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也不易。两会期间听李总讲话,总觉得有点气短,很替李总的健康担心了几天。现在想这除了新官到任的兴奋,一定是他在半个月的两会上太累了。一段时间过去,再听李总讲话,就觉得好多了,不仅连贯了许多,而且还有了几分慷慨激昂的气概。比大前任李总的断句要好的多,比前任温总的速度要快的多,差不多都快达到“多快好省”基本路线的要求了。只是这两点好像不能作为评价一个总理好坏的指标。所以要评价李总,还是好好学习他的六大秘籍吧。
再次听到秘籍,总禁不住想起金庸古龙们的《葵花宝典》、《九阴真经》,接着联想起“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的城管武打秘籍。显然,这些秘籍实在小儿科,和李总的秘籍不在一个层次上。
还是言归正传,先拜读一下李总的六大秘籍吧:简政放权、管住权力、管好钱财、政务公开、勤俭从政、依法促廉。
六大秘籍,读起来简单,写起来容易,默诵几遍,下次考试的话应该不会写错。不过既然是秘籍,一定还有深奥的秘密所在,绝非常人能从字面上理解。可咱也就这层次,实在没别的法,只好从低层次入手。
那就从小学生的数数开始吧:设计师当年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起来等于三。江总是三块表,不用说也是三。这两个数字相等,数不多,内容也记得住,一个手上的指头就够用了。到胡总是两个务必外加八荣八耻,加起来18,就有点多了,非双手双脚才行。所以到现在两个务必好像记得,十六条荣耻却一直没搞清。李总这次变成了六个秘籍,不多不少正合适,但要记住也还要费一番心思。虽然六有大顺的意思,却也有点像六指,怕行动起来怕不太方便。
接着升到中学生语文课堂的水平,分析一下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简政放权”和“管住权力”说的都是权,期间有交叉,有承接,当然也有端点:“放的”多了,“管”起来就容易些。一点不“放”,自然会加大“管”的难度。全都“放”了,也就不用“管”了。这关系既不是互补,也不是拆台,有点微妙。
“勤俭从政”中的“政”和上面的“权”含义相似,就不说了。要说的是“勤俭”:关于“俭”,自然多多益善,但“俭”了半天,也只是到“不增加”的程度。能否也定个指标,例如按鸡地痞的数字每年下降几个百分点,这样也好考核。当然更难的是知道今年的基础数据,这个更不好办。至于“勤”,看起来很好,但太勤总会扰民吧。对公务员可以勤到发卫生巾的程度,但百姓还是希望做到“休养生息”就好,这就需要一个度。
接下来是“管好钱财”和“政务公开”,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期间也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管好”的办法是“公开”,“公开”到了位,自然也就“管好”了。“公开、透明、规范、完整”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这都是要割肉挖疮流血的手术,究竟要从哪里着手?从谁身上做起呢?
第三步,放到大学社会学课堂上看看。
所谓简政放权,刚建国就提,到现在六十多年实在已折腾过多次了。回头看,那些“用得好为民办了事”的权,多数都是“放”出来的:如分片包干、土地承包,如商品流通、民办企业。这些并非中央制定好了政策后,再强力推行的结果,而是民间摸着石头土生土长的。可喜的是,上级对这些民间举动,没有严令禁止或专政制裁,而是稍微“放”了一下,默许了一次,他们就这样成长壮大起来了。
相反,那些“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的权,多数都是“管”出来的:如合作社、大食堂、人民公社,如翻牌改制、工人下岗,这些事,既有精英们事先完备的理论支持,更有红头文件的强制执行,执行的后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明镜一样。
至于教育市场化和医疗市场化,看起来也是放,但其实只是政府推卸责任的懒政!说到底哪些要放,哪些必管,远比喊几句口号难的多。当放权变成割肉,当简政约等于懒政,不管是放还是管,不管是勤还是俭,终究摆脱不了孔方兄的制约,最后还是得钻进“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六大秘籍最后一条最关键,就是“依法促廉”四个字,“依法”当然没错,只是这法依然在党领导下,大概还是个长不大的儿皇帝。到了一个“促”字,则很像每年学雷锋倡议书的里的“倡”,更是让“廉”变得轻飘飘不着边际。看来,“法”不当家,“廉”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管是六条还是六十条,落实到谁身上才是关键,落实了一条就是好条。那就是从身边人,从先进代表开始。官员财产二十年难公示,领导房产又禁了按名查询,公安局长兼任着几家董事长,裸官总身揣几个护照身份证随时想溜,长字辈几个老婆孩子数不清,……这些不断爆出的新闻,哪有一点“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影子?究竟“公开、透明”到了什么程度,正应了脱衫上那句话:百姓已经脱了,现在轮到你们了!
但愿“给权力涂的防腐剂”,不是百姓的眼泪!但愿“给权力戴的紧箍咒”,不只唐僧一人能念!百姓不指望“政府不能也不应该与民争利”,只要做到不“渔民”就不错了。
要说这六条每一条都重要,但总觉得六条似乎都不能作为焦点。就好像黄宏“找焦点”那样,甚至有点分不清是集中在上半身还是下半身,搞不清是这里自家后院还是首都广场。到底焦点在哪里,也许还是黄宏说的对:那就是建议李总也多看看电线杆子上的小报吧。
或者节目毕竟只是节目,这一切不过是三把火大戏里必须走的过场,就如黄宏在立交桥上转了一个小时没下来也可以美其名曰叫前进一样,就如黄宏看见立交桥上威严肃穆的警察其实只是个木头桩子一样!
究竟焦点在哪里,呆子更不如黄宏,从黄宏找焦点到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找着。所以咱还是学着黄宏的强调,来一段小品吧:咱的水平有点浅,找的焦点有点散。到底焦点在哪里,还是请黄宏再亲自来找一回才好。
于木鱼宅
2013-3-27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