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上午十点半香艳一万期

发表于-2013年03月17日 中午2:35评论-2条

公元二0一三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十点三十分至十二点一十三分,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他的一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充分合拍于习近平所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李新政”不再是呼之欲出,已然大幕拉开!

两天前,也就是二0一三年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根据新任国家主[xi]习近平的提名,“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以两千九百四十票赞成、三票反对、六票弃权,通过对李克强的总理任命。生性低调却不平淡的李克强终于入主国务院了,顺利会师于一天前刚刚当选国家主[xi]的习近平,与之形成“习李体制”中枢。这意味着,经历五年常务副总理的磨砺和“十八大”后近四个月“二号人物”磨合,李克强终于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更大空间,可以走上历史前台,在由其主掌的内阁中挥斥方遒、一展政治抱负了。

相对于朱镕基的“抬一百口棺材”式的“铁血冷面”、温家宝的“仰望星空,心忧天下”式的“温情感怀”,曾长期隐没在人后的李克强或许显得“寂寂无闻”,当外界开始通过回溯既往某一细节去试图为他冠以诸如不事张扬、刨根究底、谦逊儒雅等种种标签时,却忽略了他“埋首实干”的经历。

此外,虽然他在主管“宏观经济与改革”的五年副总理任上并不总是成功的,但却一人肩挑了最多最棘手的“社会民生”难题,如“医疗体制改革”、“食品安全”、“保障房建设”等。“温家宝时代”落幕,李克强将接手一切悬而未决的历史疑难,诸如“政府公信衰落”、“职能转变”等,李克强总理之路可谓荆棘丛生。所幸,他有志同道合的习近平力撑,也有汪洋这样心心相依的副总理作为股肱。这些也都可能是他有望走出其前任后尘的有利因素,当然,这一切都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至“十八大”习近平上位后,已悄然形成了“习李体制”、“习王反腐体制”并驾齐驱的局势,为自己的“中国梦”、“宪政梦”保驾护航,而其中尤为至关紧要的,必然是“习李政治体制”。

五年前“习李”双双“入常”,奠定了今天的“格局”。谁都知道,执政党的“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总理在执政党的政治框架中重归“枢要位置”也是势所必然。在“十八大”上,李克强以“排名第二”的身份再度“入常”,凭借科班出身、完备的从政历练以及破解难题的能力,顺理成章接替温家宝执掌国务院,成为“一支年轻力量”高层的最高存在象征。

有目共睹,“十八大”后,“习李”配合默契,相辅相成,逐渐确立各自的角色分工。习近平总揽全局,从近期表现看主要负责“党建、军队、外事与重要人事安排”;李克强则是负责“经济与社会发展”,其他政治局常委则配合“习李”运转。可以看出,在“习李体制”中,习近平将重点放在“改革军心、访贫问苦、高举反腐大旗”,很少对“财经问题”发表看法,显示他对李克强的充分尊重。

与此同时,李克强的新内阁也尘埃落定,以“推行改革”见长的汪洋副总理,先行与其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部制改革”大戏。汪洋和李克强是安徽老乡,两人的领导风格、工作作风和政治理念,在外界看来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有评论认定,汪洋更是李克强坚定的实干盟友。由此观之,李克强在内阁中绝非孤军奋战,得到汪洋等的有力策应与支持,未来李克强施政必然更有施展的空间与自信。

之前的李克强往往因为低调而令人难辨庐山真貌,不过“十八大”后随着李克强更多地进入总理角色的预演,尤其是三月十七日的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后,他的轮廓,将通过国内外媒体,更为清晰地展现在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们面前。

我们应该看到,子“十八大”之后,李克强被媒体有意无意地包装为一个务实甚至略显苛责的“技术型总理”。报道称其“善于倾听和体察,且事无巨细,常常令在场官员紧张语塞,很不适应”。而从多名曾与李克强有过接触的人处了解,李克强这种“谨严的个性”绝非舍本逐末,耽于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而是基于深刻的洞察,对问题“提纲挈领”的同时不放过“细节与关键”。

李克强喜欢“刨根究底式”的追问。除了对数字的敏感与偏好外,李克强总是期望能从对方的口中获知尽可能多的信息,以至于这种“渴求”渐渐被某些官员解读为“不堪重负的法官”抑或“检察官式的盘问”和“审讯”。在“十八大”后中南海一次座谈会上,李克强在对方发言不到两分钟后,禁不住打断对方讲话并随即连珠炮似地追问其“阶梯电价的加价的累进率、企业承受力、评价”等,因此,除被冠以“数字总理”的名号外,甚至有人将其称之为“法官总理”,更有网友,基于李克强的闷声实干,不事张扬,调侃其为“闷骚”总理。

事实上,根据“习李”的分工,李克强势必要扮演一个具体而微的“操刀手”角色,而现实的学历出身以及执政党近年致力“转变政府职能”的背景之下,人们也寄望李克强成为拥有真正的“公仆意识”,却又具“专业精神”的“严谨缜密的总理”。相比于前任温家宝因为“施政手法粗疏”导致“政令反复、左支右绌”,当然希望类似的情形不会在下个十年重复出现,这也是李克强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

此外,李克强有着在北大“修炼”出来的“理想主义”底色,他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被认为仍然可观。据悉,西方经济界所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等命题都是在李的直接授意下被推荐给高层的。或许他只是以自己低调的方式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政治理想”中,尽管也时而展现亲民的一面,比如二0一一年访港视察平民区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克强更接近于“内敛的实干型”角色,是目前高层中最得“实干兴邦”真昧者。新华社在“十八大”后推出的李克强人物特稿中引用海外媒体的说法称,李克强遇到棘手难题“从不回避,也不张扬,妥善化解矛盾于无形”,被称为“破解复杂难题的高手”。

“医疗、教育和住房”被称为中国人的“新三座大山”,二00七年当李克强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后,同时兼任“中央医改领导小组和保障房领导小组”组长,并在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背景之下,于二0一0年兼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几乎一人肩挑了中国当前所有最难啃的难题。在此期间,他主导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雄心勃勃的扩张,三年时间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口。尽管他的另一项标识性目标 —— 到二0一五年建设三千六百万套廉价“保障性住房”,被一些人批评“规划不当、建筑质量低劣”,而其主管的“食品安全问题”亦隐忧重重,但坦率讲,对于一个副总理来讲,三件如此棘手又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能做成一件已经实属不易。

不过,李克强曾经在主政河南、辽宁乃至五年的国务院副总理生涯的磨砺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一九九八年由共青团中央“外放”河南、辽宁到二00七年调回中央,近十年间,李克强为“城镇化梦想”进行着探索,从“倾全省之力”打造“郑东新区”,到抛八十亿解决百万人住房问题的“辽宁棚户区改造”,争议与褒扬都成为其挥之不去的印记,而他在“河南艾滋病问题”的收治预防不力的评价,则是李克强不得不面对的仕途印迹。此外,理论上已经实现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在现实中并非有如其设计的那么完美,众多的城市务工人员并未得到应有的实惠。

众所周知,温家宝在位十年虽有不少建树,但总体而言却也是“社会矛盾积聚、民怨沸腾、群体事件频发”的历史时期,而各级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安定全团结的大好局面”的执政思路则是直接造成这一状况积重难返的祸首。有人说,李克强接棒温家宝后所面对的整体社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政群关系紧张,政府威信问题。

记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先生曾在《资治通鉴》中告诫说,“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从“温州动车事故”到“钱云会惨死”,从“乌坎对峙”到“什邡骚乱”,从“食品监管不力”到“官员贪腐滥权”,可以清晰察觉民间与政府的信任危机在过去的数年间迅速恶化,“政府公信力”几乎一夜之间荡然无存。有分析将其归咎于“地方政府权力恶性膨胀,肆意践踏法治”,“政令不出中南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究其根本其实不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角力,而是权力并未如习近平所倡导被“关在笼子里”。

二0一三年三月十四日,由李克强主导的第七次“大部制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但“机构改革”并非一劳永逸的加减与分合。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它更重在“政府职能转变”,而且症结就在于“限权简政”。如今戏台已经搭就,未来李克强将如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树立取信于民”的政府形象,无疑将是迫在眉睫的首务。

另外,“习李”远大的政治抱负,即“经济马车”不停蹄不刹车,一路高歌猛进勇闯“世界第一”。然而,现实的境遇却是二00九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显现,“房市泡沫与增长疲软”伴生。而在最为紧要的“民生改善”上亦是困难重重。这些都是李克强执政显而易见的挑战。

所幸,“习李”似乎已找到“一箭多雕”的“灵丹妙药”—— 改革。李克强似乎与习近平在“三农问题”上拥有着惊人的默契,也许是曾经共同的下乡经历以及求学期间的关注点,他们既有对“三农问题”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也不缺乏深入而科学的思考。对于“消灭”农民同样儿的热衷令他们将“城镇化”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构成中国的“新四化道路”,成为破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公平”等所有问题的“万能锁钥”。李克强说“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只不过,前车之鉴犹在,“城镇化”不是粗放地驱赶农民进城。正如舆论所称:“城镇化是一种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并行的可发展之路,而非驱赶农民进城却导致农村空心化的畸形建设,更非无视环境保护和民众基本土地权益”。

在二0一二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李”表达了最为一致的思路,首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怀揣“中国梦”、“宪政梦”理想的习近平来无疑将是李克强最为强有力的战友和后盾。数亿人的“城镇化工程”将是历史最为庞大的计划,如果李克强能实现这一宏愿,无论其他改革成功与否,他都将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好啦,截止于公元二0一三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十点半,无论“前瞻”还是“预测”,想来能说的,也就是这些了,毕竟“未来”不是“现实”与“历史”所能全部告诉的,至于以后的五年乃至十年究竟会发生什么,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一切,值得期待,因为它与国家、民族和我们自身的命运都息息相关。上午十点半之后,我们将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香艳一万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陵叟推荐:金陵叟
☆ 编辑点评 ☆
金陵叟点评:

无论是过去的明君,还是民国时的好人政府理念,还有今天以人为本的承诺,其实老百姓很简单要求很低,就是希望安居乐业,像个人一样的生活,不希望社会动乱,然而这些却很难。究其原因,在专制的底色下,权力是权贵攫取财富的机器。我们已经听多了太多的承诺,说真的,已经对承诺失去兴趣。
本文条理清晰,论证有力,资料翔实,文采斐然,看出作者心系国运的拳拳之心。但愿5年以后还能如此!阿弥陀佛!

文章评论共[2]个
香艳一万期-评论

谢谢金陵叟编辑的精彩评点,谢谢!问候朋友!遥祝编安!at:2013年03月17日 下午6:35

金陵叟-回复谢谢鼓励!祝好! at:2013年03月18日 早上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