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林有幸埋忠骨青青杨柳岸

发表于-2013年03月18日 下午4:00评论-1条

公元219年十月,建安二十四年,自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关羽关云长,在经历了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辉煌之后,终于大意失荆州,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骑赤免马,提青龙偃月刀,率关平等数十余骑夜走麦城,不幸于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东吴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生擒,后与其义子关平同时被害。眼看着将要引火烧身的东吴孙权欲嫁祸于曹操,命人急忙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却将计就计,刻沉香木为躯,与关羽首级合为一体,以“寿亭侯”的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洛阳城南。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关羽宁死不屈、感天动地的千秋忠义让后来的历代皇帝们都钦佩不已,其忠君爱国、至死不移的思想让他们从中看到了对巩固自己政权统治的巨大价值,纷纷给早已被神化了的关公关老爷加官进爵。蜀后主刘禅追封关羽为“壮缪侯”,宋徽宗封其为“忠惠公”、“崇宁至道真君”、“武安王”,元文宗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封为“协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关公享受人间圣人和阴间大帝的崇高待遇。至清朝,对关羽的封赏更是变本加厉,顺治封其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加谥“灵佑”,嘉庆加封“仁勇”,道光加封“威显”,最后。关公的封号就成为“忠义神武灵佑威显关圣大帝”,十二个字,达到历史的顶点。伴随着对关公地位的层层加封,关公墓地的名称也由王侯才能享受的“冢”,发展到皇帝的“陵”,再到只有圣人才能享受的“林”。关林从此成为与至圣孔子的“孔林”和亚圣孟子的“孟林”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关林成为了全国惟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所在,在全国各地千百座关庙中稳居领袖之地位。

青山处处埋忠骨,洛阳有幸埋关羽。当我走进关林去瞻仰关公林墓的时候,也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感到庆幸。

关林,在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关林路的尽头。在关林路与龙门大道的交叉路口东边,一座巍峨壮观的巨大牌坊横跨关林路上,牌坊正中大书“关林”。走过关林路上的商业一条街,远远可看到一处宽阔的广场,广场南端座南朝北巍然耸立着一座四角飞檐、琉璃瓦覆顶、明柱高擎的舞楼,也叫戏楼,这里是每年一度举办关林庙会时演出关公戏的地方。广场的北面,就是闻名天下的关林了。

关林大门为三门道五开间硬山式建筑,门上额匾书曰:“关林”。关林两字笔力刚劲有力,其神韵透于匾外,让人叹为观止。据说,该匾为被奉为神笔的明末清初大臣洛阳书法家王铎所书。让人颇感兴趣的是,镶嵌在大门上的八十一颗闪耀的金钉,使人不由得想起了故宫大门上的九九八十一颗金钉。据导游介绍,在古代,仪门上的铜钉数目是有等级划分的。皇帝为九五之尊,所以仪门上可用九排铜钉,其次是王侯将相,可用七排,余者依次递减,由此可知,关羽被后人所尊崇的地位的确是非同一般。

大门的两边为“八”字形红墙,极像是在张开双臂迎接天下游客。红墙中间分别写有“忠、勇”、“仁、义”四个一人多高的白底红色篆字,不少游人在自己喜欢的巨大篆字下拍照留影。

走进大门,穿过古柏森森的庭院,眼前便是一座明代重修的关林大门,被称为仪门。仪门与大门一样,同为五开间三门道单脊硬山半坡式建筑。两边有威武雄壮的铁狮所守,门上高悬“关林”和“威扬六合”匾额。后者是当年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城流浪逃难于山西、陕西、河南,回北京途中,祭拜关林时所写。国难思良将,被外国鬼子赶得到处逃难的慈禧此时也急需像关公一样的忠勇之士站出来为国分忧,威震八方。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仪门左侧的玻璃橱窗内耸立着一通石刻,上边镌刻着两竿劲竹,随风飘摇。竹叶虽然稀疏,但叶叶如刀如剑。仔细观察,发现这竹叶原来隐藏着一首别离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是关公千里走单骑时,谢绝了曹操的封侯金银之赏,送给曹操的一幅藏诗画,既表示了自己不忘旧恩之情,又表达了立志寻找大哥刘备的坚定之心。我想,当时的曹操肯定是看懂了此画的真意,肯定会为关公的毅然离去而叹惋不已的。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仪门的右侧也有一块碑刻,同样是罩在玻璃橱窗之内。上边刻画的是身跨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大刀威猛异常的“关圣帝君像”,上有“岳飞之印”,相传是岳飞当年为怀念关公的英勇和忠义而作。而今全国各地的关公像都是以此为蓝本的。

穿过仪门,走过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两边护栏柱顶上雕刻着104尊大小石狮的甬道,呈现于眼前的便是拜殿。这里是春、秋、诞三祭之期的祭所。洛阳人很是尊崇关羽,在阴历正月十三进行“春祭”,在阴历五月十三即关羽的生日,进行“诞祭”,在阴历九月十三,进行“秋祭”。在这三祭之中,又以秋祭最为隆重,近年来,来自沿海及港、澳、台、东南亚的拜祭者越来越多,随着规模的发展壮大,现在的“秋祭”已经演绎成了“关林国际朝圣大典”。

抬头仰望,但见此处同样有“关林”匾额巍然在上,两边红柱之上有红底金字对联,写尽了关公在人间仙界的崇高地位:“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禅称佛道称天尊”,世间还有比关公更高的封赏和赞誉吗?被历朝历代所厚爱,受儒、释、道三家所尊崇,翻遍历史,也无有出其右者。

拜殿里面又有一大匾高悬正中,上书“声灵于铄”四个大字。铄同“烁”,美好之意。寓意关公美好的声名象美好的音乐一样传扬四方。此匾是清乾隆十五年乾隆帝所题,有他的金印为证。大门两侧题有楹联曰:“翊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洛阳不仅有洛水,还有伊水。伊水在洛阳之南冲破高山阻碍与洛水相会,再入黄河。伊水破山之处便是龙门,天下闻名的龙门石窟便在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上。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走过拜殿,眼前便是与之相连的巍峨壮阔、雕梁画栋的关林大殿。大殿上方有慈禧太后游关林时所书的“气壮嵩高”黑底金字匾额,意思是说关公正气雄壮如同中岳嵩山一样高远。两边黑底金字楹联为:“神骏赤免马千里走单骑,威武青龙刀五关斩六将”,概括了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左右配殿上方黑底金字的匾额上还有“帝德巍峨”、“威震安南”、“春秋大义”、“忠义千秋”等颂扬关羽精神的文字,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红色殿门,头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穿锦缎绣龙袍,手持一把标明身份的“七星”护板,凤眼蚕眉、长髯飘洒的关羽金身端坐眼前。他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威猛异常,两边有他的爱将关平、周仓、王甫、廖化手持刀枪剑戟护侍,个个英姿勃发,神态各异。在关林大殿的门板上,还刻绘着《桃园结义》、《水淹七军》、《三顾茅庐》等十二幅与关羽有关的故事,让人从关羽的神话世界中走到了现实中来。真实与神话,在这里交织在了一起。

穿越关林大殿,眼前是通往二殿的红色甬道,因为甬道上空有用红色灯笼和彩球串联成的十三道彩带,再加上甬道两旁一尊尊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子脖颈上被善男信女们系上的祈求平安幸福的红色锦带,人走在里面就像是穿行在满天云霞之中,远远望去,那红色彩带的道道金光仿佛是从二殿的红门中放射出来的一样。二殿门上方有当年随慈禧太后一同逃难的光绪皇帝路过关林时所题写的“光昭日月”四个黑底金字,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杭州西湖边岳王庙正殿上叶剑英元帅为岳飞所题的匾额“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民族英雄岳飞含冤就义前在供状上写下的遗言。“昭昭”为清楚、明亮之意,意为苍天最清楚。身为皇帝其实已是失去任何发言权的囚徒的光绪,此时已无法对国家大事发表任何看法,只能借赞颂英雄关羽而诉说内心之真实,不知他在写这四个字时,站在身后的太后是如何冷眼旁观的。由此,可以想见光绪当时处境之艰难。但是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恩准,身为“皇帝”的光绪是不敢这样写的,就是写了也不能挂出来的。但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皇帝、太后的心思真的是很不好猜。

二殿正中依然塑有关公的座像,但与大殿不同的是,这里的座像不再是神话了的作为帝王的关羽,而是真实版的关羽。他身着绿袍,外露铠甲,头戴纶巾,足登战靴,蚕眉紧蹙,怒视东南。也许是因为当年东吴夜袭荆州,又在麦城将他俘虏,在章乡将他斩首,他死不暝目,怒气未消吧。他的左边依然站立着手捧金印的关平,右侧站立着手持大刀的周仓,这两员爱将从人间到天上,从阳间到阴间都始终不渝地跟随着关羽。

走出二殿,后面便是作为关公寝殿的春秋殿。春秋殿玉石栏杆台级之上的露台中,有两株极为奇特的千年古柏,左侧的那株躯体盘旋上千,连树上的枝叶也是扭曲着盘旋生长的,取名叫“旋柏”。传说是作为“三界伏魔大帝”的关公,在接到玉皇大帝降魔除妖的旨意后,便毫不犹豫地走出春秋殿,立时旋转升空,直冲云霄,去清除那些祸害人间的妖魔鬼怪,久而久之,便化身为眼前的这棵“旋柏”。右边的一株古柏长至中间便分为三枝,名为“桃园三结义柏”。这两株颇具神话色彩的特异树木,虽然有些荒诞,但也体现了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春秋殿中的关羽塑像又与前者不同,前殿是由虚幻到真实,由神话到现实,这里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关羽将军文化学者的一面了,因为这里彩塑的是关公挑灯夜读《春秋》。这位从山西运城因杀人四处逃难,后遇刘备,结为知己兄弟,并为共同的大义和理想南征北战的战将,却极喜欢读书,尤其爱读孔圣人编写的《春秋》。不知他是否真的读懂了《春秋》,但他为了一个崇高的“义”字日夜守护着蜀国的半壁江山,不为封侯拜将、金钱美色所惑所动,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不惜最后身在襄阳、头枕洛阳、魂归故乡的千秋忠义,感动了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的天下众人。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的确是不易。

走出春秋殿,呈现在眼前的就是那座淹没在苍松古柏森林中的真正的关林了。

关羽的墓冢真的太大了,大的像一座半球形的山岭。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丘的坟墓也只是一个小土丘而已,无法与之相比。明十三陵的定陵宝顶也只是比它高了一点,但其表面面积肯定不如它大,因为围着它转上一圈要花费不少时间。据有关资料显示,关羽墓直径有五十二米,高约十余米,站在上边,整个关林庙宇尽收眼底。墓上因为还不到春天,没有绿草茵茵的景色,但遍地黄草之上,却散落着数百棵千年古柏,有的郁郁葱葱,有的老树发新枝,有的只剩下铜干铁枝直刺苍穹,仿佛是关羽生前的冲冠怒发,又恰似关公的飘洒长髯。

墓冢的四周是用青砖砌成的八角形围墙,护卫着地下的关公的安宁,围墙上镶嵌着一些历代修建关林的碑刻,其中就有记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出资修建围墙时的碑刻。当时,正值日本人侵犯中国,国家危亡在即,张学良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在临时首都洛阳力劝蒋介石抗日未果,前来参拜关林,看到墓冢败落,与刘峙将军出资修建关冢围墙。修建过程中,张学良就发动了西安事变,以兵谏的方式逼迫蒋介石走上了与共[chan*]党合作,共同抗日,拯救中国的道路。而此碑却几经周折,修建围墙时,此碑已刻毕,但因张杨发动事变,刘峙被国防部任命为“讨逆东路军总司令”,准备讨伐张学良,怕祸起萧墙,碑文被铲去。后刘峙见蒋介石未杀张学良,只将其软禁反省,又念张汉卿为抗日铤而走险,义勇可嘉,又重新刻石立碑。碑文为刘峙撰文并书。

关冢之前,从南到北依次建有两座石牌坊和一座碑亭。第一座石牌坊是明代万历年间立的,为四柱三坊结构,正坊额上题“汉寿亭侯墓”五个大字。这是在关羽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汉献帝给关羽奏请的封号,也是关羽的第一次受封。正坊柱正面有楹联一对,分别是:“盖世英雄皈圣域,终天仇恨绕神丘”。写关羽埋骨关林,但仇恨依然不散。而正坊背面也有一副对联不但其艺术价值极高,也是关林的点睛之笔:“邙山当年郁圣陵,首回伊阙,魂回汉阙。洛南此处埋忠骨,地在天中,心在人中。”

第二座石坊,在规模上要比第一座略小一些,它立于康熙五十五年。坊中红底之上大书“中央宛在”四个大字。关于这四个字,导游说“中央”是指头颅的意思,“宛在”则是仿佛存在的意思,有点牵强。关冢内埋的是关公的头颅,而他的躯体却被埋在了襄阳,如果说身体仿佛在这里还能讲通,但也有些勉强。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诗经·国风·秦风》中所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也许这四个字是指关公的形象就象《诗经》中所说的那个“伊人”的形象一样,将永远被人们所向往、所追求,但是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他已羽化为神。想到此,那曲《荷塘月色》又在耳边唱响了起来:我像只鱼儿在你在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碑亭位于两座石牌坊之后,因为碑亭台基为八角形,也叫它“八角亭”。该碑亭立于乾隆三十三年,为八卦歇山顶式建筑。整座碑亭为木结构,无一颗铁钉,虽历300余载风雨仍巍然屹立。碑亭内立有石碑一通,碑额上是九叠篆书“敕封碑记”,碑面上刻“忠义神武灵估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显然是出自乾隆的手书。碑亭的后面便是关林的青砖砌成的墓墙,墓墙正中是那道永远也打不开的墓门。墓门呈黑色,上额题“钟灵处”三字,意为这里是关公的埋葬之处,也是他的灵魂所归之地。左右对联为“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上隐睡龙”,意思是说关公死后经常乘仙鹤去神游汉皇的游猎厂——上苑,他的身体已经升天,他已化成了一条永远叫不醒的睡龙了。这书法出自清康熙皇帝的亲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墓门上还有供善男信女们投币求子求财试试运气的两个暗孔,如果投进硬币能听到回声,肯定回家会发大财,有好事。在香烟缕缕阵阵的升腾之中,不少游人上前去试,但我不信,没有去试,没有去撞大运,虽然关公的另一个角色是百姓眼中的“财神爷”。

墓门的后面便是那座巨大的陵墓了。沿着墓道缓缓步行,徜徉在松柏森森的浓荫之下,观赏着“汉寿亭侯”、“关圣大帝”等各种龙头碑刻和林林总总的石生像,心中不知何故,总感觉有点失落,总觉得还有没有看到的东西在某一个地方在等着我。关公在此处沉睡千余年了,而那匹与关公形影不离,为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东拚西杀,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并亲眼见证了它的主人被俘被杀后,绝食而亡的赤兔马,为何在这里不见它的影踪?然而,我终于在陵墓的北端通向北门的墓道上看见了那只具有传奇色彩的赤兔马了,不过它已化身为两尊形制完全一样的石马了。

两只悲情的石马。它们鞍辔齐备,整装待发,似乎随时准备等待着它的主人从墓中醒来,扬鞭出征。它们眼角低垂,似有无尽的泪水要从中涌出,明知道它的主人已不可能从中醒来,永远不可能再有机会上疆场、立战功,但它们还是忠心耿耿地站立在主人的墓前,等待着,守护着,一千五百年来,历尽风雨沧桑,历尽世事变幻,依然就这样默默地站立着。忠诚的赤兔马,可怜的赤兔马,可爱的赤兔马!

走出关林,回眸雾霭四起、松柏掩映下的红墙绿瓦、烟雨楼台,不禁为关公的忠义之心能为后人所理解所赞叹所崇拜而宽慰,为关公虽一生可能从未到过东汉的国都洛阳却终于埋首于洛阳而感到庆幸,也为洛阳虽为十三朝古都但能留下这仅存的不多的古代遗迹而感到庆幸。洛阳有幸埋忠骨,关公有幸埋洛阳。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个人无法预知的命运的选择,而这一切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值得去探索,值得去挖掘的无比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这正是更值得我们庆幸和引以为自豪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文章由关羽生平,到关羽死后各种封号说起,转而进入正题“青山处处埋忠骨,洛阳有幸埋关羽。当我走进关林去瞻仰关公林墓的时候,也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感到庆幸。”,把我们带到那气势恢弘的关羽陵寝。
文章层层推进,气势开阔,夹叙夹议,情景交融。是一篇非常难得的佳作。推荐了,期待朋友首发。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把握今天,珍惜明天,为朋友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祝你快乐永远!at:2013年03月21日 下午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