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难忘“9.23”共鸣之声

发表于-2013年03月16日 中午2:35评论-2条

难忘“9.23”

(一)

公元20世纪1993年9月23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也是全中国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是在蒙特卡洛召开的国际奥委会101次全会投票决定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时刻。

自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的“什么时候中国派人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派团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奥运会?”三问后,所有的中国有识之士都在期待着这一天。在82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终于在北京亚运会召开之际,站在奥林匹克中心旁的四惠桥上,向体育界和北京市负责人发出了震耳发聋的问话:“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情呢?”于是,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争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于是进入了紧张、细致的筹备。

中国北京像一个胸有成竹的赶赴考场的考生。9月16日,以李岚清为首的北京申办代表团搭乘专机前往蒙特卡洛。此前,奥申委秘书长万嗣诠专门找我谈话,决定我协助副秘书长都浩然同志负责后方的联络和宣传工作。9月23日晚,按预定方案,由北京电视台在亚运村国际大酒店举行“9.23”倒计时晚会,届时将要向国际奥委会提供电视信号,向世界各国及时播出中国的群众画面。

出席晚会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谈笑风生,似乎胜利在握。原国家体委的老领导荣高棠、李梦华及前国家主[xi]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等社会名流也来到会场,等待着这个历史的时刻。

我在会场外面的大厅里来回地踱着步。心里一阵阵兴奋,激动,又一阵阵焦燥、不安。我仿佛面临着两种巨大的选择,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因为再过一会儿,我还要到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现场,要对观众表态。申办成功了怎么说,申办不成功怎么说,我一边又一边的打着两种不同结果的腹稿。随着前方传来希望愈来愈大的信息,虽然也准备了不成功的说辞,但脑子里总是成功的一套潜台词。

晚会开始的钟声一下一下的响起。我看看表,向都浩然及主持人田歌打了声招呼,便与在奥申委工作的著名运动员吴浮山匆匆坐车奔向中央电视台。

(二)

走进转播室,只见里面已经来了许多嘉宾,包括文艺界田华、侯耀文、侯耀华兄弟等,体育界的钱橙海、程世春、高健等,大家围座在几张园桌旁,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马国力正在主持着节目。

此时,北京时间已是24日凌晨2时20分,正是蒙特卡洛时间23日20时20分。人们从屏幕上看到,庄严的《奥林匹克颂》奏效后,萨马兰奇缓缓走向主[xi]台,而所有的人,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前的人,都屏住呼吸,侧耳静听。萨马兰奇好整以暇,缓缓说道:“……bei-jing!”“北京!”没等萨马兰奇说完,一些不懂英语又未听清的人们立刻激动地跳起来,并开始欢呼,以为北京申办成功。经过短暂的*动后,人们才看到萨马兰奇还在继续说着:“……悉尼!”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萨翁开始是念各申办城市的名字,而成功者是澳大利亚的悉尼!

顿时,演播厅里大哗,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巨雷,几乎都惊呆了。此时的主持人马国力也有些惊慌失措,顾不上电视直播,竟穿了帮,冲着我喊:“老周!老周!快上!”

其实我此刻脑子也是一片空白。听马国力一喊,我回复到常态。我想虽然北京没有成功,但我不能这么灰头土脸的上去。于是我说:“稍等一下,快让人找些鲜花,我再上。”

在等的功夫,马国力用并不擅长的语言做了几十秒脱口秀。而我的脑子顿时想起这次申办的巨大作用。我想起中国、北京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和中心,我想到周围的亲友和全国百姓是如此热衷奥运会,我想到带申办图片展去美国,当地的左、中、右不同政治观点的华人是那样的空前一致。于是,当我接到鲜花,手拿着话筒时,“三个从来”脱口而出:

“昨天,也就是23日我还接到几个电话,他们都说无论申办结果如何,你们都尽心尽力了,要谢谢你们。今天结果出来了,悉尼是幸运者,但北京不是失败者。三年来,从北京的申办,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和北京;中国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奥林匹克充满热情;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空前团结,这就是申办的成果!谢谢祖国,谢谢同胞!”我的话音刚落,立即引起现场热烈而长久的掌声。

我想到了中国人对政治干预体育的忿恨,想到了中国人不畏挫折的勇气,更想到了中华民族必胜的信念。于是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相信,总有一天,奥林匹克的旗帜一定会飘扬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当我含着泪水说完这段话后,我看到在座的人们眼里几乎都含着泪水。我想,此时此刻电视前的亿万观众的心情绝不平静……

我是一个好激动的人。此刻,我忘记了我是面对电视镜头,我忘记了面对的是全国数亿的电视观众。此刻,我只想把我内心的真实感受倾泻出来,想把所有参加申办的同志心里话表达出来。说实在的,我是怀着心里巨大反差讲这些话的,是噙满泪水讲这些话的,我觉得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事后许多人说我讲的感人,有一种悲壮。著名作家、画家鲁光说我那天向全国人民发表了一篇“悲壮的演说”。

(三)

夜已经很深了。返回的路上,人流比我来时明显少了许多。我难以释怀,特意让司机带着我往天安门驶去。在历史的记忆中,这里有太多的波折,太多的故事。在这里,球迷因男排胜利而喊出“振兴中华”口号;在这里也有多次球迷因中国男足“屡战屡败”而发出的愤怒。今天,会不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走近金水桥,才发现这里异常的平静。数小时前准备喝胜利酒、放庆功炮的人们大部分也已离去。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靠在栏干边低头不语,有的坐在地上唉声叹气。偶然能听到夜空中零星的炮竹声,不过那是一种呐喊,一种哀怨。第二天看到报道,一位青年在这里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到:“北京没有申办成功,令我失望。我认为应该由中国来举办。北京没有成功,不是从体育考虑做出的,里面有政治!”我为这位年轻朋友一针见血的回答而感到欣慰。

回到办公室,看到值班的崔刚等几人在不停的接电话,而其还有电话同时在响。我顾不上多问,便加入了话务员大军。打电话的人有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共同的话语是安慰,理解,支持。也有表示失望,但对未来却充满信心。

直到早上5点多,电话才稍有停歇。我刚趴在桌上迷糊了一下,就听到办公楼外一阵喧哗。只见一群小学生手捧着花篮、水果,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楼来。原来他们是北京东四十条的师生。在23日白天就决定无论申办成功与否,今天都要来。当我接到他们那火红的大石榴时,我眼睛一酸,情不自禁的流出泪来。

几天后,我和家人去西单家具展买餐桌,小老板一下认出了我,3000元的桌子执意要少收1000元钱,我不好意思,最后双方让步打了五折。

后来我收到上百封来信。其中甘肃一位中学同学写到:“周叔叔,我看出你那晚是流着泪水在讲话,而且是在心里流着泪。我们都感动得哭了。但是,一切都已过去。请擦干泪水,让我们从头再来,有全国人们的支持,有更多年轻人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湖北省靳春县清水河村的曹本全来信说:“……您们辛苦了!人们理解您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周铭共同志,请忍住快要掉下来的眼泪。通过您们辛勤工作和全国人们的努力,奥运会五环旗总有一天能在我们这块热土上飘扬!请转告党中央,北京奥申委机构不要撤。希望您们‘得不骄,失不馁’,继续为申办奥运会而辛勤工作!人民衷心感谢您们!”

“9.23”,这是一个悲壮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人愤慨的时刻。因为每一个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一种政治干预下的不平等竞争,是一种非体育因素影响的选择,尽管是国际奥委会所不希望看到的。正如后来何振粱先生所说:“历来申办奥运会,哪一次都没有像申办2000年奥运那样政治气氛浓厚,都没有像那次形成对一个申办国家的合围攻势,都没有那么多的卑鄙手段,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地诋毁中国,形势如同90年前八国联军对北京的围攻。” 

“9.23”,更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时刻。历史告诉我们:“落后要挨打”,现实告诉我们:“非强仍受欺”。在中国还不强大的时候,我们只能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容忍,一种极大的宽厚,然而,在这种容忍、宽厚的背后决不是软弱和叹息,而是为来日更大爆发的能力积聚,是知耻而后勇的更加发奋!当八年后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终于把2008奥运交给北京时,不知国人如何,反正我在成都电视台直播现场,并没有过分的激动。因为我知道,此中国,而非八年前的中国,此世界也非八年前的世界……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有人类就永远有那个瞬间,正是那个瞬间使生命有所附丽。我越来越觉得,有了北京申办,才有了“9.23”之夜,有了“9.23”之夜,才有了一次引发中国人心灵共鸣的感受。

“9.23”告诉了我很多。

“9.23”让我懂得很多!

啊!难忘“9.23”! 

选自《鸣共体育文学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共鸣之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无论是哪个地方,都有不平等的竞争,
也许这些不平等,让我们更期待明天的美好。

文章评论共[2]个
京城金陵客-评论

悲壮的演说——永恒的瞬间!at:2013年03月17日 早上8:42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3年03月17日 中午2:30