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某些“经过”,如果不是刻骨铭心,不用滥笔头记下来,会很快随着时间淡忘,比如上次的郑州之旅,仅仅几个月前的事,记忆已经变得七零八落,趁闲暇记下那些零星,权当“到彼一游”...
去郑州完全是冲着少林寺的名气。对少林寺的向往,是由于小时候的那部同名电影——对电影的印象倒不是那些拳脚棍棒、刀光剑影,而是其中的两首插曲:让人血脉喷张“少林少林”和柔情似水的“牧羊曲”。
到少林寺,我总以为会像电影里那样,会听到那些看家护院的武僧习枪弄棒的声音,结果安静得很,只看到了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景区间游走。走进寺庙,也感觉不到香火缭绕,没看到一个和尚练武,更没见着一个和尚念经。我很奇怪寺里怎会没和尚,同去的司机刘说现在和尚都出去经商了,寺院作为景点被别人承包了。现在的少林寺也并非原先的少林寺,只有门前400多岁的银杏和最后一排千佛殿算是“真迹”,看来现在少林寺只是个空壳子?但慕名而来的游客依然有很多。
少林寺很小,寺内到处是人,耳边充斥着各个团导游讲解的声音。我们只有两个人,加上司机才三人。没必要请个导游,我试图去蹭某个导游的讲解,结果司机刘自告奋勇给我们讲解,他说他来少林寺快有一千趟了,对每个景点的典故已经烂熟于心,时间长了,他自己都能给那些没有生命建筑注入新的故事。他说,本身这一切除了固定的题字题词,一般都是后来根据想像杜撰的。但他的河南口音很重,吐字又快,我只能听进去十之三四,一片茫然。趁他不注意,我就到旁边的团去听解,但片刻又回来,不好意思冷落了别人的热心。
和所有景区一样,在出口处总有什么特产或纪念品出售,少林寺也早已不是什么尘外之地,自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摊主却是一色的罩着黄色衣衫的光头,乍一看以为是和尚,但个个肥头大耳,不像修行之人。其实作为少林寺的和尚,如果肥头肥脑也不足为怪,因着少林寺有建唐大功,特被“恩准”“不戒酒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在少林寺西侧,有一片塔林,有200多座,是唐代以后,少林寺历代高僧葬身之所。塔的大小形状甚至建材都会按僧人的级别大小而定,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塔林。
离开少林寺,我们前往洛阳,观瞻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主要集中了北魏和唐代时期 的大部分作品,南北走向全长2里(我很没方向感,当时感觉是东西方向)。这里边临黄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龙门石窟经历的时间长,跨越的时代多,留下了10万件大小不一,形像、神态各异的作品。但历经千年,抢劫、偷盗及风霜雨雪的侵蚀,已让很多雕像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我们很难看到一尊完整的雕像,宛如断臂维纳斯,只能去欣赏其残缺美了。不过通过残余部分,我们依然能感受其艺术的高超,技艺的精妙,龙门石窟真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最有印象的是奉先寺卢那舍大佛和万佛洞。(插图)据说卢舍那大佛是龙门最大的雕像,是以武则天为原形塑造。雕像两耳肥大,面部饱满,神态安详,温和亲切,体形丰腴,颇体现唐朝“以肥为美”的特色;万佛洞,顾名思义,内有1万多尊佛像,呈现的一种西方极乐世界万众成佛的理想状态。很遗憾我们不能近距离欣赏那些只有4厘米高的微雕,只能想像它们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了!不过最小的不在这里,最小的在莲花洞,只有2厘米,如果允许我们细看的话,得带上放大镜才行。幸好我们只是些没有内涵和深度的游客,不需要去研究那些石匠如何在长不足寸的石头上雕刻出眼耳鼻唇、首身手足了,我们只需惊叹只需讶异只需赞美...
这里值得另外一提的是万佛洞门口的一尊高85厘米的菩萨,头部右倾,体态成s型,很是典雅端庄。早年被梅兰芳大师看中,引发灵感,成功将此造型运用到《洛神赋》中,将一静态的艺术注入新的内涵和生命呈现给观众,可见我们都得用心地观察生活...
离开洛阳,我们前往此行的重头戏:云台山。
云台山在河南焦作,一听“焦作”字眼,就直觉不是个“绿色宜居城市”,那里盛产黑乎乎煤炭,真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好风景。
黄昏时抵达焦作,空气就开始按想像地变得浑浊起来,身边不停地有装满煤炭的重型卡车开过,扬起满天尘土。我们紧闭着车窗一直往山里开,一路灰暗着,没有尽头。天边的晚霞也好像被这漫天雾霾染成诡谲的红,有着远处层峦叠嶂的衬托,倒成了某种奇异景色。车子开得快,相机来不及捕捉,云霞悠地没入青色山栾。天黑了,我们抵达云台山脚下,找了个农家旅馆住下。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传说中的小米粥,淡黄色,稀稀绸绸的,爽口极了,就不知这样怎么能填饱肚皮?一会儿主人端上来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其实我是不太爱吃面食,但这馒头松松软软却有韧性,很好吃。不知是不是饿及了的缘故,就着点的几碟清淡的凉拌菜,我竟然一口气干掉三只!晚饭就这样轻松解决,甚至远涉的劳顿也因吃得心满意足而消散怠尽。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早早出发进山。本来有心让司机陪同再做个免费导游,但考虑下午我们还要赶去开封,安全第一,这样的钱省不得!在入口处我们遇到从天津独自来旅行的“小眼哥”这样三人拼了个导游。有导游带路,在陌生的地方,我们不致走了瞎路。
云台山很大,景致很多,各具特色。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等等。
红石峡的岩体呈独特的暗红色,据说岩石中富含三氧化二铁的缘故。峡内深沟涧溪,两边临立的绝壁,与溪水亲密相依,像护卫像保镖更像一生相依相托相守的爱人。远处,不时的传来激烈的水流声,是瀑布!寻着声,小心地沿着依山岩而建的栈道往前挪步,声音越来越响,转个几个弯弯后眼前一亮,几股瀑布从对面的山崖上倾泄而下,水珠溅落在裸露的肌肤上,一身清凉!第一次见瀑布是在庐山,但它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没想到这次瀑布就在眼前,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于是在这里嬉戏,留连了好久,才不舍地离开...
子房湖因张良而得名。张良在帮助刘邦建立汉业之后,害怕功高盖主,遭人陷害,于是请求告老还乡,隐居云台山。因其字为“子房”故得名“子房湖”。
它像一面绿色的大镜子安放在山脚下,引得周边寂寞的山崖纷纷投影其中,在日头下顾影自怜...
潭瀑峡又称“小九寨”,这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湖水清洌,游鱼细石,历历可数。景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彩潭和山石,真是人间胜景。
泉瀑峡有全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还没到天台瀑布,就听到其从高空倾泄的声势,声音撩拔着我们,不断沿着狭窄弯曲的山路往上爬。由于这几天,同行的“小眼哥”一直在旅行,又是自己开车,他已经累得没有气力往上爬,但经不住我们的鼓动和刺激,他还是坚持和我们到达顶端。望着擎天银白水柱,近距离感受它的磅礴气势,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倒在大卫脚下,怕是因为窒息时间过久~~~~
从泉瀑峡出来后我们一路乘车经过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等景点,最后直抵茱萸峰。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指的就是此峰,很想爬上去感受感受王维当时的心境,只可惜时过中午,精力耗尽,不得不放弃。导游说,原本云台山两天的行程已被我们大大缩短,就差没去茱萸峰,但上面没什么,登上1600多级台阶后就是一座庙。导游的话给了我们些许安慰,少了登高望远的气势,虽有些遗憾,但留下某种缺憾和念想在这里,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去开封是我竭力争取的。有人说那是座新城,没意思。不过,千里迢迢赶到河南,对于曾经的七朝古都,我还想是睹其风采的。开封历经黄河的多次泛滥依然能倔强地再生,好歹也会残存些皇家贵气?有人说,在这里,随便捡拾起一片残砖旧瓦,就是半部中国史,就是半部华夏文明史。其实,古开封留下来的就剩一座铁塔和龙亭门前的一对石狮,再建的新城虽少了些历史的厚重感,但开封人却一直骄傲自豪着,连那些路边的三轮脚夫看到我们这些外地游客,都津津乐道开封的历史,俨然一个个历史行家。
很多人去外地游玩,总想尝尽地方美食,我不尽然。因为我对美食的渴望强不过对美衣美景美文美剧美乐的渴望,只要一日三餐能把挑食的我揣饱了就行,但偶尔的美食诱惑我也从不拒绝。
临行前,在t城工作的郑州人一再关照我们一定要去二七广场吃“肖记烩面”,我没见过烩面是什么样。听说开封的小吃多,晚上我们就出去溜达,找个排挡坐下,专捡没见过的点,看到人家有烩面,尽管不是“肖记”的,干脆点了吧,“先尝为快”。一人一份!没想到那么一大碗,二人合吃都嫌多!上面漂着白花花的羊膘,汤油腻腻,虽然有很多佐料极力相伴,碗里面条依然“软硬不吃”,“我自淡然无味”!看周围人吃得津津有味,我真哑然!不过没关系,还不知肖记烩面是什么味儿。最后一天,我们在郑州火车站前的二七广场兜了一圈,也没见到什么烩面馆,“肖记”更不知藏在哪座深宅大院?我很庆幸前晚尝过山寨版。否则回家要怎么绞尽脑汁想像烩面的样子哦!
广场上没寻着烩面,倒是见到一群貌似爱国的热血青年们扛着“还我钓鱼岛”的旗帜在广场上高喊着口号转圈,然后圈子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队伍越拉越长。我胆小,不敢混进人群。因为人多,如果“爱国”的情绪太过激动,发生践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我宁可选择另外的爱国方法......
村上春树建议人们在年轻时,特别在16-21岁期间多多恋爱,这样等到了老年的时候,恋爱的美好回忆会像炉内的小火苗温暖晚景凄凉,我倒不这么认为。首先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年龄,都不能像花心大萝卜似的到处恋爱、处处留情,有违伦理和道德。其次恋爱并不都代表着甜蜜, 一旦失恋还可能造成刻骨铭心的伤害,如果晚年回忆起来,我想只会加剧晚景的凄凉吧?还不如多花时间游历人间,寄情山水,将自然的大爱像芯片植入体内,这才是温暖我们一生的稳妥办法......
-全文完-
▷ 进入—岁月有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