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大海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二)
小时候,就知道有一首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叫《大海啊,故乡》,f调式g音引领的大小二、三度轻幅滑上跌下的旋律高[chao],由女中音歌唱家平缓、深情地喊出:“大海啊,大海——”,动人的歌声如一波漫涌一波的海水在地平线上恣意地舒展柔软、敦厚的身体;视线就此拉出宽广无垠、平静温和、摇波款浪的大海。
海,还真不是个新鲜事物,生长在江南湘邑内陆的我,尽管远离海域,但自略具思维开始,就接受了有关它文字、图片、视频等无数的信息轰炸,也曾亲临过海边,让波涛亲吻脚趾,然而无论亲密或非真实接触,海,给我的概念都如歌曲所传达的那样:它们永远敞开宽广的胸怀,象母亲、故乡一样随时等候游子归来,洗却他们身上的沧桑;即使《泰坦尼克号》里船吻冰山,彻底倾覆的巨大灾难场景仍无法颠覆我心中的美好形象,我心深处留给大海的就是海鸥展翅碧海蓝天的水天交融;椰树、沙滩、落日的交相辉映的浪漫风情;航母舰艇的高大磅博的威武雄壮——;如果不是看了《鲁滨逊漂流记》,我想我对大海的倾慕和爱恋会象流淌在身体内的血液一样,温热至我有限生命意义里的永恒。
我真的不知道或者说即使知道点也没办法深刻感受,大海刮起的大风象魔鬼一样恐怖,它汹涌的波涛给人的感觉是“以为每一个波浪都会把我们吞没,当船降到漩涡的时候,我想我们不会再浮起来了”。不是在海边长大的我,能见到轮船起航与归港的机会有限,搜肠刮肚,所有关于这一方面的记忆都如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接仪式一样,涂抹着凯旋与荣耀的辉煌;没想过鲁滨逊第一次乘坐的船抵达雅木斯港口,由于逆风,不能靠岸,竟咫尺天涯,一瞥永决,由随后刮起的大风,排山倒海的巨浪在家门口掀沉了,当然鲁滨逊总是命大,九死一生也能靠小艇从冥王手里逃出来,否则经典名著才开场白就嗄然而止了。
至此,书看了还不到十页,不由我不倒抽口冷气,世界太大了,我不懂的多着呢,这本书多处文字描写了船行大海,命悬一线的种种危难;最让鲁滨逊痛恨的当数困他荒岛前的那片海,那时,他经不起怂诵前往几内亚贩黑奴,船在赤道附近被飓风卷来卷去,12天不能有效航行,一筹莫展,时刻都会葬身,没人作过活命打算,实事正是如此,船上11人都是走向刑场的“犯人”,被山一样高的巨浪欣到海底去了,但“生”还是宠幸鲁滨逊,它“嘱托”海浪把他冲到沙滩上了。鲁滨逊困在荒岛时,作了积极的生存斗争,他制造木船沿岛航查时这样说的:“海上已是风平浪静——,距离海岸不到一船远,我进入一片很深的海域,里面的水如同磨坊里的水流得那样汹涌澎湃,这股急流推着我的船汹涌向前,尽管我竭尽全力想使船沿流边上行使,却做不到——”。在电视中看到的在台湾海峡、马六夹海峡等行驶的船只是不是常这样挣扎?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在海浪里航行的小船为了谨防被海岸撞碎,是不可以随便靠岸的。没试过水,不知深浅,不由得让我触类旁同地想了一下天空,那些飞翔在我认为无阻无拦、自由天空中的小鸟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环境凶险?时有所闻的空难是不是也就是被类似这样的气流造成的呢?看来在我们认为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世界真不是以为的随心所欲?!
在鲁滨逊无数次悔忆不听父亲劝告,离家航海的忏悔中,我顿悟了孤陋寡闻、轻尝就浅的幼稚,那些藏匿在脑际,甚至寄托过我初恋情结,白杨树一般挺拔的海员;那些斜倚船栏,衣着华服的绅士与美女,那些代表凯旋的的舰与艇刹时都蜕变成风云际变中的血雨腥风、黑浪恶涛;爱与怖开始倾斜,癫癞的心激跳,荡晃着幸与不幸,随风缠舞。
在这本书里我也知道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时,在贩卖黑奴、全球掠夺殖民地时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在茫茫大海开劈航线的哥伦比亚及他的同行们,有多少就这样被狂涛恶浪吞没了, 听闻过钱塘江怒潮噬人,但真正让我颤泣的还是鲁滨逊航海的经历,颤泣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血染之路,文明开发蛮荒的不易;同时我也知道了资本家没绝人性、赶尽杀绝土著居民的恶行千夫所指,但当时非洲及太西洋沿岸土著赤身luo体、互相食吃还真的有点象一群地道的动物,不为有智商的人所能接受的。
改动一下泰戈尔的句子:“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在飞翔!”看似平静的心经历了笛福笔下的天灾人祸,多少增加了见识,只是看罢,仍有几分怀疑,笛福所描述的大海真的没有虚拟过,没有添油加醋过?不由得萌生了再去看看《加勒比海盗》及哥伦比亚等人的相关书籍。当旋律优美的歌声:“大海啊,大海——”再次响起的时候,我由全面抒情变成了略有疑问:“大海,你真的那么无情吗?”
-全文完-
▷ 进入榕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