倾洒到山脚,就像仙女散花。走进桃花园林,立刻被那满目的清新、鲜艳所渲染。桃花本无明显的香气,可那醉人的磬香不在鼻孔里,而是透过眼睛,沁入人的心脾里,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站在山上放眼望,山峦大地在初春的温馨里,都披上了崭新娇嫩的绿装,山下水库的一池碧水犹如一个水晶胸坠镶嵌在大山的颈下。
伴着早春的宜人空气,微闭双睛,任遐思飞扬。难道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这个样子吗?躺在不染尘土的山嵴上,透过桃花枝头,望着清澈碧空,被陶醉了的思绪像长了翅膀,又飞上了九天,是不是来到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暮回首,见一仙女般的女子穿梭在桃林轻纱般的薄雾间,我晃了晃头,揉了揉眼,定睛看原是妻子和女儿在追逐嬉闹。画卷般的美好景致,让我那本来相貌平平的妻子,也变成了犹如九天仙女般的美丽可人。
记得有一年,在山上观赏完桃花后,便折了几支含苞待放的桃枝,插在两个瓶子里,摆在了家里,一天一天的看着桃花慢慢的绽放,还真是个兴趣。那时工作在半山区,所称的家就是公家给提供的一间小屋,朴素简陋,没有什么摆设,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什么花卉。当时插的这两瓶桃花,真给那简朴的小屋带来了美丽的生机,以至于花谢了也没有舍得扔掉,可是花谢后的桃枝又慢慢的长出了绿叶,褐色的桃枝,娇嫩欲滴的绿叶,没人会想到竟也是那么的招人喜爱。更有意思的是,当时所折的桃枝上有两个螳螂卵巢(家乡方言叫“刀郎籽”)在天气渐暖后,当桃枝花谢绿叶开放时,刀郎籽竟然成熟孵出了小螳螂。就在一天中午下班时,回到家里,忽见满屋的小绿虫,密密匝匝的,让人不知所措,走近一看竟然是小螳螂,这才知道原来是那俩个刀郎籽的“结果”,赶紧轻轻的往外弄,很是忙乱了一阵子,但是很欢乐。后来就是那几枝花谢长了绿叶的桃枝,也被来串门的好友看着好看给要走了。以后多年,每当桃花季节,折桃枝,插桃花,就成了我的习惯和爱好。
现在正是桃花盛开时,赶快走出家门吧,在游野踏春的同时去欣赏那美丽鲜艳的桃花。要是淑女,再和桃花合个影,也来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岂不美哉!
这正是:杨柳知春早,桃花笑更娇,人面映桃花,千古芳姿俏。
-全文完-
▷ 进入山野荆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