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早春,街道两旁的芒果花率先怒放,一束束、一蓬蓬在那乌黑的枝条上放出明亮的紫色花朵,生机无限、春意盎然。高高的梧桐山、莲花山,风光旖旎、群峰竞秀,金黄色的海滩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海面上马达声声,船舰、游艇来往穿梭,港珠澳大桥如一条自天而降的彩链,横跨在宽阔的海面。在海岸、山峦和楼宇、公园一簇簇簕杜鹃正竞相吐艳,红彤彤如燃烧的烈焰,点缀着深圳这条特殊的海湾。
两辆满载合唱团员的大巴,迎着西斜的暖阳向西而去,沿着宽阔笔直的水官高速直奔罗湖——深圳群众艺术馆……
在灯火辉煌的群艺馆演出大厅座无虚席,近二十支来自各区的合唱队伍均在整装待命。当舞台启幕的钟声响起,大厅里的嘈杂声戛然而止,一支支身着盛装的队伍驻足凝神,你个唱罢我登场的一展歌喉,粉墨登场。在这十几支队伍中,有久负盛名的专业团体,也有载誉海内外的艺坛巨星,可谓群星荟萃、高手如云。
当报幕员小姐用清亮甜美的声音告诉观众“接下来将要给大家演唱的是龙岗区文化馆中老年合唱团……他们将我们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掀起你的盖头来》,指挥田玉容,钢琴伴奏张新宇”时,全场爆出热烈的掌声,观众似以无比期待的眼神来侧耳聆听前奏的钢琴,似在很远很远地方,传来“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一曲终了,指挥向观众颔首致谢,用轻盈的手势示意钢琴开始下一曲。悠扬的前奏如在寂静的池塘掉下了一片树叶,随着轻轻荡起的波纹又传来了欢快而浪漫的歌声:“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就像那树梢的弯月亮……”明朗而欢快的钢琴衬托和亢奋有力、跌宕起伏的指挥的谐配,使得两支歌曲在声音的谐和、音准的诙谐,以及前排女士们翩翩的舞姿中一气呵成。此时,演出大厅里再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笔者走出大厅休息时,有几个我并不认识,看似歌唱艺术家摸样的人在赞誉说:“龙岗区队的演出如此成功,这是我们不曾料到的。如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都把握得比较细腻、准确,女高音明朗、轻缓而柔和;女低音充沛、坚实而圆润;男高音柔和、明朗、清晰而坚实; 男低音坚实、有力、充沛而宽厚。指挥娴熟而规范,伴奏准确而沉着,尽管人员音乐素养还参吃不齐,却有着无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当演出结束,人们怀着成功的喜悦走出演出大厅时,我好似听到夜空中仍然飘荡着我们那两首优美动人的歌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这激情饱满,优美动听的歌声仍然跌宕起伏于人们心田,给观众留下的将是美好的记忆。
龙岗区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内陆丘陵小镇,那时的人口还不足十万人。在“特区”的带动下,经过近二十二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个集制造加工、出口贸易、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物质生活的富足促进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如南归的大雁,更像凤凰涅槃,纷纷定居于这块风水宝地,随之而来的便是他们的父辈,跟随儿女们到这个四季如春的南国“花城”颐养天年。
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如今的人,七十宛似小年轻。听到龙岗文化馆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合唱艺术团队,报名时差点没有挤破文化中心的大门。经过严格的考试,专家的认定,这个如春苗出土一般的文艺团体,在庆祝龙岗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龙岗区文化馆中老年合唱团》正式宣告成立。
龙岗区文化馆中老年合唱团拥有男女团员103人,他们中年龄最长的达71岁,最小的也已五十好几。在他们中,多数是退休后随儿女来深的爷爷奶奶,别看他们个个白发苍苍,却鹤发童颜,矫健的腰身立于舞台上,没有人相信她们多数都接近“顺耳”或者是“古稀”之年。这几个已及姑息老人,虽未经过战争年代那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却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里历经峥嵘岁月,他们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岁月的砂轮打磨不去他们人生的印记,时代的逆流也不曾阻挡他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我们的合唱团分成四个声部,无论哪一各声部都有自己的负责人,正因为有了严密的组织和规范的训练,才有我们团这几次出演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合唱团,有不少的同志是当小平在深圳第一次“画圈”的时候就当上了“开山牛”,整整三十年,他们矢志不渝地奋斗在这里。如今退休了,他们没有沉湎于过去骄人的业绩,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纵情欢歌释放夕阳的余辉。他们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很有时代感,愿为特区精神文明的建设,龙岗的先进文化事业做一只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蚕。
辛勤白发人,事业总年轻。在合唱团的老年人中,没有听到无端哀叹生活的人,更没有人无端抱怨、杞人忧天、无病呻吟的人;他们对生活总是充满着爱,对社会、对人民总是怀揣着感恩之情。
在长达三年的合唱时间里,每一个星期两次或者是三次学习排练,多数人能遵章守纪,迟到早退,或者无辜缺席。他们就像小学生那样,从简谱学起,从简单的歌曲唱起,凝神聆听中,生怕错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
深圳的春天,常常会出现骄阳似火、闷热难耐的天气,有些住在远离中心城的老同志却从不畏难,如布吉、坂田片区的那些老同志,都是乘坐大巴或者地铁在路上辗转后步行到文化馆来练声,每每看见他们总是精神矍铄,他们求知若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动着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建设和谐龙岗、美丽深圳,为使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事业占据社会的上风,旅途再多的辛苦,甚至是风餐露宿也心甘情愿。诚然,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在合唱团,有不畏艰辛、老骥伏枥的老人也有身患癌症尚在调养的病人。从外表看,他们个个似心静如水,但是,他们并未因此淡漠余生。有的老同志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了几十年,如今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人退心没退,将合唱团当成是他新的岗位。为龙岗的文化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他们就像一头头老黄牛,仍在踏踏实实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释放出极大激情来共建设美好家园、美丽深圳。
很多老同志直言:“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价值和质量。”所以她们总是不知疲倦、乐观向上、纵情歌唱。
比如,我们的指挥田玉容老师从事音乐事业几十年如一日,还照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执掌着这支队伍,默默地为之付出。还有男声部长唐湛,女声部长齐力,演员梁少莲、任燕玲等都是我们合唱团的金嗓子,在退休前就曾经是文艺战线的活跃分子。合唱团成立之后,她是这个合唱团的骨干,曾经担任过合唱团的朗诵和领唱,她们曾经有许多作品都和合唱艺术相关联,如今一下子从政治工作者变成“艺术家”,这种角色的转换无不令人崇敬!她们把自己的工作经历、从艺道路和盘托出,把自己的人生历程,用激荡的情怀,优美的歌声记录下来,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言谈举止总是那样风度翩翩、悦色和颜。还有很多子孙满堂的爷爷奶奶成了业余的文艺骨干,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赞。尽管她的经历旁人无法复制,但她人生履历中的宝贵经验却值得我们承传。
在合唱团里的老同志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有着许多感人故事。从他们的轨迹人生使我悟出:无论老与少,重要是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敢于正视人生面对困难的精神。
甘琳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奶奶,在六年前就患了肝癌。肿瘤切除之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四年来,她乐善好施,既热心于小区做好人好事,还为她亲自组建的“老年时装队”在默默奉献,甘愿做一名老年事业的无名英雄。
唐湛先生身患肝癌也有好些年,出院后一直参加社区的公益事业,就像一个年轻的正常人那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龙岗的公益事业废寝忘食,奉献爱心。深受市民的爱戴和赞颂。如今他们在合唱团都是积极分子,热心人。他们的学习、演唱总是一丝不苟,宛似一个勤奋学习、天天向上的小学生,被人们誉为合唱团里的不老松。他常跟我说,“其实我的心态很单纯,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用爱来相处好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比如我们的老前辈余瑞文,老人家将进入古稀之年,而从他矫健的步伐,颇具专业水平的演唱,谁都不会相信他是一个为旧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强盛,为特区的繁荣有过突出贡献的功臣老人。
余瑞文老前辈,生长于上世纪40年代,而那时日本鬼子铁蹄仍在践踏我大好河山,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就充斥着强烈的民族羞辱感。由于受家庭革命思想的熏陶,自幼时开始就具有很强的爱国思想,在学校参加“民族解放文艺宣传队”,在一次参加反蒋游行时,被反动军警逮捕入狱,与许多的进步青年一起成为政治犯而坐牢。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崇高的信仰驱使他生命不息,创作、宣传共产主义不止,后来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他义无反顾地和其他革命青年一起投笔从戎,在漫长的军旅文艺生涯中出生入死,直到全国解放。
全国解放以后,美帝国主义忘我贼心不死,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于文君和他的战友们着雄纠纠气昂昂的又来到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从老人家的照片里我们了解到,那是一个极为残酷的地方,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写歌词、普歌曲,常常一个人出现在阵地上为战斗间隙中的战友引吭高歌,鼓舞着我们的战士杀敌立功劳。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组织上根据他有声乐方面的特长,将他安排到党的宣传部门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年。老人家没有沉湎于自己的功劳薄上睡大觉,而是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兢业奉献,为党的宣传事业,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事业接班人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此外,在合唱团里还有更加值得人们关注和欣赏的花絮:在一周三次的排练中,总能看到一对夫妻推着童车匆匆走来的身影,他俩都是过了顺耳之年退休老人,自己的独生女结婚后,当了姥爷、姥姥的他俩在为女儿尽心的同时,怎也不愿放弃在合唱团给他们带来乐趣。看,每一次排练,老夫老妻总是轮流走进教室,看他俩那聚精会神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将做家务、带孩子的艰辛全然忘记。我在一次不经意间发现,做姥爷的他两手抱着外甥在大厅里不停地走动,嘴里还在斟字酌句地默念着歌词,把哄孩子睡觉的摇篮曲,转化为抑扬顿挫的练声哼鸣。我问他这样不是太过辛苦了自己?他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的,因为孩子已经过了周岁,刻苦两年上了幼儿园我就可以松一口气。合唱团是长期的,学习排练是有章节的,我学习跟不上就等于放弃,放弃了恐难再有重新入团的机遇。这种弃而不舍学习韧劲,这种敬业奉献、不辞劳累的参与精神,不正是集中体现了这一代老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共同心境!
合唱团里嘹亮的歌声告诉我,无论是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靠的都是一分天赋、二分勤奋、七分打拼。人生拼搏方能有所作为,感恩、勤奋、执着就能让自己的身心愉悦,忘记年龄。只要心地纯正,一心为公,就能在唱响新时代的歌声中升华自己的灵魂。
合唱团里的上百号老人,宛如一颗颗永不落叶的葱葱榕树,虽然沧桑岁月让她留下了满身伤痕,但无论她身在何处,迁徙何地,在蓝天白云下,她们总是悠悠葱葱。我从他们激昂、饱满、热情的歌声里感悟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心底皆如一泓清泉,显得是那样的平静安详、清澈坦荡。正如唐湛先生说的那样:“如今我退休了,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自己铿锵有力的歌声来宏扬正气,净化心灵;仍然可以用那美妙的音符、动人的旋律来激发热情、催人奋进。”
是的,无论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革命歌曲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人们,又在歌声中惊醒了多少麻木的灵魂。如今,龙岗区中老年合唱团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唱响美丽深圳、幸福龙岗为主基调,宛如音韵春风里纵情歌唱的百灵鸟,用她们柔美而动人歌喉,在多彩多姿的时空彩带上印上一个又一个纯洁而美丽的符号。
站在这个非同寻常的舞台上,我为她们感到自豪,我好似看见了无数投身特区建设的人们,在歌声中举起头,抡起铁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我似乎也看见了一对对容光焕发,着装整齐的老人,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所在的花园,正在用自己甜美圆润的歌声为新一代建设者呐喊助威,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图强的年青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也是中华民族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
合唱团的老人们,正以崭新面貌,更具感染力的激情放声歌唱,在优美的旋律中歌唱祖国、歌唱深圳、歌唱着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老人们的精神风貌告诉我,人生道路从来都是坎坷的,但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参与公益、成人之好就能心地明亮起来,就能毫无遗漏地标上人生征程里的没一个符号。这些老人们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也不是风平浪静,在早年的 “文革”中,他们多数曾受到冲击,在婚姻、爱情,儿女、家庭等等一系列人生经历中,也曾有过不少的挫折,但他们始终坦然面对,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相信明天会更好,当以歌声伴我行。
在合唱团,有不少曾为党的宣传事业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如合唱团里的韩诺女士,她的踏遍了珠三角的山山水水,走过了岭南山区的边远乡镇和山村,她躬身于工厂、车间,亲临于港口、码头、巷道和矿井体验生活,曾推出过大批讴歌工农兵的好作品。尽管“文革”中有人受到诽谤和攻击,但他们心地坦荡,暮色苍茫的日子里照样斗志昂扬,因为她们群众、相信党,相信时间将能澄清一切,正义事业最终还将得到弘扬。
我很喜欢和合唱团的老同志们在一起,从他们欢快嘹亮的歌声里,让我感悟一份愉悦,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中体恤一分集体的温馨。
正如一位老同志在一次歌唱艺术座谈会发言时感慨的那样:“我爱你在心里,歌声让我们拉近了距离;我爱你在梦中,因为有你才让我充满欢欣,让我再度焕发青春;看今朝,我们依然朝气蓬勃,载歌载舞走进又一个新时代;展未来,老当益壮的我们,将激情融于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让自己的余生与歌声共美丽,让生命的呼吸幻化出美妙的天籁之音。”
——癸巳年春作于深圳
-全文完-
▷ 进入清泉之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