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沉睡的万物倏然苏醒。我美丽的家乡应该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最为显眼地就数排列有序的茶树了。环绕茶山的一汪湖水也是那么动人,清澈明亮。美丽的家乡,和它初识是坐在校园柳树下的长椅上听男友娓娓道来,从他的描绘中,就深深地喜欢上了,那山水环绕的自然,花草齐开的芬芳。
第一次来这里,是七年前的冬天,乘坐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汽船,爬上微微陡峭的茶山,路过水清清的小池塘,就到了我现在的婆家。那时很是新鲜,沉醉这样的美景中不舍离去。虽然是冬天,围绕我们的是一片绿盈盈的茶山,一望无际的湖水,远远望去和天相接。茶山顶稀稀坐落几家人家。是我所见的“世外桃源”,我们在后山嬉戏打闹,捉迷藏,我们在湖边垂钓,我们卷起裤腿,踩在柔柔的泥巴里,我们坐在石头上,欣赏湖水面的晚霞,白净的脚丫时不时溅起水花,我们聊着春暖花开后的山林,欣赏着别致心仪的美景。
生命垂青了我,把我的“第二次’”投胎安排在了这里。虽然从那一天起,这方净土上多了我的名字。由于长期奔波于在外,这几年也没有机会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待在家里。听婆婆说,这会茶叶已经冒出了新芽,板栗树的叶子也绿了起来,桃花开的漫山遍野的红呢,橘子树也长高了一节……婆婆还在邻家移来了一颗桂花小苗,来年就可以闻到百里飘香的桂花香了。
最喜欢,阳光下,整齐地依着茶山沟采茶的女人们了。她们戴着一样的手工编制的草帽,背着五颜六色的背篓,两只手超级快地采摘着最优质的茶芯儿。天刚刚亮她们就来到山腰直到天黑透,还不舍得回家。这是她们一年来辛苦耕耘等来的收获季节,一秒钟也不能放过。这时的女人们,是勤劳的,是美丽的。她们也和我一样,认真地喜欢着这片美丽的茶山,不仅是因为环境优雅,山清水秀,重要的是给她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这里的女人们,省吃俭用,为了攥更多的钱,搬出这个深山老林。听婆婆提起过,几十年前爷爷奶奶带着公公兄弟姐妹七人迁移到这湖边,奶奶的娘家人都在这里居住着。他们自己从湖面上用自己定制的小木船运转头,运水泥,运瓦片等盖起了一间间小屋。因为只有一条由他们走出来的山林小路,根本没法通车。他们顺着原有的山坡种上了茶树,在空地里种植了各式的花草树木。他们太喜爱自己亲手耕耘地美丽家乡,坚信总有一天政府能把这路修好的,遗憾的是,盼了大半辈子,还是裹满裤腿的篱笆路。几十年后,他们采取同样的水运方式,盖起了平房。也许很多老年人从来没有走出过山村。赶一次镇上的小集都要走上近20里的篱笆山路,遇上下雨天都得穿上到膝盖的塑料靴子。而且,下一次小雨,路面要一个星期还是湿漉漉地。天干的季节,湖水浅些时,人们为了少步行些路。都是在大冬天地拖了鞋子卷起裤子光着脚从湖水里趟过去赶集。刚结婚的那一年,我和老公打着雨伞,穿着长靴子,行走在河趟,带着好玩的心情趟过缓流的河水,去镇上买衣服。
当今的社会估计是没有这样的交通了。生孩子的时候在家待几个月,要紧关头出门几次。小跑式跟在他们后面,还是跟不急。每次出门我的双脚都磨满了水泡,累的腰酸背痛,也许在他们眼中还是娇贵。实在是尽力了,那么难走的山路,对没有走惯的我而言难度太大了。有次婆婆不在家,儿子生病了。我冒着大雨,抱着包着包被的儿子,笨重地行走着,心中充满了怨气,此时的茶林是那样的碍眼、隘路。
偶尔会从婆婆和邻里聊天中听到,谁谁骑着摩托车,技术“不到家”,掉到山下。有时,也会在拐弯陡坡处两辆或是三辆慢行的摩托车相撞。过年时,回家才知道,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夜里患病,家长抱着跑过20里的篱笆路,到镇上诊所关门,等千方百计找到车赶到市里时,孩子已经走了,多么令人痛惜的事。老年人因交通不便没有及时赶往医院而提早离开的事情常有发生。
闲置季节,男人们有点门路的去市里干短期活,其他的就成天泡在河里捞点鱼虾。长期浸泡在河水里,落得一身风湿疼痛病的大有人在。女人们都会种花生、玉米、马铃薯、各种蔬菜等,还会养鸡、鸭、鹅,猪呀,狗的。这两年婆婆没有养猪了,山高路滑的兽医就算逢年过节的收了你的礼也是很不乐意来的,婆婆养的猪总爱生病,连续几年都没有养到最后,猪都因病无医而亡。女人们种的瓜枣蔬菜,都背到镇上的集市去买,换的钱差不多够逢年过节的时候送礼了。连村里的电工都得送礼请吃饭的,别说村里的干部书记了。每年都是百元以上的好烟和好酒,有了什么山里野味,河里鲜鱼的第一个就得给他们送去。就这样,一个合法公民到了十六周岁办个合格的身份证,还得再次发钱请吃送喝的。直属市郊区管辖的村部,这种“风俗”让我诧异。
有人说“一方官员照福一方农民。”本山带动了家乡的发展,带出了家乡的农民。挨着河边住着的村庄比比皆是,唯有我们村没有把篱笆路变成水泥路,是因为我们村没有当村官的。村里有钱的人都搬到了市里,年轻小伙没钱在市里买房的,就没有姑娘愿意来。山沟里走出去的姑奶奶们,选儿媳妇都离这儿远的挑。那年阴雨时节,河水淹了田地,冻死了茶叶。政府补贴的粮食和食用油山里的村民压根就不知道。我们也明白于心,这是很正常的社会风气。只是太苦了大山里的百姓。我梦想着哪一天我再次回到家乡,是踩在水泥路上回到我的家。
懂得活法的人,既然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就用一颗淡看云卷云舒,闲观花开花落的心态去享受这份自然带来的清欢。当然,积攒了些怨气的人们拼了命地搬出了清秀的自然,搬进喧闹的大城市享受街市繁华。也许,到了心静如水的年龄,还会惦念甚至回到这片美丽的净土。泡上一杯自产的清茶,坐在多年前自己搭建的庭院,吻着轻柔干净的空气,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每当走在家乡南湾风景区收费门口,芸芸流客中,唯独我说一声回家,就不用门票直接踏入这片美丽富饶的山水清秀地,此时,心中无比骄傲。我依然特别喜欢家乡的这份清新干净,只是真的好希望,哪位贵人能踩在篱笆踏青,让交通不再成为回家的障碍,拔掉山沟人民心头的刺。
-全文完-
▷ 进入欣香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