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中,每年过年家里总少不了两盆水仙一瓶花,这一习惯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沿袭至今。妈咪忙着煎油角、弄煎堆,我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忘不了烟花爆竹的缤纷,什么地老鼠、魔术弹、火箭炮都是从年二十八烧到初三四仍不肯罢休的宠物。因为是女孩子的缘故,我对炮仗是很怕的。大年三十晚总要下趟楼倒垃圾,奶奶说的,倒走一年的旧物迎新年图个吉利。倒垃圾的路上可苦了我,上下六层楼鞭炮声声响个不停。这厢扔出一串满堂红,噼厉叭啦,余悸未完,那边门一开又是一串,震耳欲聋。胆颤心惊冲下楼去,两旁阳台又是烟花四射,火龙满天。在这战火纷飞中一阵冲杀才倒掉了除夕的垃圾。
吃过年夜饭,合家聚在电视前,平时再忙再累,到了这时,也要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初二开年后,客人便接踵而来,门坎也踩低了两寸,而最让我欢喜的,是长辈派给我的利市。
儿时过年,是四季中最兴奋的时候。喜庆、欢乐、祥和、热闹的气氛弥漫在幼小的心里,便以为是生命中最快乐的季节。如今人逐渐长大,心情渐归平淡,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虽然,煎堆、油角仍可品尝,但已非妈咪亲手炮制;烟花、爆竹仍有所闻,但政府的禁令让咱们良好市民不再问津;也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倒垃圾的壮举了,皆因奶奶已不在耳边唠叨;春节晚会也一年比一年平淡,家人都各忙各的,唯一不变的是利市封仍是那么鲜艳,利是的份量也越来越沉甸,只是昔日那份兴奋的欣喜之情已变得淡泊。
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异域文化冲击着我们的生活。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中西节日的交融在大都市中上演。同一片蓝天下的炎黄子孙们,对过了四千多年的“年”之意识也在慢慢改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志,当我们告别油角与鞭炮,取而代之的是电话拜年贺卡传情时,是否标志着我们正跨越一个时代?
时人在变,人在变,形式在变,但那份洋溢的温情却没有变。每个节日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在日趋现代化的传统节日中,当我们抱怨春节的气氛日渐变淡时,偶尔回忆儿时过年的盛况,所感到的何止是那片泛黄的温馨!
-全文完-
▷ 进入玲珑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