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是一句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知足的尺度很难把握,什么样的境遇才算知足了,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我看来,人们不经过磨难,不在为难之际,不到无奈之时,是很难进入到如此淡定泰然之境界的。
也就是说,知足是在逆境和顺境的比较中得出的感受,俗话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就是知足的最佳状态。俄国作家契科夫在《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说: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大作家的这段妙语,真不愧是从磨难中寻找快乐的经典!这倒很像我国的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另一种诠释。
在此,笔者试举一个真实的例子: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女儿将在春节里出嫁,适逢生产队年终分红得了100多元钱,便去上海采购货物。为了讨个吉利,他揣上88元大钱,临行前妻子再三叮嘱当心小偷,他也不失精明,将80元谨慎地藏入内衣口袋,8元钱另外提出以备急用。真是无巧不成书,他一到轮船码头就遭到小偷光顾,还没来得及购买船票,8元钱就不翼而飞了。他从上海返回后,和乡邻谈及此事,竟然眉飞色舞,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说:“幸亏我把80元藏入了内袋,要不就惨了。”他没有一点沮丧的表情,反而把小偷带来的烦恼当作一种乐趣。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那些不期而至的烦恼事,看你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你越是钻牛角尖,麻烦就越是被充分地放大。一旦你对此很坦然,提得起又放得下,一切烦恼在你的心里也就释然了,人也就变得快乐了。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